"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以节日形式出现。说起清明节的来历,还要先从清明前一两天的另一个节日——寒食节说起。关于寒食,有个"割股奉君"的典故。

清明典故

相传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为了逃避内乱而流亡,流亡途中饥饿难行,随从的介子推就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下来,做熟了给重耳吃,重耳深受感动,有朝一日定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后来重耳东山再起,当上晋文公后要兑现当年的诺言,准备重赏介子推时,却发现他已带着老母亲隐居深山。后晋文公寻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烧山以逼介子推露面,最后将介子推和他老母亲烧死在枯柳树下。

清明节的来历及说法(清明节的由来你知道吗)(1)

晋文公悲伤不已,准备厚葬介子推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这一天要禁火,吃冷食,并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发现枯柳树枝繁叶茂复活了,便赐柳树为"清明柳",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习俗

清明习俗丰富,归纳起来有两大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清明节又称"祭祖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在这天扫墓祭祖,缅怀先人,表达思念之情。扫墓之余人们也会趁着全家团聚的机会组织一家老少郊游踏青,一赏春暖花开的美景,享受阖家团聚之乐,所以清明节亦称"踏青节"。

清明节的来历及说法(清明节的由来你知道吗)(2)

清明还有戴柳圈的习俗,传说晋文公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后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怀念介子推。后百姓纷纷效仿,在清明这天将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纪念介子推。

清明节的来历及说法(清明节的由来你知道吗)(3)

人们将戴过后的柳条插到泥土中,发现柳条竟然能生长成柳树,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典故。后来逐渐演变成植树,清明时节万物生长,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所以清明时节民间也有植树的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及说法(清明节的由来你知道吗)(4)

柳条长成柳树后,将彩带拴在粗壮的树枝上,人坐上去前后摆动,在空中起飞荡漾便是荡秋千。唐宋时,荡秋千被称为"半仙之戏",深受妇孺喜爱。因荡秋千能强身健体,故传说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清明节的来历及说法(清明节的由来你知道吗)(5)

清明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放风筝不仅能增强体质,更能愉悦身心。古人将厌恶的疾病灾祸都写在风筝上,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时将风筝线剪断,风筝就会带着疾病灾祸远去,这样能除病消灾,带来好运。

清明节的来历及说法(清明节的由来你知道吗)(6)

清明正是燕子回迁的时节,北方地区有清明捏"面燕"的习俗。"面燕"是用面粉制作,经过揉面、捏形、剪尾巴、安眼睛制等步骤作成燕子形状,用蔬菜榨汁上色,最后上锅蒸制而成。"面燕"寄托着人们对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清明节的来历及说法(清明节的由来你知道吗)(7)

清明节是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的融合,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对"天、地、人"相融相和的追求,是顺应自然,遵循天道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