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1日讯立秋后便是鸟类迁徙季,长期生活在武汉的留鸟们也迎来了换毛期。近日,来自武汉三镇的13组亲子家庭齐聚沙湖公园琴园(A区)梦想花园,在自然导师刘如达、周梦怀(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的带领下,戴上专业观鸟望远镜,聚焦生活中的常见鸟类——喜鹊,探寻鸟儿的生存之道。

喜鹊写出孩子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在喜鹊身上发现)(1)

同学们观察自然导师拍摄到的棕背伯劳。姜陈宇 摄

喜鹊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鸟类之一,鸣叫声悦耳,智商相当于人类4-5岁幼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喜鹊是吉祥的象征,每逢七夕,喜鹊会用身体搭建一座跨越银河的桥,助牛郎织女相见。

在自然中,会搭“鹊桥”的喜鹊确实是鸟中的能工巧匠。它们通常会把窝搭在高大树木的树顶,从外面看,喜鹊巢由一团树枝搭建而成,但里面却垫有泥巴、草茎和羽毛,形成柔软的“床垫”。外表张扬,内部却是“精装修”,这样舒适的巢常常引起别的鸟类“眼红”,“鸠占鹊巢”之事常有发生。

喜鹊写出孩子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在喜鹊身上发现)(2)

同学们在公园里寻找喜鹊踪影。李向芸 摄

“喜鹊是什么颜色的?”刘如达抛出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喜鹊的羽毛,只见黝黑中竟泛着蓝绿色的光泽,看起来十分绚丽。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答:黑色、白色、蓝色、五颜六色!

刘如达一一肯定,随后介绍,喜鹊羽毛色彩多变,其黑色羽毛表面凹凸不平,结构复杂,可以与自然光线发生反射,形成色彩变化,随不同视角和光线变化出靓丽斑斓的金属色泽。“这就是我们传说中的‘五彩斑斓的黑’。”刘如达笑道。

立秋前后,喜鹊将迎来换毛期,长出适合冬天保暖的羽毛,此时的喜鹊看起来会比平时略显狼狈,就仿佛被人踩过,变秃了一般。这也使得古时人们相信,喜鹊们失踪的这几天是去帮助牛郎织女相会。

喜鹊写出孩子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在喜鹊身上发现)(3)

沙湖公园内的棕背伯劳。刘如达 摄

步行数十米,刘如达突然噤声,小心靠近路旁密林中,仔细观察后,轻声唤来同学们,“有只食肉性的鸟!”同学们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用望远镜观望着树丛间的风吹草动。只见一只棕白黑相间的小鸟停在树间,机警张望。根据刘如达的判断,这是一只棕背伯劳,是一种肉食性鸟类,有着鹰钩般的喙,性情很凶猛。

“棕背伯劳和喜鹊打架谁能赢?”有同学提出了天马行空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不少同学认为,棕背伯劳吃肉,战斗力会更胜一筹。刘如达笑着介绍,喜鹊虽是杂食性动物,也是“鸟中一霸”,它们甚至会抢棕背伯劳的食物,欺压小型猛禽,战斗力十分彪悍。

喜鹊写出孩子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在喜鹊身上发现)(4)

同学画的喜鹊羽毛色泽泛金属光泽。鲁慧洁 摄

自然观鸟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将所闻所见绘制成自然笔记。就读于武汉市育才小学的李玥潼笔下的鸟儿色泽靓丽斑斓,十分特别,她说:“我把喜鹊的尾巴画了很多种颜色,反映喜鹊尾巴既是黑色的,又有金属的光泽。”

在自然导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观察到了棕背伯劳、夜鹭、黑水鸡、珠颈斑鸠等数种野生鸟类。

2022年武汉青少年进湿地研学活动是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教育局、共青团武汉市委主办,武汉林学会、现代少年报承办。旨在做好自然科普,在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中广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长江日报记者詹丽 实习生付玥玥 鲁慧洁 姜陈宇 李向芸 通讯员赵慧娟 刘天昌)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