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颗粒拼装迷你变形大黄蜂机器人(青岛地铁也有变形金刚)(1)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12月27日讯(记者 刘宇昕)很多人提起变形金刚,第一时间想起的角色不是汽车人领袖“擎天柱”,也不是反派BOSS“威震天”,而是那个帅气的“大黄蜂”。而今天,青岛地铁有了自己的“小黄蜂”,黑加橙的配色和流畅线条的颜值加持,使它刚在轨道上运作时便引来了围观。更重要的是,它是青岛地铁员工亲自参与设计和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是检测接触轨设备的有力助手,更代表着智能化运维实现了一大重要节点。

据了解,它所在的轨道是接触轨,是向电客车传输电能的重要设备。如果把电客车类比成人体的躯干,那么接触轨就相当于血管,而电能就是血液。通过集电靴与接触轨接触获得电能,地铁车辆才能运行。

为了保障地铁的正常运行,这只“小黄蜂”是怎么工作的呢?记者了解到,它小小的身体里有大大的“黑科技”:

“黑科技”1:智能避障

“小黄蜂”装置配备了能360°环绕扫描环境的高精度雷达,能够在巡检过程中,自动识别前面障碍物进行紧急停车操作。同时,还能在巡检中智能识别后方有无巡检人员跟随,如果没有人员跟随就会立即停车,规避巡检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黑科技”2:3D还原

“小黄蜂”装置配置的3D相机能够完全扫描接触轨受流面的完整轮廓,并结合设备的里程传感器计算出对应位置接触轨的导高值、拉出值等数据,将整个接触轨进行3D还原,使得巡检结果更加直观简洁。

“黑科技”3:智能巡检

“小黄蜂”装置还配备了3D激光轮廓扫描设备、工业图像采集装置、智能行走装置、可360°环绕扫描环境的高精度雷达,通过全方位的扫描设备周围环境,搭配独特的算法,使得设备能够智能识别巡检过程中的设备异常数据,发现异常自动报警,提示人员现场查看。

“黑科技”4:自主分析

“小黄蜂”可以专门分析装置端软件采集到的所有数据,添加3D还原算法以及滤波算法就能完美还原第三轨的完整轮廓,对采集到的数据更加精确的计算出导高值、拉出值、磨耗值等数据,并生成专用Excel数据报表,提升工作效率。

据了解,青岛地铁“小黄蜂”的投入使巡视可靠性大幅提升。相比于传统接触轨的巡视方式,“小黄蜂”通过工业相机及LED光源对接触轨受流面进行扫描及视频录制,可有效发现接触轨异常状态,提醒维修人员及时进行维修、作出调整,有效避免了故障隐患的发生。

同时,它具备高频率、高标准检测设备的可行性,能够为智能化运维提供大数据支持,检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由预防性维护逐步向精益化维修提供重要决策依据;而且通过大量数据的采集及后期对数据的科学分析,能及时判断接触轨设备状态,提前发现设备隐患,实现智能化检修。

在提高维修质量的基础上,“小黄蜂”提高了检修效率,减少了人工作业量,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数据显示,使用移动式接触轨检测装置,同一时间较人工测量效率约可提高20倍(人工测量速度为0.5km/h/2人次、移动式接触轨检测装置平均移动速度5km/h/1人次)。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青岛地铁“小黄蜂”的问世不仅仅是一项科研创新的完成,更是青岛地铁在建设“智慧地铁”道路上的一次探索,有效填补了接触轨行业智能化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