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怎样规范运用引用?【解答】公文写作中应如何运用引用呢?主要应认真掌握如下“八字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公文经常引用的金句?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公文经常引用的金句(公文中要经常引用相关文件材料)

公文经常引用的金句

公文写作中怎样规范运用引用?

【解答】公文写作中应如何运用引用呢?主要应认真掌握如下“八字诀”:

(一)完整。所谓完整,是指在公文写作中,一定要保持引用材料的齐全和完备,力戒割裂肢解,挂此漏彼。这里,引用材料无外乎下列五种:公文或其他文件材料、领导讲话、成语典故、民谚俗语、经典著作。引用时都必须做到齐全、完整,不容疏漏。现行公文写作中,引用不完整的突出表现是在引用公文或其他文件材料时,或只引标题,或只引发文字号,这种引用方法都有失规范。那么,究竟怎样引用才算完整呢?按照公文法规的规定:“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由此可见,标题和文号是引用公文必备的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就是不完整。

(二)准确。即指在公文写作中,必须保持引用材料的绝对准确,使引用材料与原文完全吻合,毫厘不差。具体地讲,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内容:

其一,无论直引、意引或是二者综合运用,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直引是直接引用有关原文,并用引号加以标明,其特点是既真实又准确。意引是对原文或原话进行综合归纳,作概括叙述,不加引号。与直引相比,它具有使行文简洁凝炼、重点突出之功效。但是,由于这种引用是对原文或原话的概述,因而要做到准确,有一定难度。现行公文写作中,引用不准确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或以偏概全,或断章取义,等等。要避免这一问题,必须对原文或原话进行认真揣摩,反复咀嚼,熟悉和掌握其确切含义,然后再选择恰当的语句对所要引用的内容进行概括,切忌掺杂个人的主观认识和评价。特别是对那些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原文,更应慎重从事。直引与意引相结合,系指在一段完整的引文中,既有直引,又有意引,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它可使公文内容表达既真实严整,又准确具体,具有直引和意引的双重效应。

其二,对原文中序数的引用以及法律、法规条款项目的引用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原用汉字作序数,引用时也须用汉字,不能随意更动。例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全部采用以汉字数字标注序号的方法,引用时必须准确无误,如“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七条第四项规定……”,引用时就不能写成“根据《条例》第17条第4项规定”;原用阿拉伯数码作序号的也应如此。

(三)得体。所谓得体,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是引用必须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使之衔接自然,勾联紧密。无论从思路还是行文语气方面都要做到贴切自然,天衣无缝。切忌牵强附会,将原本与行文关系不大甚至毫不相干的内容硬行扯在一起。那样,不仅达不到引用的目的,而且还会严重损害文稿的质量;其二是引用要适度,亦即对引语的选择要恰当、得体,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即可。切忌贪大求全,致使引语过长过多,繁冗累赘,令人生厌。实践表明,引用失度,往往容易导致行文空洞无物,枯燥乏味,对此,必须严加注意;其三,引用还要尊重公文的语体风格,即要做到平实、明快、庄重。对于那些有损公文语体风格的内容诸如庸俗用语、歇后语、浮言藻句等等,一般不宜引用。

现行公文写作中,引用不得体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乱“贴标签”,生拉硬拽,或用有关理论去“套”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或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无限上“纲”,硬行提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高度,令人难以置信;二是喧宾夺主,随意滥引。或大段抄录,冲淡行文主旨;或画蛇添足,既长且空。这两种表现均有失得体,因此,必须予以注意。

(四)有序。所谓有序,是指:第一,公文中涉及的对引文出处的标注如经典著作的卷次、版次、页数或编、章、节、目,期刊的年度、期数、页数等等要讲究顺序,不能任意颠倒;第二,引用公文一定要按照标题在先文号在后的顺序书写(如前所述);第三,公文特别是司法文书中对有关法律或法规的条、款、项、目的引用也要讲究顺序。

目前,在实际写作中,引用无序的突出表现是在引用有关经典著作时,涉及其版次、卷次、页数的标注,或先写卷次,再写版次,后写页数;或先写卷次,再写页数,后写版次等等,很不统一。正确的方法是按“卷次——版次——页数”的顺序标注,即“××××(见《××××》第×卷,××出版社×年版,第××页”)。其他诸如对有关著作的编章节目以及期刊的年度、期数、页数等的标注问题相对较少。这里,还要注意对法律或法规中具体内容的引用,必须按照条、款、项、目的排列顺序,不能粗忽。但是,如果该法律或法规系采用条下不设“款”而直接列“项”的方式,则应打破这一程序,作“越位”处理。

总之,完整、准确、得体、有序八个字,是公文引用应当遵守之要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