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沈括故居感悟 走进宋代科学家沈括故居(1)

梦溪园

参观沈括故居感悟 走进宋代科学家沈括故居(2)

沈括故居

长三角四大晚报寻宋江南

一个人可以“斜杠”到什么程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修得了水利工程,开得出济世良方,能带兵打仗出使边境,也能研究音乐理论书画艺术,数学物理颇为精深,经学治世不差旁人,这种令人惊奇的“斜杠”大佬纵观古今中外都屈指可数,沈括就是其一。晚年沈括隐居在镇江,写就传世之作《梦溪笔谈》,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处长张丙举接受了记者采访,聊一聊沈括故居梦溪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沈括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出生到宋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你很难用简单的话概括沈括这极为波澜壮阔的一生。沈括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慧好学,随父亲游历多地,见识颇广。他幼年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成为日后的铺垫。

初入仕途时沈括治水,成为水利专家,他记载了现存最早的水平高测量方法和过程。他曾游历到华北、河北多地,又摇身一变成为地理学家,考察了太行山的化石与华北冲积平原形成的构因,创“飞鸟图”制图法,大大推进我国地图制作精度,还做了我国有记载最早的立体地图模型。

沈括的从政之路非常坎坷,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他都牵扯其中,受过重视遭过贬斥,曾远赴辽国外交,也率兵戍守西夏。政治上的跌宕起伏也曾让他对仕途心生悔意。沈括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盖过了他的政治成就,数学上的会圆术、隙积术,物理上的人工磁化、透光镜、应弦共振,化学上的石油制墨、湿法炼铜,天文上的浑天仪、真太阳日、改历法,医学上的磁疗、药用矿物,经济上的贸易顺逆差,音乐上的唐乐研究、乐器考证……

李约瑟评价为:“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张丙举介绍:“关于沈括晚年的居所梦溪园,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梦溪园,因梦而起的一座园子

“沈括过去常做一个梦,在梦里有一座漂亮的花园,花园里有小山,山上覆盖着花草。园子里面还有泉水,有乔木,在居室周围还环绕着竹子。这座梦里的花园后来成为沈括来到镇江,修建梦溪园时的雏形。”张丙举说道。

据记载,沈括花费30万两白银购置了田地,“本来他是打算去庐山养老的,后来到了润州,也就是现在的镇江,于是就决定在这里终老,放弃了去庐山的计划。”不过沈括的镇江终老计划并不顺利。从购置好了住宅田地到他归隐镇江中间隔了十年之久,正所谓是造化弄人。“直到58岁,沈括才最终迁居了镇江,住进了梦溪园。也就是在这里,他写出了《梦溪笔谈》。”

在《梦溪笔谈》的自序中,沈括写到“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惟笔砚而已,谓之《笔谈》。”这段话简单来说就是沈括谈及自己从官宦沉浮中退隐,平时会记录他和人谈话的事,然而最后能与他对谈的也只有笔砚,所以这本书就叫做《笔谈》。

《梦溪笔谈》中的梦溪所指的正是梦溪园这座在沈括梦中有溪水的漂亮园林。“如今的梦溪园其实已经是重新修过了。”张丙举回顾了梦溪园这百年来起起伏伏的经历。

沈括病逝后安葬回了出生地杭州,其家族亲眷仍旧住在镇江一带,但随着时间推移梦溪园渐渐荒芜。辛弃疾就任镇江知府的时候将梦溪园修葺了一次,后来多次易主,不断地修修补补。到了1985年,已经近乎荒芜的梦溪园经过镇江市政府重修再度开放。“梦溪园在梦溪园巷21号,现在的梦溪园只有过去的五分之一,两幢建筑构成。前幢是清代修建的硬山顶平瓦房,坐东朝西,当中设正门入园,门上方嵌有茅以升题写的‘梦溪园’大理石横额。后幢为清式厅房,坐北朝南,主要是作为展示沈括成就的小型展馆使用。”

纪念沈括,梦溪园不仅是故居

如今的梦溪园,其纪念意义大于作为故地遗址的意义。在2013年,梦溪园升级改造,重新布展,“我们增加了多媒体展厅,用多媒体技术来给游客直观地展现长虹吸水这种科技原理。”梦溪园是镇江的文化地标之一,梦溪园不远处的繁华街道被命名为梦溪广场,这里还安置了沈括的塑像。

梦溪园宛若幻梦,我们只能在《自志》中想象它当年篁竹深幽的样子,宋时沈括是如何修饰这座他梦里的园子,或许也只有在他的梦中才能追寻了。

来源: 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