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前,西安经开区披露2021年生产总值首破千亿大关,实现1031亿元。
经开区迈上千亿台阶,意味着西安千亿开发区再增一员,与高新区共同组成西安双千亿开发区。
开发区在拉动城市经济、产业、前沿技术发展中的分量毋庸置疑,对于现阶段的西安来说,各大开发区如何突破发展,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讨论的重要话题。
岁末年初之际,我们拉出西安重点开发区GDP数据,希望从这一角度加深认识。
XI'AN
西安经开区首破千亿大关
工业,是经开区最为显著的标签之一,过去一年区域工业发展状况自然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2021年,经开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相比2020年1636亿元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量近364亿元,增速22.2%。
一步一步迈上新台阶的经开区,工业发展是最基础,也是最坚实的支撑。站在新阶段,回望过去一年,甚至更早时期,有高光,也有低谷。
而数据,清晰直白地反映了经开区一路走来的历程。
“十三五”末,经济总量实现895亿元,较2015年接近翻一番。增速上,有2016年、2020年的失速,也有其他年份的稳步增长。
因为能够查询到的公开数据的限制,我们或许不能探究发展背后更为具体的细节,但过去几年,经开区整体发展上,相较平稳,小步伐向前迈进。
数据来源:经开区公开发布
回顾过往,经开区也快进入“三十而立”之年,29年来,逐渐从西安“北郊”到“城北”,成为西安北跨的重要一员,也成为西安市行政中心所在地,西安的“北大门”。一直不变的是,近三十年经开区一直秉承着“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的发展理念。
近年来,经开区先后引进了吉利、隆基、华天科技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目前企业主体超过6万家,这些企业支撑了经开区汽车、新材料新能源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壮大成势。
2021年,经开区与临潼区启动合作渭北新城的建设,继续向北辐射经开区工业实力。至此,经开区的组成,包含了中心城区、高铁新城、泾渭新城、渭北新城四大区域板块和关中综合保税区、陕西自贸区西安经开功能区两大功能园区。
图片来源:西安经开区网站
泾渭新城、渭北新城被定位为制造业发展的区域。
位于泾渭新城的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在去年4月实现量产,规划年产能30万辆整车;陕汽重卡扩能项目总装车间去年已经基本建设完成,预计今年将全面建成投产。渭北新城也签约了一批涉及航空航天、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领域的项目。
成绩之余,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是,经开区承接泾渭新城、高铁新城之后,两个板块的发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或是产业项目建设速度的缓慢,或是规划迟迟不能落地。
较为稳当的发展中,也因为没有大幅度地突破发展,使得在全国开发区百舸争流中,成绩显得不那么亮眼。在商务部每年进行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经开区一直保持着进位状态,2020年时排位有所后退。
2016年排名第28位
2017年排名第22位
2018年排名第17位
2019年排名第11位
2020年排名第15位
作为西安第二大开发区,经开区以全市1%的面积,贡献着约10%的生产总值,23%的工业增加值。
迈上千亿级,面向未来,经开区还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如何做好泾渭新城、渭北新城的建设发展,当好西安“北跨”渭河的主力军,经开区还需继续摸索。
XI'AN
高新区蓄足力量再出发
西安开发区第一大区——高新区,先于经开区成立,也先于经开区进入千亿体量。
2017年,西安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224.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经过此后两年的高增长,2019年,高新区体量迈上了两千亿的台阶。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总量翻了近两番,占全市比重达24.1%。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312.35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705.24亿元,占全市比重从22%提高到38.5%。
相比经开区,高新区最为强势的产业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基础。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2732亿元,跃升中西部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2459.85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654.61亿元,保持31.8%的高速增长。
而据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高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1.36亿元,相比上年增加271.28亿元。
数据来源:高新区或新闻媒体公开发布
2021年,西安高新区最为明显的变化,是重新梳理区域内产业分布、板块间关系等关乎城市空间布局的因素后,新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出炉。其中,丝路科学城和丝路软件城两大片区规划的发布最为令人关注。
220km² 的丝路科学城片区,通过“一城、三区、十组团”的空间布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高地。
丝路科学城空间布局
其中的科学中心组团启动区已包括两个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阿秒光源。
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学城园区中,项目DK-5立项主体为授时中心,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空间时频技术研发平台”等;阿秒光源项目位于中科院西安科学园内,建立阿秒光源关键技术验证与工程演示原型装置,预计产生的阿秒脉冲可超过目前国际最高水平。
这两个项目,均为2022年谋划重点项目,将加速推进建设。
丝路软件城,也在原本软件新城的基础上实现扩容,面积达到24.42km²,鱼化寨片区被纳入其中,将在软件新城丰厚的软件服务产业家底之上,吸引聚集50万程序员,打造万亿智慧产业高地。
丝路软件城空间布局
两大片区规划令人充满想象,而一直擅长开拓新区域的高新区,经过30年的飞速发展,从启动面积2.7平方公里,扩容到如今的1079平方公里,GDP从1991年0.65亿元增长到2021年2681.36亿元。
这在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项目的落地,产业结构的逐渐成型,支撑着经济的发展。
新的规划和蓝图已绘成,接下来考验高新区的,也是高新区最为熟悉的,从无到有建设一座新城。
XI'AN
开发区在城市发展中的角色
开发区,设立的初衷便是带动城市经济、技术的发展,由产及城,开辟了工业化、城镇化的新模式。
如西安高新区在西安总体经济体量中所占据的分量,如经开区自始至终坚持了工业立区的理念。
如今,西安已有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以及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构成八大平台,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创新改革等方面享受政策优势。
单纯从经济各项数据的角度看待,开发区这一模式下,如果运行良好、定位精准,则在经济上的增量和增速以快、高而著称。实际上,西安经济规模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中,开发区扮演着引擎似的角色。
在2021年西安整体增长低于预期的大背景下,开发区的带动也略显无力,但也能看出开发区的增长潜力依旧富有冲劲,如航天基地,2021年8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4项主要指标增速超过2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排在开发区第一。
但受整体影响,能够明显看到的是,近年来,西安老牌开发区的发展有所放缓。
尤其是在全国开发区遍地开花,个别开发区新鲜力量后来居上之时,西安的开发区难免被超越。
区域发展如逆水行舟,掉位之后,再次反超便要下更大的力气和精力。
通过多次城市间、区县间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我们强调工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招商引资是继续焕活城市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而西安的开发区,在开放与协同中,均存在短板。
工业一直被视为是西安发展的短板,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等产业链均有布局,但依旧存在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
而如今,西安空前的重视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强调固链、补链、强链、延链,强调科技赋能,实行“链长制”……可以看出在补短板同时,西安着力推进产业走向高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
这一思路没有问题,但仍显保守,尤其是对着力创新、更为灵活的开发区来说,如何丰富西安的产业体系,需要不断地引进新项目,通过走出去招商引资实现产业链更加完整,并着眼未来,谋划甚至上马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链。
反观过去一年西安的项目签约、开工,基本盘桓在本土企业,或是“老朋友”的增资扩产,鲜少有“新朋友”的入局。这便是西安在开放上还需要加强的地方,这也让开发区在体制上、招商引资上灵活、主动等优势无法凸显。
而在区域协同上,且不说开发区间的合作,以经开区为例。专注产业发展的经开区,过去遗留了不少城市规划建设问题,造成了区域板块间的分割。
区内,中心区( 含出口加工区)、草滩科技创新示范园、泾渭新城三大片区空间分割,虽然各有发展特色,但是存在定位不明确、功能不连接和交通不顺畅等问题,未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整体发展效应。
区域发展,总有长处,也总有短板。对于现阶段的西安,一方面要求面面俱到,补足特别明显的短板。因为最短的那块“板”,决定了发展的上限。
另一方面,则是发挥开发区的长处,做专做精做强特色产业,成为相关产业的龙头,用好这一优势带动更多产业入驻。
2022的西安,2月成为这一年的真正开端,西安各大开发区又将如何补短板强长处,新的考验,已然开始。
荣耀西安网(ixian.cn)官方公众号。
主笔:Lyna
审核:解革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