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上期节目,老杜给大家讲了讲最著名的翡翠场口,帕敢场口的基本情况,其实包括我自己,对帕敢场口的料子,了解比较有限,为什么呢?因为帕敢的主力场口采挖已经结束,目前已经不是翡翠矿石的主产地,真正帕敢的料子,在世面上已经很少,料子少,我们接触,了解和学习的机会自然就少,那掌握的信息自然也就很少了。

缅甸翡翠八大场口介绍(聊聊我所知道的几个缅甸翡翠场口--帕敢场口)(1)

尽管帕敢场区的料子越来越少,但是关于帕敢场口翡翠原石的传说却越来越多,因为出了帕敢是最早开采出翡翠原石的地方之外,这里也的确出产过太多名震江湖的料子。

直到现在,市场上,不管是对原石,对成品,还都习惯用老坑料来形容翡翠的品质。我们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老坑翡翠这样的广告,甚至还有人张嘴闭嘴就说:老糯胜新冰。听起来很专业的样子,我不知道这种概念是如何界定的,至少我不是很支持这种说法。

在我的理解里,老糯,可能是想表达老坑的糯种,新冰,可能指的是新坑的冰种。但是,糯就是糯,冰就是冰,这只是对翡翠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一般用在不懂行的消费市场里,乍一听起来,似乎糯种的翡翠,要比冰种的翡翠档次差一些,价格低一些,但是,翡翠的定价依据,完全不是这么简单区分的。

在行业内,很少用冰种、糯种说事儿。因为谁也不能笼统的说糯种的翡翠,就一定比冰种的翡翠差,如果糯种的翡翠肉质很细腻,很均匀,冰种的翡翠棉很明显呢?如果糯种的翡翠飘花带色?而冰种的翡翠底子灰呢?如果糯种的翡翠用料饱满,雕刻精美呢而冰种的翡翠比较小,比较薄呢?

所以,我经常跟朋友们说,你在逛市场淘货的时候,别动不动就冰种,玻璃种的,看起来挺专业,其实只要一张嘴,就输了。

行家怎么评价翡翠的品质?种老不老,肉质细不细,底子灰不灰,色阳不阳,棉大不大,工好不好。跟冰有半毛钱的关系么?

而且,咱先不说老厂的翡翠,还有没有出产,谁能仅从翡翠的成品上,就判断出是老坑还是新坑?那些张嘴闭嘴就说老坑的,根本也就是给自己壮胆,冒充专业而已。

以老杜个人的理解,所谓的老坑,这个坑,说的就是缅甸的翡翠场口,而老字,指的就应该是缅甸最早的几个翡翠场口,包括帕敢基、莫湾基、老木那等等。

尽管这些著名的翡翠场口,都出产非常牛的翡翠原石,但是并不表示这些场口的所有原石,品质都高。哪怕再著名的场口,也会出产大量的垃圾料,而现在新拓展的场区,也依旧能出高品质的料子,只是二者的出产概率不同。

尤其用老坑料去描述翡翠成品,老杜觉得更是无稽之谈。尽管我们有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成品的表现,反推其场口,这是有可能的,毕竟有些场口的料子,特点太过鲜明,比如莫西沙,木那,会卡等等,经常玩儿赌石的朋友,经常自己加工成品的朋友,一看到某些成品,就会想到其原石的场口及形态,这个并不夸张,只是一个大数据的体现。

而针对成品,用老坑料去描述,那就相当的扯,就好比指着一个翡翠成品,非要说产自老帕敢,或者老莫湾基,这种说法,只是忽悠那些不懂行的朋友,给自己脸上贴金,没有任何意义。

关于帕敢的料子,其实我的发言权不多,因为在我这十来年接触赌石的过程中,遇见场口正的老帕敢料子非常少,或者说,早些年也许能见到不少,但是当时还认不准场口,看不懂皮壳,所以即便是老帕敢的料子,放在我面前,我可能也认不准,也不会在意,而现在意识到,却很难再见到那样的石头了。

至于目前世面上这样的石头漫天飞,那只能是商家的说法,真正是哪个场口,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没必要纠结,意义不大,就算能争论出个结果,又有什么价值呢。

关于老帕敢的料子,在我的记忆中,遇到过两块比较有特色的,老杜可以跟大家也介绍一下。

2010年夏天的时候,我在盈江,曾经遇见过一块老帕敢的料子,60多KG,带有一条非常标准的白莽,可惜当年财力有限,只能拍图,没能力拿下,但是那个料子的表现,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是第一次在黑色皮壳上,看到白莽,白莽的边缘,打灯看是很阳的绿色,只是这个绿色能进去多少,能不能化开,那就得靠点经验去判断了。

第二块有过亲密接触的老帕敢场口原石,是在两年之后了。我们2012年的夏天,曾经在盈江的红星宾馆,收到过一个老帕敢的料子。当天下午,我们在各个市场闲逛,进入这个老缅店里的时候,他们三个人,正围着一个大铁盆,刷洗里面的原石。

缅甸翡翠八大场口介绍(聊聊我所知道的几个缅甸翡翠场口--帕敢场口)(2)

我的合伙人,一眼就看到其中一块料子品质不错,当时给了几口价格,没谈下来,只能遗憾的放弃。

第二天中午,原本我们已经约了从盈江到瑞丽的车,临行前,我哥们还是惦记着那块石头,跟我说,咱们再过去看一下,再给一口价,如果能成交最好,实在不行,只能说没缘分了。

随即我们收拾好所有行囊,就又来到那个赌石店,也是因为我们的诚意,这次老缅很痛苦的就同意了我们的价格,顺利成交,我的合伙人非常兴奋。

戏剧性的变化,来自几个月之后。我们在瑞丽逛市场的时候,偶然又遇见那个卖石头的老缅,原来他的店已经从盈江搬到瑞丽。他操着非常生疏的中文和晦涩的英文跟我沟通,交流了半天,我才搞明白,他是在问我,之前那个石头,还在不在我手里,他愿意花一倍的价钱,再收回去。

但是遗憾的是,当时那个石头,已经被我们的一个朋友买走了,老缅遗憾的把我和我的合伙人的手机号码,转身抄在他们店面的墙面上,并且一再表示如果我们愿意出让,可以随时跟他联系。

那个料子是一块15kg的黑乌沙,整个料子的皮壳非常薄,四四方方,其中一个面,是个天然的老断口,但是也已经风化成乌黑的皮壳,自然光下看不出任何区别,但是是用手电一照,会展示出冰晴水的肉质。

而这个料子一端,有一整圈非常标准的莽带,教科书一般,另外一侧,还有点松花,且不说这个料子的价值如何,单单这些表现,真的就算是一个难得的标本了。

这个料子,在我们店里放了挺长时间,很多熟悉我们的老朋友都见过原石,也算是一个缘分吧。从那块料子之后,我印象里,再也没见过场口正的帕敢料子了。

分了两期节目,讲了讲我对帕敢场口的认识,一是因为这个场口太过著名,二是因为关于这个场口料子和故事太多,大家听了我的介绍,应该就会明白,市场上其实没有那么多帕敢的料子了。

下期内容,老杜计划给大家讲讲莫湾基场口的情况。

最后,一点请求:疫情当下,自媒体不易,大家觉得文章有点价值的话,希望多多转发,分享,老杜在这里一并谢过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