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教材自问世以来,就争议不断。有人说弘扬传统文化就应该从加大语文的学习量开始,从学好母语积累古诗词开始;也有人说,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以语文为王,将语文学习重视起来,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但有人说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语文,更需要精通数理化的高精端人才,一味地强调语文的重要性,让其它学科边缘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利。总之,“一石示激起千层浪”,一个“语文为王”的新教材改编让原本就对教育改革充满迷茫的一些人迷茫了起来,让一些家长变得不安了起来。

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得语文者得天下)(1)

其实,家长们的不安不是没有道理。新中国成立之时,国家一穷二白,建立在废墟之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在强国发展的道路上,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育界流行起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天都不怕”的说法,两弹一星的成功,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都在无形中证明学好数理化的重要性。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成功,让百姓们再一次看到了数理化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更让普通老百姓明白了“数理化”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国家的振兴需要的是科技的振兴,不将科教教育的发展放到首位就会落后挨打。历史上落后了几百年,被列强屈辱了几百年的中国老百姓怕了过落后挨打的穷日子。因此,在他们心里,依然是数理化的学习要比语文的学习更加重要,显然要一下子转变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得语文者得天下)(2)

语文教材主编温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要适当拉开差距,还要考阅读速度,有15%的学生答不完题是正常的。”这句话也就是媒体经常提到了在语文为王的时代,高考中要让15%的学生答不完语文试题的原话。笔者认为,温教授本意是想强调语文的重要性,是想让语文分数拉开学生高考总分数的距离,这在以“语文为王”的背景之下没任何错误。之所以语文教材改编之后会出现争议,甚至让老百姓感恐慌,是因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现在突然间提出“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让老百姓的思维一下子拐不过弯来,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加上“要让15%的学生高考中做不完”,“语文不但要考课本上的内容,也要将课外阅读加进试卷……”等一系列的言论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了来之语文学习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让他们表现出安静才怪。

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得语文者得天下)(3)

语文教材改编了,也推广使用了,教材内容也让家长和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变化。我想家长和学生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阅读课增加了,课文学习难度提高了,考试内容更难了。就像一些网友在议论中说的,六年级就加进了鲁迅单元,将难懂的文章加入课本,让老师教起来很费劲,学生学起来也很吃力。每天的家庭作业要做到晚上十点左右,哪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啊!一年级一开始就学习汉字,汉语拼音只学一个月,有点违背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让小孩子刚上小学就怕上了学语文。

学校为了适应新教材,在课表上除了原有的语文课之外,还增加了各个时段的阅读课,阅读指导课。语文老师也在上好课文内容的同时,还每天给学生安排了课外阅读任务。以前学校的文化学习重点在“数理化”,现在将一切中心,学生在校学习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语文学习上,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只抓语文阅读教学,只搞语文活动的现象,“语文为王”的风向标,让我们的学校文化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各种人才,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就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也应该学好每一门课程,有些学校在语文教材改编之后走偏了,这一点值得警惕。

得语文者得天下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得语文者得天下)(4)

这次教材改编的力度之大,让一些人难以适应了,但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习确实很重要,作为中国人学不好语文的确也说不过去。改编之后的新教材事实上也比以前的版本更符合国情,更优秀,既然已经推广使用了,我们就该会学适应才对,网友们,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