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只有一万三千字的书籍,每次看,我的感受就是这本书好轻松,好直接,读起来那叫一个干脆,似乎就彰显着四个字,意气风发。

前段时间,有人给我发私信,问我他想学中医,想了解有关中草药的书籍,询问看哪一种好。我给他推荐了《神农本草经》,结果他有些失望。

一是因为书太薄,又都是古文,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再则,他觉得现在科技都如此先进了,没必要还如此的因循守旧,只认准这本书来作为你临证的指导。

我没再继续说话。

这和我们的现实是一一样。

嘈杂的,很容易引起注意,但有没有精华不好说。

而木讷的,自然是更不容易吸引到人。

(一)

就像这本《神农本草经》,爱的人,几乎天天都愿意翻看。不爱的呢,觉得中医就是在停滞不前。

都说中医书籍浩如烟海,真的给了你一本小薄书,你又看不上了。

平时里,我们总是嫌外界信息多,但又因为接受了诸多的信息后,你对于那些简洁的内容,反而排斥了,因为你处于了一种不敢相信的状态,它真的是有说的这么好吗?

这两天对我的触动很大,一位曾信心满满来北京闯荡的,结果现在他竟然到了因为在意每个月多出来的两仟来银子,而选择将就糊弄,还开导自己,看看自己也再混个十来载,就要到领退休金的年龄了,就这样晃荡着吧。

当时我听到他这样表述,有些震惊,他怎么不正视自己的状态呢,难道自己不开心,不快乐,这个不算是损失,而仅仅就看着那显现的账面金额?

你真的愿意就这样把自己的一生就这样渡过了?

我们总说要积极主动,而你的积极主动,并不是说你仅仅就追着钱跑,而是你得对自己的人生不糊弄啊,你若是这样,你不觉得你亏大了吗?

他对自己的开脱是我就是个小喽喽,没必要和环境较真,环境如此恶劣,认清形势,该凑合时,可不就凑合着呗。

他那时也说过要学中医,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但他对于他周围熟悉的另一个学中医的,当看到别人已经学成,都在出诊了。不知他是处于不甘,还是不服,说我知道他,我才看不上他的医技呢,天天在那里琢磨出来的行吗?

只见他看不上的那位,天天兜里都放着本《神农本草经》,书是越看越薄,只是来找他看病的病人却越来愈多。

而这个两千文银子都在意的,他说他现在在看各种知名的视频养生节目,只要是听到好的,都赶快记了下来,都记好几大本了。

我却想说,《神农本草经》就是不知名的道人们所著的,但却不耽误几千年之后,它还是一本推翻不了的经典。

而你所看的那只言片语的养生,再过段时日,不知你还有没有兴趣翻看。

想到了佛家里的心经,道家里的清静经,还有的这本《神农本草经》。

(二)

好的经文,通篇其实都没有多少字,只是后世的注解经文,反而要用很多字来表达,唯恐说不清楚。

但就是字数不多的这些经,就是能让看进去的人有收获,那它的好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本《神农本草经》提倡的服用方法,直到现在临床还在使用。“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若你服药时,记不得到底医生告诉的医嘱是饭前还是饭后,就想想你是哪一类病就明白了。

再则,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真正的现实是怎样的:一方面在用药物抵御衰老,一方面书里显示出是可以长生不老的。

听起来有些矛盾。

但你若是深入到其中,就能发现,这两种,有人会去践行,而且有人是有收获的,于是才会有写下的这本书。

于是你看到的这本书里,有关抗衰老的药物大概九十个品种,占了40%左右。这也给《神农本草经》定下来一个基调,扶正涉及补五脏,补气血阴阳,尤重视脾肾占主导。祛邪,涉及内生水湿痰浊瘀血,外感风寒湿邪,而尤重利湿化痰祛瘀。

这本书里药物都是很有其的个性的,也正是靠着这些个性,才使得流传下来的经方,常用常叹。

如果你对于经方,用不好,那是因为你对《神农本草经》不了解。

马 克 思 曾说 过这 样的 话“甚至最杰出的人物也会根本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后来到了一定的时候,会发现从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现在到处都露出自己的痕迹。于是他们在最旧的东西中惊奇地发现了最新的东西。”

这句话,就如同在说《神农本草经》。

(三)

古代的医家陶弘景鼎鼎有名的《本草经集注》,几个不知呢。

到了孙思邈时代,也一样是用本经的药物治疗。即便是到了清代,更是出了两本响当当的本经药书,一本是《本经疏证》,作者邹澍。一本是周岩的《本草思辨录》。

这些都是因为对本草的药用功效好奇,于是再次去论证了一番,最后的结果就是对于《神农本草经》这本书,我们能做的就是很多的困惑,神秘,留待以后才能去进一步解答。

在最旧的东西里,发现了最新的内容。

好的东西,就是不怕质疑,它会永远表现的就是一种意气风发,阳光向上,就像神农本草经一般。

这是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就是这么简单,直接,你可以去质疑,但你倒回头来,还是会通过实践能认证出这些短短的文字,所言不虚。

我的论证就是在用经方的过程中,发现,就是这些药物,很多都不是我们平时里知道的功效,但就是起效。而且无需多用。

现在发明了一代又一代的西药,但你看中药就还是这些。

从这点上来说,中医因循守旧,其实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但我就用一变达万变,这样不觉得更简单吗?

有些人说,就这本《神农本草经》,加上《名医别录》,加上《吴普本草》的内容,也不过才十万字左右,就这三百多种药,而且一部分都失传了,你说能治好我们现在的病?

可以说有他这种想法的人很多。

社会再变化多端,但人性的根本没有变,还是会生气,会嫉妒,会忘形,会贪婪,你说咋都进化到现在了,这些问题还依然存在呢,进化出来的一代又一代药物都没能把这些本性给收纳了呢。

可见,药物还是照样没变,能解决一部分,而不是所有,无论进化到何时,都会是如此。

世界,永远都是残缺的,任何的完美都是我们的向往,都在我们的想象里。

因为我们都没有逃脱掉一个限制,那就是衰老。这是人类共同的追求。

无论是谁,无论多大,只要是夸他年轻的,统统都会是一种表情,开心高兴。

但正因为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才一代又一代去追求ta如何延缓衰老。

(最后)

虽然《神农本草经》已经够意气风发的,没有行业的各种条条框框,只管把自己认为的效果给列出来就好,但最后,还是免不了俗套,把药物分成了三类,上经是令人延命身安,中经是令人养性补益,下经则是除疾治病。为了与天时地利人和的应景,本经里面所载的药物只有365种。

只是可惜,现在我们对于化学药物,过个几十载就要淘汰掉一批,我们可以接受,但对于这365种本草,总觉得到现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只有一百多种了,觉得可惜,你看这都过去了几千年,才弄丢了一百多种,你觉得植物药,和化学药物的淘汰相比,如何呢?

对于《神农本草经》的药物疗效,最有说服力的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方子的应用。

其实后人是有很多人不服的,因为搞不明白为何只要对证贴切,就是效果扛扛的,但这个证,对于有些疾病,那真是不是谁都能辨别出来的。所以你用起来没效,很正常。这个回头我们再讨论。

其实药物和人也一样,不就是在讲究一个契合嘛。

想到了一位体制内的同学,平时里那真的是看着就是一个谦卑状态,她原来也是一名大夫,但搁不住被伯乐发现了,于是就一步步越飞越高,达到了很多人想去,想有的位置。

但她唯有在和同学聚会时,才能感受到她没有了那个怯怯,谦逊的套子在身上,谈到她喜欢的学科,那才叫一个肆无忌惮。于是有一日,她说她要从这个大家看起来不错的位置里退出来。我们说,那个位置是多少人想而不得的,而且你也能看到你的未来该是有多么的让人眼羡。

她说,是的,能看到,只有我一直保持住现在的态势,是可以看到一个不错的结果。但那时,我真的就丢了一样,我真的是不会看病了,这个才是我想要的。

好死不如赖活着,很多人不都是这样宽慰自己吗,凑合着就行,再说现在行情又都不咋地。

但她还真的做到了退出来,是因为她去向一位敬重的长辈讨教,对方说,想去就去啊,人生该有几个一辈子呢。

是不是怕自己退出来喝西北风呢,放心,我看好你,实在不行,我资助你。

其实,怎么会到那一地步呢,只能说给了她一份重新开始的勇气支撑。

于是,我们再见到她时,再也看不到她脸上流露出来的那种公式般的谦卑笑容,有的就是一种意气风发和轻松。

这就和《神农本草经》的成书是一样,我不管你说啥,在我这个范围内,这本书是我在实践中的各个应用筛选,提炼出来的都是好的,有益的,这点绝对是信心满满的。

所以,就这样写出来,摆着那里,好与不好,识不识货,就看各位的造化了。

就像这本书一样,字不多,就是有用。书古老,但内容就是有朝气。

庆幸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衍变,还是知道好歹的。好的,是舍不得丢的。

神农本草经给人的启示(对于神农本草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