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流传着大量好对联,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大家一定要动动手指,关注我呀。
在过去,对联不只是用来表达祝贺新婚、祝贺寿辰的交际礼物,还可以用来当成嘲讽人物、嬉笑怒骂的好工具。
今天我给大家献上3副妙不可言的极品对联,对仗工整,嘲讽恰到好处,真的绝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不错,一定要关注我,点赞我,谢谢热心的朋友们。
第1副对联:大中丞借花献佛;小女子为国捐躯。
晚清光绪年间,某地有一个巡抚,他为了增加官府的收入,想出了一个鬼点子。
他的办法是以经费紧张为由,征收“妓女捐”, 按妓院规模,妓女年龄,姿色分为上、中、下三等征税。
这个上联只有14个字,却是含义丰富,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
上联的中丞,也就是巡抚。大与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作为封疆大吏的巡抚居然把收钱的主意打到了小小的妓女的身上,真是令人齿寒。
“借花献佛”,一语双关,令人拍案叫绝。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
此处的花指的是貌美如花的妓女,而佛指的是慈禧太后。
“为国捐躯”,妙不可言,谐趣幽默。所谓捐躯,原本是送命,这里理解为“卖身”。
“为国卖身”,实在搞笑,实在荒唐,实在令人哭笑不得。
所以,这副对联嬉笑怒骂之间,用简短有力的文字揭露了当时的荒唐现象,讽刺了这个巡抚的荒唐离谱,可谓言简意赅,耐人咀嚼。
最难得的是,对联对仗工整,风趣幽默,在保证了整个意思的同时,兼顾了对联的文采,确实是不同凡响的佳作。
第2副对联:四足不停,到底有何能干;一耳偏听,晓得什么东西?
这副对联背后同样有一段故事。晚清时期,陈宝箴担任湖南巡抚,推行新政,重用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等人。
当时,湖南人熊希龄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回到家乡,与谭嗣同等人惺惺相惜,积极投身维新的活动。
当时有不少守旧派对熊希龄等人十分厌恶,所以就有人写了这副对联嘲讽熊希龄和陈宝箴。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守旧派根本就是没有大局意识和危机意识,这种立场是不值得赞同的。
但是从对联本身的角度,我们还是能够欣赏到对联作者的文采飞扬和奇特的构思。
上联从“熊”的字形出发,说熊希龄不断奔波在维新的活动中,真不知道熊希龄能够做什么事情,这是说熊希龄只是在瞎胡闹。
上联的妙处,在于巧妙联想,从“熊”字形上的四个点联系到熊希龄“不断奔波、四足不停”的行动,一语双关,嘲讽有力。
下联则是说巡抚陈宝箴偏听偏信,采用了维新一派的建议,却不注重听其他人的意见,真是不明事理,不知道这个巡抚是干什么的。
下联同样嘲讽得恰到好处,妙趣横生。因为陈宝箴的“陈”,耳朵是在一边的。
下联的“一耳偏听”,既是兼顾了“陈”的字形,又指责陈宝箴偏听偏信、愚昧昏庸,双关妙用,趣味无限。
还是那句话,我们本身对这个对联的情感应该是秉持反对意见,毕竟当时维新派才算是有识之士。
但仅仅考虑对联的话,这副对联的文采真的太绝了,恰到好处,妥帖无比。
第3副对联:东游原盛事,自称大帅假威仪,身列附生,毒同生附;南海本多才,何物房书作代表,名为班长,实是长班。
晚清时期,兴起了留洋热潮。当时有个官员,被广东官府派去担任“监督”的职务,负责前去东洋监督清朝在东洋的留学生。
由于这个官员本身没有水平,对于留学的事情更是懵懂无知,闹出了许多笑话。
所以有人写下这副对联,嘲笑这个没有才能的监督。
对联最大的妙处,在于颠倒词语,增强了趣味性,也增强了粉刺效果。
身列附生,毒同生附。附生,在廪膳、增广生定额之外所取的府州县学生员,因附于廪膳、增广生之后,简称附生,这里指的是留学生。
生附,也就是生附子,是一味中药,但是有一定的毒性,容易引起中毒。
名为班长,实是长班。班长不用解释了,长班,官员身边随时听使唤的仆人。
上联的意思是说,留学生去东洋留学本来是好事,但是这个监督作威作福,自称大帅,简直就是留学生群体中的毒药,令人厌恶。
下联是说,广东有许多人才,结果这个无能鼠辈却担任了监督,成为了广东官府的代表,真是斯文扫地。
像这个监督这样的人,不配当班长,只配当长班。
对联在诙谐幽默的口吻里,利用汉字的独特特点,犀利嘲讽了这个监督的荒唐与无能,体现了当时留学生们对这个监督的愤怒,可谓情感鲜明,妙趣横生,足以令后人惊艳。
大家对这些对联如何看待呢?大家还知道哪些精彩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点赞、收藏和转发我的文章!这对我很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