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面积简介(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前世今生)(1)

这两天北京新发地的新冠肺炎情况牵动每一个人的目光,虽说都是关心,但很多不了解新发地历史的人竟然把这个名字解读为“新的疫情爆发地”,这就有些啼笑皆非了。新发地的全名是“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北京人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

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随便一个上点规模的小区总人口加起来都比偏远小城人数多,新发地作为全北京人民的菜篮子,它有多大呢?官网介绍新发地占地面积1680亩,有2000个左右固定摊位,几万个个体户。只算管理人员,就有上千人。2019年总交易量为1749万吨,交易额为1319亿元人民币。不要说在北京,就是全亚洲,新发地在农产品批发方面都是妥妥的龙头企业。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面积简介(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前世今生)(2)

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新发地有今天的辉煌,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35年前新发地批发市场刚刚成立之时,还只是一个投资15万元、占地面积15亩地、仅有15名管理人员的小型农产品交易中心。若是再向前推算,新发地就不叫这个名了,它叫“新坟地”,是守墓人的聚集地。再向前看,这里就是皇家狩猎场的外围。要说清楚这块地方,咱们得从第一个把首都放在北京的元朝说起。

北京在元朝之前只能算作偏远地区,新发地在秦汉唐宋时期到底是个什么样,就是考证出来也不会有多少看头,因此咱们从元朝开始说。元朝是第一个把北京定为首都的大一统国家,定都之后他们自然要在北京找地方训练引以为傲的骑射技术,于是元朝的统治者就在北京城的西南角圈出一块荒地当做皇家狩猎场,如今的“晾鹰台”就是这段历史的证明。元朝修建的皇家猎场并没有把新发地圈在内,但相距不远了。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面积简介(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前世今生)(3)

转眼之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朱棣靖难之役后为了巩固统治把都城迁到北京,这座短暂沉寂的城市再次热闹起来,城外荒废一段时间的狩猎场,也被朱棣看在眼中。为了教导子孙弓马骑射,朱棣把元朝的狩猎场扩大了几十倍,还用一道长达60公里的围墙把新的狩猎场牢牢的圈了起来。朱棣不仅在这里带着子孙纵情狂奔,身为一个有文化涵养的汉人帝王,他还要让这里美轮美奂。

于是狩猎场内亭台楼榭湖泊珍禽应有尽有,北京现在的海子公园,当年就在被圈起来的狩猎场内。但是占地面积这么大,本篇文章的主角新发地依然不在其中,它还在外围晃悠,但已经与猎场接轨了。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面积简介(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前世今生)(4)

明朝的皇家狩猎场建好后,为了安全着想,朝廷自然会派人在猎场的各个门看守。狩猎场建在京郊,这些工作人员想买点什么也不方便,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商贩看重这一点就纷纷前来卖货,久而久之,这里人头攒动。看到生意好做,一些小商贩干脆在这里安家,接着还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到皇城脚下讨生活,一段时间之后,狩猎场的每一个门外竟然都形成了小村落。比如狩猎场围墙的西墙角修建时距离黄村很近,一段时间之后,黄村附近就又形成一个村并命名为海子角村。丰台草桥东边也形成一个叫角儿堡的村落。而我们今天说的新发地,就在这道围墙的西北角。只是当时它的名字是“新坟地”。

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原来明朝末年乱军四起,朝廷镇压各路起义军都力有不逮,自然没有余力看守狩猎场。一些京郊附近的看坟人为了方便,就在狩猎场的西北角自行修建房屋。因为这里都是看坟人在居住,因此被称为“新坟地”,算是与这些看坟人之前的居住地做区别。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面积简介(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前世今生)(5)

接着清朝建立,作为马上取得天下的民族,满清皇帝在后代子孙的骑射教育方面同样很用心。明朝修建的这个皇家狩猎场很快就被重新启用,狩猎场外这些小村落,也就再次焕发生机。只是满清对于“新坟地”这个不吉利的名字却没有更改,直到新中国成立。新社会自然要有新气象,封建社会的糟粕被逐步推翻,京郊的坟地也在1958年被夷平。大量被坟地占有的土地被开辟成农田,万象更新,这里就被称为“新发地”。

新发地三个字终于问世了,但这时它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名字,与菜篮子毫不沾边。直到时间来到1985年,这时计划经济对市场的影响开始减弱,国家对价格的管控也开始放松,新发地近水楼台先得月,终于开始了成为菜篮子的第一步。

它为何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呢?原来它所在的丰台区已经有1700多年的蔬菜生产历史了,这里不仅是北京的蔬菜主产区,更是明清两代的皇家贡菜基地。如今政策松动,当地的百姓自然想用家里的优质蔬菜换点零花钱。于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新发地的原住民就在京开高速、也就是之前的京开公路附近自发售卖自家的蔬菜水果,因为果蔬质量过硬,地理位置也好,生意一直很火爆,不久就形成了一个小型露天市场。

今天回过头去再看这段历史,很多人都说这是市场经济的雏形,甚至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但是在当年这可愁坏了当地的乡干部张玉玺。他看这些小商贩就如同前几年城管看路边摊,不管,这些商贩占用公共道路,交通、卫生都是问题。管,怎么管呢?带着人去市场赶人,自己前脚走,后脚他们就回来了。几个回合下来,所有人都心神疲惫。就在张玉玺焦头烂额的时候,另一个关键性人物出现了。

这个人是当年丰台区工商所的一位工作人员,他对张玉玺说“现在政策不同了,你这里既然有优势,为什么不因地制宜建一个蔬菜市场,解决大家买菜难的问题呢?” 张玉玺听完后认为可行,又考察了北太平庄、大钟寺的果蔬市场,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做。恰好这时北京市又放开了蔬菜进京政策,首都敞开怀抱欢迎各地果蔬进京,张玉玺的信心就更大了。1988年,在丰台区政府的支持在,新发地市场正式成立。

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面积简介(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前世今生)(6)

当时这里占地面积只有15亩地,工作人员15个,政府投资15万元。简易的铁丝网把菜市场简单的圈起来,一块写有“新发地农贸市场欢迎您”的牌匾挂起来,这个菜市场就算成型了。货物就在三轮车上交易。这个三轮车可不是现在乡下看到的、燃柴油的三个轮胎的机动车,它是三个轱辘的木板车,大家把蔬菜水果放到车上从家里推出来,然后把货物摊在自己的车上卖,收摊时把车一推,一天的买卖就做完了。别看简陋,在当年,这可是十分热闹的场面。1991年每个商贩收个块八角的租金,一年下来,新发地批发市场共收入110万元。在万元户很稀罕的年代,这可是一笔实打实的巨款。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新发地早已从最初只有15亩地的小市场变成占地面积1680亩的大产业,工作人员更是从15人发展到上千人。作为北京人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这次虽说被疫情冲击很大,但如今我们各项工作都准备充足,新发地绝对不会成为第二个华南海鲜市场。我们也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个为京城千万家百姓提供新鲜农副产品的新发地,就会安全的回来了。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