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为啥这么纠结

《毛泽东选集》里的王炸———矛盾论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进而发现它是一种牛逼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的屠龙术。

毛选中说,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这个法则涉及到了许多方面,具体可以把它们拆解为六个问题来认识,分别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用矛盾论解释生活系列,就是旨在让大家感受到更灵活,更接地气的矛盾论应用场景,从而帮助大家形成矛盾论的思维方式,用来日常分析和解决自己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1)

1

系列第一篇是两种宇宙观。这个看似很宏观很抽象的命题,其实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它就是你思考问题的大方向。

你认为厉害的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你认为纯粹的爱情是否存在?你认为阶级的跨越是可以实现的吗?

这些问题好像比宇宙观更接地气了一些,但貌似好像还不是你平时会思考的问题。

可能日常生活中咱们不会刻意去思考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的答案却切实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你认为厉害的人是可以后天养成的,那说明你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这就会激发起你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通过后天努力来让自己每天厉害一点点。这就是唯物辩证的宇宙观。

相反,如果你认为厉害的人是天生的、是贵人使劲帮助的,是机遇为你而生的,即,都是受到外力的推动才发展的,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宇宙观。

如果你认为纯粹的爱情是存在的,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爆锤而受到影响,那就是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就更有可能是一个恋爱脑,因为形而上学就是静止、片面、孤立地看问题。

不同于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事物和其他相关的事物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即使热恋期时甜甜的恋爱,也会因为双方的家庭、生活的压力而发生变化,因为爱情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你认为阶级是可以跨越的,说明你是用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意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甚至是可以发生质的变化的。而不像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不变化的,即使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大概知道了两种宇宙观是什么了。

总结一下,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静止、片面、孤立地看问题。它们认为事物的变化形式只有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并且这种变化是受外力推动的。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而且每一个事物和其他相关的事物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是对立统一的。

2

认识了两种宇宙观以后,我们就可以去琢磨咋用这种宇宙观来擦亮我们对抗生活的剑。

历史实践表明,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是科学的宇宙观,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种思维模式。

如何来掌握这种宇宙观,先来看看唯物辩证法宇宙观几个核心的事情:

1、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它是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的。

2、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促成条件。

3、事物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是对立统一的。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把一个事物的分析拆成了三块,一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是现象。人是逐渐变老的、机器是逐渐老化的、一年的天气是波动的、认知水平是逐渐提高的,这些就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或者是想要研究的发展规律。

引起事物变化的内部矛盾是什么?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就是教我们如何去观察和分析促进各种事物变化的内部矛盾,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从而促进事物的发展。

最后就是事物发展的影响,即相互关联、对立统一。这种宇宙观指导我们如何辩证地去看待事物变化后带来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调节自己的心态和相应的行为。

3

如何具体地分析上面的三个问题,在矛盾论的后续章节里还会逐渐进阶。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先帮助我们识别出生活中遇到的事物的这三个方面。

举个例子,人。

首先人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事物。我们的命运如何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想知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迷信算命,就是因为想知道自己的发展变化规律(迷信不可信,个人主观能动性才重要)。

人的这种发展变化是源于内部矛盾和外部诱因。

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当我们内部一种需求与另一种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萌发出矛盾,从而促使我们产生行为,对外表现出我们是动态发展的。

比如你不满的现状与你所期望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我现在很穷,但我想要住大house;我现在是职场小白,但我想要升职加薪;我现在很胖,但我想要玲珑有致凹凸有型。

比如你所追求的稳定与高回报率之间的矛盾——我想要去大城市,但是又不想压力太大;我想要考公务员,但是又想挣大钱;我想要去私企挣钱,但是又害怕裁员。

首先我们要学会识别出矛盾,是什么矛盾促使你产生了行为,这就是发展的第一动力。

有的时候不仅有内因,还有外因。

比如你自己没多大的拼劲,但是周边的人都很拼你也开始努力了起来,这就是周围人对你的影响促进你的行为产生了发展,这是发展的第二动力,内卷也是这样发生的。

只不过好的内卷可以通过你们共同的努力扩大资源的总和,比如你们都健身就都健康,都学习就都进步。

而恶性的内卷则是去挣固定的资源,甚至减少资源,比如以前是拿不加班人的钱去供养加班的人,但当大家都开始加班的时候,资源总和没有变,但是整体辛苦程度却增加了,这就是无效的恶性内卷。

最后,人的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比如你开始运动以后发现自己更自律、生活更积极、学习更好了,从而使你更加喜欢运动。这就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影响。

再举个例子,爱情。

两个人的爱情是否可以长久,是否会白头偕老走到最后,这是我们想知道的爱情发展规律。

引起爱情发展的内部矛盾非常的多,比如我们的容貌、我们的性格、我们的财力、我们的身体等。

外部因素也非常多,比如家庭背景(如大宅院的宅斗剧)、朋友圈(啥人遇啥人)、社会环境(如倾城之恋)、更有魅力的其他人(如绿茶biao和小奶狗)等。

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爱情,我们的爱情影响了我们的心情,我们的心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生活可能磨平爱情,也可能塑造爱情,爱情是接地气的事物,是与生活相互关联的事物。

例子是穷穷无尽的,我只是先来抛砖引玉。

二、生活中那些麻烦事究竟是咋来的?

还记得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吗?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我们可以把一件事拆成三部分去分析,分别是:事情的发展规律、引起事情发展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因素、事物发展的影响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

你们单位工作越来越低效是现象,导致人员流失越来越严重是影响;

你和你男朋友三句以上必争吵是现象,导致分手是影响;

你迷茫纠结是现象,导致原地不动甚至退步是影响。

所以你看,现象和影响是我们很容易能看到的,但是引起现象的内部矛盾却是我们看不到,是需要着重去分析的。

所以矛盾论系列未来几个章节,都会主要来讲述内部矛盾的分析。你以为你提升的仅仅是矛盾论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其实是整个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2)

1

系列第二篇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了两个含义,第一是说,任何事物中都有矛盾,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思维。第二是说,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着矛盾。

任何事物中都有矛盾。

你与别人无论是颜值、家境、性格、认知、学历、财富之间的差异是矛盾;

小地方安逸和低房价带来的舒适与大城市丰富的机会和高昂的房价之间是矛盾;

你头脑中以为的主观认识和实际的客观世界之间的差异是矛盾;

你头脑中匮乏的主观认识与丰富的客观知识之间的矛盾是差异。

这些各种各样不胜枚举的矛盾推动着事物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也造就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为什么我们常常苦恼于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上司沟通,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同事、同学相处,不知道如何撩汉撩妹,不知道如何经营婚姻,不知如何与家里的长辈交流?

正是因为我们与他们之间在思维与认知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衍生出来了许多人际沟通的麻烦。

为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犯错,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故障频发,为什么我们的成绩并没有提高?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3)

正是因为我们头脑里的主观认识与实际的客观事实存在差异的原因,这些差异导致在生活中衍生出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这些还没有被我们认识到的客观事实,让我们一直用“我以为”的思维在思考,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矛盾的普遍性的第二个含义是说,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持续地存在着矛盾。

任何一种差异都是矛盾,只是并不是所有的矛盾都以激烈对抗的形式展现出来。

人的成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上高中苦的时候,说考上大学就好了;大学毕业找工作难的时候,说考上研究生就好了;毕业了求职的时候,说拿到offer就好了;工作时的各种不如意,说升职了就好了。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4)

人生成长路上,辛苦一直存在,因为矛盾一直存在,但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又一个的矛盾,让我们的人生不断在往前发展。

每解决一个矛盾,人生就升了一级。

所以生活并不所谓永远的顺境,只有一个接一个的矛盾,矛盾解决的好了,事物就发展的好,就是顺境了。

2

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对于我们有什么实际指导意义吗?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5)

首先是心态的调整。

我当前无法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无法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是因为我当前的认知水平与客观事实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去减小这种差异,而绝不是害怕、犹豫、自怨自艾。

其次是留心总结解决矛盾的方法。

从矛盾的普遍性可知,矛盾是随处可见的。尽管每个矛盾都有自己的不同之处,但在解决矛盾的时候却有一定的相通性,掌握了这些相通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去解决其他的矛盾。

这也就是所谓的,厉害的人做什么都厉害。他们的厉害之处正是因为掌握了许多解决矛盾的通用方法。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6)

比如,我掌握了如何与我现在的上司沟通汇报,尽管我下一个上司肯定和现在的上司完全不同,但是很多沟通汇报方法是可以通用的。

再比如,我掌握了电容的相关知识,那我很容易也可以掌握电感,因为它们都属于储能元件。

还比如,我发现脸皮厚点容易办成事。尽管我下一件要办的事与之前的事不同,但我仍然可以用厚脸皮的规律去办事。

最后是帮助我们判断事情发展的走向。

已知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着矛盾,又已知事物的发展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矛盾推进的,所以当我们见识了许许多多的矛盾以后,就可以判断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

比如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分析到:正是因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殖民地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所以断定,革命的高潮必将快要来临。

多见识,多练习,掌握屠龙术指日可待。

三、如何分析一个问题(上)

1

【矛盾论解释生活】系列已经讲了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和矛盾的普遍性。

用矛盾论解释生活1:人为啥这么纠结

用矛盾论解释生活2:生活中那些麻烦事究竟是咋来的?

整个矛盾论都围绕着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展开,而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说了三个很重要的事,分别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引起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和外在因素、事物发展的影响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

我们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归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希望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者希望事情按照我们期望的规律去发展。

我想要大学毕业后成功找到心仪的工作,我想要让我的婚姻成功,我想要搞到更多的钱,我想要获得健康美丽的身材,这些都是我们所希望的事情发展规律。

我想要看到未来房价如何发展,未来人工智能如何发展,未来引领社会进步的方向是什么,我想要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故障频发,国民性格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都是我们希望了解的事物的发展规律。

唯物辩证法已经告诉我们,事情的发展规律都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外部因素是诱因)。

那根据这句话,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解决事情的内部矛盾,事情就能按照我们期望的规律发展;找出事情的内部矛盾,我们就能了解事情的发展规律。

所以我们就抓住了本质,即找到正确的内部矛盾。

如果我们还想得到事情的发展规律,就还需要去解决这个内部矛盾。

很显然,有些内部矛盾是显而易见人人所知的,就比如,摄入量<消耗量就能减肥,即管住嘴迈开腿,但是却实施困难。

找出内部矛盾如何去解决是我们后续进阶的应用层问题,现在先解决正确找出内部矛盾的问题。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7)


2

知道了事情的发展规律主要在于,抓住引起事情发展的内部矛盾以后,接下来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抓住这些内部矛盾。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8)

《矛盾论》告诉我们,对于我们的研究对象——内部矛盾,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事物的发展规律与其他事物发展规律相比的特殊性。

刚刚走出校园,校招一起进入大厂的应届生们,等几年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会逐渐拉开,大部分人可能都普普通通得差不多,但总有几个人格外优秀,他们就是发展规律中具有特殊性的一部分群体。

对于我们工科来说,每一类电气部件的电气特性、寿命曲线,都是区别于其他物体的,比如机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是不同于电气部件开通和关断的,而对于每一类特殊发展规律及其特殊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了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

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总体的变化情况。

减肥是一个内部矛盾相对单一的事情,但是对于很多事情,内部往往存在着多个矛盾。这些矛盾有大有小,有多有少。

假如我们把所要研究的事物扁平化成一个随时间发展的变化波形投射在我们的屏幕上,随着我们往前或往后拖动时间轴就能看到事物发展时矛盾总体的变化。

如果以上帝视角来俯瞰你过去的人生,就会发现,在大学之前,最大的矛盾是想考上好大学与还未考上好大学之间的矛盾,矛盾数量也相对较少。

在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最大的矛盾是考上研究生或者找到好工作,矛盾的数量也逐渐开始增多,除了工作以外可能还掺杂了爱情的矛盾、回老家还是北上广的矛盾、是做一个按部就班的社会人还是去追逐自己尚不明朗梦想的矛盾、是找工作还是考编的矛盾。

这众多的矛盾代表着众多的可能性和众多的选择,那些还不清楚自己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的毕业生常常三心二意、心猿意马,既想又想是那时候的我们思考的主要原则,所以曾经的我们迷茫、焦虑、却又显得什么也没做好。

到了打工人阶段,最大的矛盾开始因人而异,逐渐出现差异。有人的主要矛盾是提升自己多多搞钱、有人的主要矛盾是结婚生子过日子、有人的主要矛盾是获得清闲与时间、有人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获得贵人扶持、有人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抓住风口、有人甚至没有主要矛盾开始随遇而安。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毕业后大家的人生走向开始逐渐差异化的原因吧。

矛盾的数量也开始变得复杂了起来。除了自身的矛盾,还有经济矛盾、家庭矛盾、亲子矛盾、社会矛盾。为什么打工人常常感到筋疲力尽,因为一件小事放声痛苦,因为内心的矛盾占据了大家太多的心智与精力。

三、分析矛盾的各个方面。

之前的分析都是站在宏观的视角,那对于当下的具体的事物,究竟该如何分析?

毛泽东的《矛盾论》告诉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一个具体矛盾的各个方面及其各矛盾之间的相互联结。

一个矛盾都有哪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占据什么样的地位?每个方面在各个发展阶段是如何变化的?如果该矛盾破裂会对整个事情有什么影响?

拿爱情举个例子。

男女双方就是爱情事物里最大的一对矛盾,其中男、女分别都是矛盾里的一个方面,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下的举例仅仿照毛泽东介绍国共矛盾而写,是为阐述矛盾分析方法而需要,切勿对号入座)

矛盾一方面男的,在恋爱初期,阳光帅气、青涩绅士,对女生百般呵护,人也非常上进。

恋爱后期,男的开始开始对感情懈怠、对身材摆烂、对事业躺平、开始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与诉求而不是一味迁就女生。

在婚姻中,男的开始变得有责任心,真正以家庭为港湾也给家庭带来避风港,开始相濡以沫。

矛盾另一方面女的,在恋爱初期温柔可爱、面对男的的呵护百般撒娇,甜甜蜜蜜,天天撒糖。

恋爱后期,仍然用恋爱初期的心态在不断索取男的情绪价值,不断以自己的诉求为主而不允许反驳,如有不顺或发脾气或摆冷脸,温柔可爱再难一见。

在婚姻中,开始重新摆正心态,认识到感情需要经营,自己不能只索取还需要付出,开始关注对方的感受与诉求。

这些就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及其在不同阶段每个方面的发展情况。

正是因为以上三种情况,就知道男女双方在不同阶段的相互关系:甜蜜、争吵、相濡以沫。


3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了解或推进一个事情的发展,就必须抓住其内部矛盾。

也知道了对于内部矛盾,具体应该分析哪些对象。

如何分析这些事情的内部矛盾呢?

《矛盾论》上一篇说清楚了一件事,即我们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归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希望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者希望事情按照我们期望的规律去发展。

而唯物辩证法又告诉我们事情的发展规律都是内部矛盾引起的(外部矛盾是诱因)。

所以如果想要摸清事情的发展规律,或者让事情按照我们期望的规律发展,就需要找出该事情的内部矛盾,然后解决它。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9)

已经讲了当我们说找内部矛盾的时候,我们实际是在找什么。

即该事物相比其他事物的特殊性、事情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总体变化、一对矛盾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所处的地位。

找到了以上因素以后,如何分析它们是这一篇需要填的坑。

比如,我已经知道了人容易焦虑的原因是自身期望与实际现状之间的矛盾。

是大量需要做的事、需要学的知识,与紧缺的时间之间的矛盾。

是自己目前的现状,与别人的现状之间差异的矛盾。

当我想要破除焦虑,稳定进步的时候,我究竟该怎么做呢?

如何分析、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


4

从《矛盾论》中,我提炼出了三种具体的方法。

第一:找共同。

比如焦虑的其中一个矛盾点就是自身期望与实际现状之间的差异。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10)

假如说我自身的期望点包括学科知识、颜值管理、社交精进、家庭管理等。

先拿其中的学科知识来说,我发现因为工作需要我必须掌握许多知识和技能,但是我显然没有办法一下子全部掌握,有时候常常正在看A知识,又觉得B知识也得看,这种来回切换中浪费了时间、加重了焦虑。

后来我发现可以把需要解决的知识按照知识体系的方式记录下来,告诉自己这个知识我已经知道需要学习了,但不是现在,不过未来我会一点点把这个体系框架给填充起来的。

这样做以后每次的学习都会很踏实,而且学会以后也知道自己填充了框架里的哪一部分,剩余的部分计划在什么时间填充,这样就恢复了内心的秩序,减轻了焦虑。

这个记录框架的方法其他期望点可不可以用呢?我发现完全可以。

我想做好颜值管理,就需要运动、护肤、发型、化妆、穿搭、风格,也一堆事呢,显然我也没办法一下子阶跃,那我到底先从哪个开始入手呢?

记录框架,分个类,每一类下具体包括哪些事,然后按照这个框架的事每天一点点做就行了,又进步,又不焦虑。

所以这个共同的方法,在很多矛盾点都可以使用。

这种共同的方法越多,就能指导你去解决更多的矛盾,然后再从更多的矛盾中提炼出更多的共同,再继续去解决更多的矛盾。

这个方法,有个烂大街的名字,就是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

我们的认知就是这样往复循环,又在循环中不断进步的。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11)

第二种:找特殊。

并不是所有的共同方法,都能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套用的。

从来没有哪个方法能适用于一切问题。

海王的情场手段放在职场不一定灵验,用于学习工作的方法放在家庭也不一定适用。

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可能也会因为问题背景变了而导致解决方法不一样。

所以我们在应用共同性去解决矛盾的时候,一定要警惕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你师哥凭着海吹胡侃拿下了offer,即使是同一家公司也不代表你也可以照猫画虎拿下offer。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12)

这是我们在解决矛盾时心态上必须树立的一个警戒线。

这个方法,也有一个烂大街的名字,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种: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这是《矛盾论》的原话,我觉得实在没有比它更好的名字。

主观性:我以为的就是对的。

片面性:只知己不知彼,或者只看树木,不看森林。

表面性:现象即问题,容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在毛泽东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两大法宝中曾经说过,毛泽东最强调和擅长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调查,调查就是为了破除自己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只有真正调查了,才能知道我们所现有的对事物的认知,与客观事实是否相否。只有站在客观的事情上去分析问题、做出选择,才能让事情按照我们想要的规律发展。

调查的本质就是搜集素材,目的是为了看到所研究的事物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入的信息。

没有人会在调查完信息之后还没有任何解决问题的思路。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13)


5

最后想说一点就是理性与感性。

我们学习毛选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更多的是建立在人具有一定理性的前提下,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做出更正确的思考、更优化的选择。

但是,还有一部分时候,人是感性的,我们的选择会受到人性因素的影响。

比如明明知道这个伴侣不优秀,但就是难以割舍;明明知道只要自己勇敢放弃,就能获得更开阔的人生。

再比如人性是非常顽强的,明明遭遇了巨大的苦难、许多的挫折,却能永远提着一股努力生活的热情与劲头。

这些都是人性中独一无二的地方,它们或许非常美好、或许令人无可奈何。

所以当我们在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时候,先解决那些用理性思维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真遇到了难以避开自己人性的问题,也不要执拗或否定自己,因为这就是最本质的你,非常纯粹,也非常真实。

尽量用理性思维去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在人性的部分与自己内斗。

世人千千万,我们不必非得活成谁的样子。

矛盾与联系观(用矛盾论解释生活)(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