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1)

作者:Quasimodo

“各位好,欢迎收看本期《今日说法》。”

笔挺西装,利落短发,严肃认真的神情,一口纯正的播音腔,不再搞笑的撒贝宁回归到《今日说法》。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2)

(11月18日,央视最新的一期《今日说法》)

他的回归,瞬间让网友炸了锅,相关话题一下子冲上了热搜。

其中,获得最多点赞的评论是:

“完蛋了,我感觉他越严肃我越想笑。”

“我能感觉严肃的背后是一个蠢蠢欲动的灵魂。”

确实,阔别了四年之久没见的“法律撒”,显得有些陌生,却多了些熟悉。

毕竟,在网友眼里,他是撒·芳心纵火犯·狗头侦探·皮笑肉不笑·贝宁,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男人。

爷爷奶奶爱看《今日说法》,他是个专业严肃的主持人;

爸爸妈妈爱看《挑战不可能》,他是逗比搞笑的嘉宾;

年轻人爱看《明星大侦探》,他又是车技高超的老司机……

当年他在《主持人大赛》上,郑重地承诺:

“如果今后我不努力,拿出最精华的节目献给大家的话,我希望大家以后投票让我改行。”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3)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4)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5)

如今看来,他做到了,并且非常出色。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6)

人生A面:可靠专业的“法律撒”

3岁时,撒贝宁经常坐在台下看着父母排练话剧,他总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在部队大院的时光里,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是和朋友们玩着各种扮演游戏。

“一天天掌握扮演角色的本领,该冲的时候冲,该后退的时候后退。”

但到了高二,撒贝宁突然意识到,自己个子和长相注定与“演员”无缘。

他究竟适合什么样的“角色”呢?

这个问题,一直到他23岁的时候,才找到了答案。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7)

1998年,中央电视台开始筹拍《今日说法》栏目,制片人王新中做了一个大胆的选择,想要找一位法律系学生担当主持人。

撒贝宁在老师的推荐下,得到了面试的机会。

为此,他特意从大高个室友那里借来西装和公文包。

当撒贝宁穿上略肥的西装,打着条红领带,整个人显得黑瘦又带点喜庆,就像是从喜剧里走出来的人物一样。

在等待面试时,刚好碰上了《新闻主播》主持人肖晓琳,他激动地上前打招呼:“肖老师您好!我是来面试的。”

她礼貌地应了声后,就转身回办公室。

直到多年以后,撒贝宁才知道肖老师当初把门锁上后,惊讶地问屋内的同事:“外面的猴子,是谁招来的?”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8)

(图源:《鲁豫有约》)

在当时,撒贝宁的心里同样有这样的疑问——“中央电视台怎么会找我这样的人去做主持?”

对于那场面试,他形容为公安机关的预审。

在一个小演播室里,头顶上突然传来声音:“坐下,随便说点什么,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

他没有主持经验,也没有做好准备,只好现场把自己的毕业论文给背了一遍。

自以为面试会不过的撒贝宁,临走时还不忘提要求——

“我能不能在中央台转一圈,我想参观一下,从来没来过,以后可能也不会再来了。”

但或许,冥冥中自有安排。

大学期间参加过各类社团文艺活动,是为了延续自己被浇灭的表演理想。但无意间,却锻炼到他的控场能力。

法律高材生多,但能够在镜头面前松弛有度、能说会道的人还是少有。

最后,面试官决定给予23岁的撒贝宁一次机会。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9)

当年的《今日说法》被戏称为“姥姥节目”,因为撒贝宁的主持,让年迈的姥姥们都能听得懂。

渐渐地,它成为央视王牌栏目,收视率一度超过了《焦点访谈》,创造了央视的“午间奇迹”。

但这一切其实都来之不易。

首期节目中,撒贝宁因为太过于紧张,要么只会傻坐着点头应和,要么就是说话结巴。

这期节目足足录制了两个多月,才能顺利播出。

“如果听到台下工作人员,发出不满的啧啧声,我便知道自己又出错了。”

他自知主持功力薄弱,便更加用心主动学习发音咬字,有时候嗓子痛到一天之内要吃掉无数包润喉糖。

甚至有一次,他劳累过度,晕倒在节目录制现场,要到后台吸氧。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10)

(图源:《今日说法》花絮)

不得不说,你以为的躺赢,其实荆棘满地。

撒老师表面看似潇洒随意的台风,实则背后有着无数个日与夜的资料准备和台词练习。

撒贝宁说过:“如果命运是世界上最烂的编剧,你就要争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

正因为自小身上带有“角色感”,他误打误撞完成了儿时的梦想。

也成了大家心中最专业可靠的“撒老师”。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11)

人生B面:综艺里的“撒三岁”

2010年,央视进行改革,《今日说法》被归到综合频道,撒贝宁作为台里的“开心果”开始被调用在不同的综艺里。

这次“出走”,让观众和嘉宾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严肃的主持人,也有一颗放荡不羁的灵魂。

尤其是,是在遇到马云后。

《开讲啦》里,撒贝宁听到马云是此回答观众的提问:

“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

以及那句:

"因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是一个月拿91块钱。”

原本一脸严肃和期待的撒贝宁,只能努力抿嘴憋笑,差点憋出内伤。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12)

在《了不起的挑战》里,撒贝宁悄悄给自己塑造了一个腹肌猛男的形象。

阮经天看了也忍不住感叹,“参加节目以前,我以为他是正人君子。”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13)

(图源:《了不起的挑战》)

在一档节目中,他甚至会自嘲,第一次见到自己加拿大岳父岳母时,岳母“嫌弃”地问女儿:

“听说中国有十几亿人呢,没有其他的男人了吗?”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14)

时间来到2016年,参加纯娱乐化的《明星大侦探》后,撒贝宁更加变本加厉。

需要唱土歌,跳尬舞时,身上一点央视“正根苗红”主持人的影子都没有。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15)

(图源:《明星大侦探》)

在一期中,他突然自爆是凶手吓坏众人,结果说出来的理由,却让众人“气愤离席”。

“其实,我就是那个放火的人——在女人心里放火的‘芳心纵火犯’”。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16)

(图源:《明星大侦探》)

有文章是这样形容撒贝宁:被央视“放出来”后,他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也有网友说,撒贝宁参加综艺后,“人设崩了”。

但实际他内心有一杆秤,在面对道德和法律的边界时,秉承一贯的谨慎严肃。

在《请回答1998》一案中,他作为“凶手”没有被抓到,但他还是心甘情愿主动自首。

就在大家都很惊愕的时候,撒贝宁却严肃地表达了这种题材娱乐节目的思考:

凶手骗过所有人就能金条得意地离开,只是游戏的设置而已。其实不管在游戏里还是现实中,我们真的希望罪案都能抓到真凶,否则才是真正的悲剧。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17)

《在酒店惊魂》一案中,女主可云因为遭受过校园暴力而选择行凶。

就在逮捕可云前,撒贝宁希望在场的人先向她道歉。

他希望能年轻人能够了解到校园暴力的可怕,更要明白一个道理:

每一个遭受校园暴力的人都在渴望施暴者的道歉,才能走出阴影。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18)

(图源:微博@明星大侦探官微)

有网友说,自己看完了《明星大侦探》,又去补撒老师100多期的节目,包括比自己年龄还大的《今日说法》。

为此,撒贝宁当初参加真人秀的目的算是达成了。

“我其实是法制节目派过去的卧底,目的是吸引年轻人回去看普法节目。”

对,本质上他仍旧是我们熟悉的撒老师,一个用心普法又风趣幽默的普法节目主持人。

正如央视所回应的:“他从来没有离开过。”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19)

“北大还行”撒贝宁,

拿的是晋江男主剧本

在他17岁的那一年,正值北大艺术冬令营招人。

老师们在学生之间搜寻一番,将目光锁定在撒贝宁这个文艺积极分子身上。

在老师的印象中,在高二,玩心重的撒贝宁就独自完成了一件惊人的成就。

学校的文艺汇演上,他一个人在台上扮演着五个角色:主持人、小品演员、舞蹈演员、独唱演员、女声男声小合唱。

到了冬令营,撒贝宁发现这里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高中生,他们各个都身怀绝境,而自己的才能只有唱歌。

心想着自己没戏了,他大大方方地给老师们唱了首《小白杨》。

用他的话来说,他唱得撕心裂肺、十分陶醉。

回到学校后,他很快将这件事抛之脑后,专心准备高考。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20)

(图源:cctv看点)

高考前的某个晚自习,同学慌张跑进教室大喊:

“撒贝宁,快,下楼,年级主任找你!”

一进办公室,见到所有老师都坐在那儿,盯着他笑。

撒贝宁突然紧张起来,以为自己给女同学的纸条被发现了。

结果,老师却笑意盈盈地打趣他:

“回去告诉你爸妈,让他们请客,要不然北大的通知书不给你。”

撒贝宁站在原地愣了好几秒后才反应过来,深深向老师鞠躬,回身跑上教室收拾书包。

因为内心太激动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周围的同学见状还以为他被开除了。

他说:“我感觉我的高中生涯,就在那一瞬间结束了。”

他来不及解释,飞奔跑回家,想和父母分享这个喜讯。

撒爸爸见他哭到说不出话来,习以为常地问道:“你又被打啦?”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21)

在北大,他依旧没有闲着。

当时,北大准备成立一个广播电视台,老师问:哪位同学普通话讲得好,觉得自己能当台长?

在场,只有讲着一口武汉塑普的撒贝宁将手举得老高。

“我在宗学思侯(中学时候)当过播音员。”

最后他如愿当上了台长——毕竟这没有对手了。

喜欢新鲜事物的他,同时身兼篮球社社长、戏剧社社长、合唱团团长,甚至带领团队得过全球大学生合唱大赛金奖。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22)

(在北大读书的撒贝宁)

旁人一看,觉得如此“不务正业”的他肯定是个挂科大王。

但说到底,他拿的是“晋江文学”男主的剧本。

他回忆,当时因为逃课比较多,都不清楚课堂重点,经常就是将一本书背下来再去考试。

“考试内容都是书上的,把整本书都背下来总行吧。”

其中,厚厚的一本《法理学》,愣是被他背出了96的高分。

教过他的老师都很疑惑,这个考高分的撒贝宁是不是自己班的学生吗?怎么会没印象,他长什么样呢?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23)

(《可凡倾听》:学霸的保留节目——陪同学背书玩)

再到后来,大家毕业忙着租房子、找工作,他已经收到了北京最高法院的录取通知,还给分房。

但因为各科平均85以上的成绩,他又被保送了北大读研究生,所以放弃了这次机会。

在成为研究生的同时,他梳着一丝不苟的发型,坐进了《今日说法》的演播厅。

24岁那年,他参加《主持人大赛》,在一群主持专业出身的选手中,成了让四个评委破例打出100分的冠军。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24)

(《主持人大赛》截图)

对于过往的回忆,他都调侃称成这是一段“被迫北漂”的经历。

有人好奇问,他为什么在任何地方都做到如鱼得水,乐在其中?

这可能与撒贝宁童年那段“动荡时光”有关。

那时父母因为转业离开了生活将近10年的城市。

他们开始不停地搬家、找工作,生活过得磕磕绊绊,但是在撒贝宁的记忆里,父母一直很乐观积极面对这一切。

父母的从容和淡定,对他影响深远,自此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你被扔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抱怨有什么用?我有能力在任何地方找到快乐。”

会找乐子,是撒贝宁的天分,也是他渗透骨子里的快乐密码。

《今日说法》的制片人朱海峰也说:“奇怪,法制节目充满灰暗,但撒贝宁没有负能量,像个大孩子一样。”

他总是在不经意间,把自己逗乐,也顺便将快乐分享给别人。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25)

从1999年到现在,撒贝宁的主持生涯已经22年了。

撒贝宁自认为是天生打圆场的人,有他在的地方,他希望每个人都感到自在开心。

这一点,是他一直秉承的宗旨。

在《开讲啦》的提问环节,张信哲被一个年轻人说是“过气歌手”。

张信哲坦然表示自己接受“过气”的事实,但仍旧不想其他人当着他面提及这个话题。

眼看气氛变得尴尬,撒贝宁立刻补充道:

“过气只是个时间概念,这就好比你不可能让乔丹和年轻力壮的新球员相比,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NBA的神。

歌迷没有把你遗忘,只是他们长大成熟了,把你放在心里,而不像90后00后再去刷微博了。”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26)

还有一期嘉宾是钢琴家郎朗,在场有个女生问了观众最关心的问题:您弹钢琴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夸张或者表演的成分在里面呢?

郎朗虽然被调侃多次,只不过这个问题直接抛向当事人,始终给人一种不适感。

但撒老师转述得十分巧妙:这是你的一种真实状态,或是多年演出的经验形成了一种习惯?

用词没有太大变化,语义上却温和了不少。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27)

(图源:《开讲啦》)

撒贝宁的魅力来自哪里?

这大概得益于他拥有强大的共情能力,总是在细微之处给予体贴,真诚对待每一个交流相遇的嘉宾。

同时,他柔软的心,总是装得住别人。

在《在了不起的挑战》里,撒贝宁跟着绝壁清洁工朱师傅在悬崖捡垃圾。

上来后,他看到师傅还在后面工作,他止不住地流泪。

“我不是简单地到这个地方拍几个镜头,我是真的想让朱师傅知道,我今天就想跟你一起,哪怕只清理1平方米,但是我要做一点事情。”

他在镜头前不断鞠躬,呼吁游客在旅游时不要往下扔垃圾。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28)

经常在节目中掉眼泪的撒贝宁,私下也在不断对自己的主持人身份进行“自省”。

他曾经说过一个小故事——

“我有个同事,一次去采访深山里一个很贫穷的单身母亲,闲聊的时候,这个单身母亲对我同事说,哎呀你知道不,有的时候我们都不敢看你们做的节目,每次看到节目里那些人都那么漂亮,衣服也好看,你们的生活像童话一样,我就非常自卑,不敢看。”

这件事对撒老师而言就像是心口的一拳,“我们究竟在做什么,居然让一个观众产生这样的感觉”

这些年来,贴在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他对自己的蜕变也变得特别警醒:

如果让周围的话语淹没了自己,在内心认同自己是个精英,从而将身份抽离于普通人,这是件危险的事情。

撒贝宁讲北大还可以吧(北大还行的撒贝宁)(29)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无论撒贝宁的身份再多,他始终记得自己成为普法主持人的初心。

如今重新回归到《今日说法》,我们终于又可以听到那句熟悉的台词:

“明天同一时间,我们今日说法再见。”

资料来源:

《嘉人》,专访撒贝宁:如何保持高浓度的少年感?

采访《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