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学习认鸟的时候,总是有一些鸟类外部结构的名词搞不清楚,我总结此篇文章来对鸟类的外形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加深辨识的印象,大多数书籍介绍鸟类外形均比较简单,举例较少,术语晦涩难懂,不够详细,或者引线密密麻麻,看起来比较复杂一下就失去了学习的欲望,如下图。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1)

鸟类外形结构图

我们可以把这些复杂的部分分为几大类,加上例子进行辅助理解,希望能够减轻学习难度,增加学习乐趣。我们可以把鸟类形态结构简单分为头部、上体下体和脚三个主要部分。

头部的嘴型

首先介绍头部的嘴型,由于鸟类取食方式的不同,因此嘴上面有较大的差异,可以作为主要的辩识特征。以嘴型为一个整体,可以区分嘴型区别较大的鸟。例如勺嘴鹬利用匙状的嘴左右摆动来进食;而交嘴雀利用交叉状的喙更容易来取食松果;剪嘴鸥的嘴更有利于在水面飞行时捞鱼等等。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2)

对于嘴型区别较小的鸟类,要将其分解开来进行分析。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3)

上图为《中国鸟类系统检索》里的嘴部分示意图,上嘴和下嘴即为嘴的上下部嘴峰是上嘴的顶脊,可以根据其平直或弯曲对鸟进行区分,最典型的例子为东部的芦鹀和苇鹀,芦鹀的嘴峰弯曲,而苇鹀的嘴峰平直。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4)

啮(nie)缘

啮(nie)缘为下嘴底部边缘,与嘴峰相对应;嘴底为下嘴的底部。主要典型为冠纹柳莺组的嘴底黄色。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5)

鼻沟

鼻沟在上嘴两侧的纵沟,多数情况看不清,可以作为辅助识别特征,典型的为灰尾漂鹬和漂鹬这一对,灰尾漂鹬鼻沟约占嘴长的一半左右,而漂鹬的鼻沟约占嘴长的三分之二。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6)

鼻孔

鼻孔是长在鼻沟里面的开孔,也可以作为辩识点,但是我们经常会忽略掉他,比如典型的为隼的鼻孔几乎都是圆形,而其他猛禽一般是不规则形状。中华秋沙鸭的鼻孔在上嘴的中间位置,而红胸秋沙鸭的鼻孔位置更靠近基部。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7)

嘴角

嘴角是上嘴基部和下嘴基部相接的地方,也被称为嘴裂,可以根据嘴裂与眼睛的位置作为辨识特征,典型的一对是中白鹭和大白鹭,其中大白鹭嘴裂明显过眼后而中白鹭的嘴裂不过眼后。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8)

会合线

会合线是从嘴角至嘴端的线,鹀科鸟类的会合线一般不是直的,上嘴凹近,下嘴凸出,所以鹀科鸟类的会合线一般在嘴基部分拐弯,这可能更有利于取食草种。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9)

嘴端

嘴端为嘴的最前端,可以分为上嘴端和下嘴端,中华凤头燕鸥可以对嘴端这个名词有更好地解释。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10)

中华凤头燕鸥因为其嘴具有黑色端斑故又称为黑嘴端凤头燕鸥,除了端斑还有近端斑这个名词在银鸥上面用的较多,我们可以看到银鸥具有红色的近端斑。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11)

嘴基

嘴基与嘴端相对应,指的是嘴的基部,与头部皮肤相接的那一块,亦可分为上嘴基和下嘴基。典型的是例子是大天鹅的上嘴基黄色面积较大呈现三角形,而小天鹅上嘴基黄色面积较小。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12)

额和颏

嘴之后是额和颏,这俩是相对应的,额与上嘴基相接,颏与下嘴部相接,白额雁和黑颏凤鹛有助于理解额及颏。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13)

喉部

喉部位于颏的下方,白喉红尾鸲可以更好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白喉红尾鸲的颏部为蓝黑色,喉部为白色。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14)

颈部

颈部对于体型较小鸟一般特指后颈部,对于颈部较长的鸟又分为前颈、颈侧和后颈,我们可以看到赤颈鸊鹈的前颈和颈侧为赤色而颈后为黑色。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15)

眼先

眼先是嘴基到眼睛的那一段部位,这个点辨识的重要地方,典型的是大石鸡和石鸡这一对,大石鸡眼先黑色而石鸡眼先白色。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16)

眼圈

再之后是眼圈,也叫眼眶,就是眼睛周围的明显一圈,金眶鸻有助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17)

虹膜

虹膜是眼球壁中层的扁圆形环状薄膜,虹膜颜色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眼睛的颜色,我们可以用虹膜的颜色来对鸟类进行辨识,例如褐翅鸦鹃成鸟虹膜红色,小鸦鹃虹膜黑色;也可以用虹膜判断雌雄,例如赤腹鹰雄鸟暗红色而雌鸟黄色;还可以利用虹膜判断老幼,例如苍鹰幼鸟虹膜黄色,成鸟虹膜红色。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18)

顶部

顶部一般是指头的正上方,极北朱顶雀的顶部红色可以加深对顶部的理解。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19)

枕部

枕部是指头部的后方,对我们人来说,也就是一般我们睡觉头靠枕头的地方,黑枕黄鹂可以方便对枕部的理解。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20)

颊部

颊部位于眼的下方,喉部的上方,下嘴基部的后方,白颊鹎有助于对颊部的理解。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21)

头部的各种纹

接下来是头部的各种纹,关于脸上的各种纹,简单来说,可以用下边的图概括,以上标注的纹用得比较多。有些鸟类脸上的纹更为复杂一些,所以会分得更细。我们只了解简单的就可以了。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22)

中央冠纹又称顶冠纹,位于顶部的正中处。

侧冠纹是在头顶两侧的纵纹,顶和侧是相对而言的,侧冠纹是顶冠纹和眉纹之间的,所以没有顶冠纹就没有独立的侧冠纹。

眉纹是眼睛上方的一条纹。

眉纹往下是贯穿眼睛的条纹称为贯眼纹

颊纹、下颊纹和髭纹这三个名词经常混用,具有髭纹的情况下,一般颊部的位置是颊纹,再往下是下颊纹,再往下就是髭纹了,一般来说没有髭纹的情况颊纹和下颊纹可以统称为颊纹。我们可以根据有无髭纹来对黄喉鹀及黄眉鹀进行区分。

耳羽为耳孔附近那块的羽毛,眼先,贯眼纹和颊纹圈起来的部分为耳羽。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23)

接下来介绍其他部分,依次是胸部,腹部,胁部,背部。

胸部

胸部是龙骨突起所在区域,黑胸歌鸲的黑色胸部有助于与对胸部的理解。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24)

腹部

腹部是胸部至泄殖腔孔的那一部分,白腹锦鸡的白色腹部有助于对腹部的理解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25)

胁部

胁部位于体侧,在躯体两侧,折合的翼下方部位,红胁绣眼鸟的红色胁部有助于对胁部的理解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26)

背部

背部是自腰前和颈后的那一部分羽区,斑背燕尾背部的白色斑点可以有助于理解背部。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27)

臀部

臀部是尾羽基部下体部位,上面的羽毛是尾下覆羽,白喉红臀鹎的红色臀部可以有助于臀这一概念。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28)

腰是背部下端连接尾巴处的那一段,白腰雨燕的白色腰有助于理解腰。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29)

尾部

尾部分为尾羽和尾部覆羽,尾羽一般比较大且长,所以展开的时候,在羽毛根部会有一些空隙,尾部覆羽就长在尾羽上下两面的根部的,作用大概就是为了能够覆盖住这些缝隙,使其不至于漏风。尾上覆羽位于腰的后部,尾下覆羽位于臀部。

为了更好地理解尾上覆羽和腰的概念,可以参考黄腰柳莺和橙斑翅柳莺这一对,黄腰柳莺的腰是黄色,尾上覆羽是绿色,而橙斑翅柳莺的腰是绿色,尾上覆羽是黄色。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30)

尾羽

尾羽可以分为中央尾羽和外侧尾羽,其中最外侧的两枚两枚尾羽称为最外侧尾羽。一般情况下中央尾羽是居中的一对,其羽轴位于正中央,羽瓣两侧对称,当合起来时候位于最上方,越外侧的尾羽羽轴两侧的羽瓣越不对称,羽轴偏向外侧,羽毛的先端较圆,当合起来的时候,越外侧的尾羽越在下方。

最外侧尾羽有时是一个很好的辩识点,有时容易被忽略,例如鹀和鹨的最外侧尾羽多少都具有白色,松雀鹰(左)的最外侧尾羽和外侧尾羽的黑色横纹数量及位置均不同,而凤头鹰(右)的最外侧尾羽和外侧尾羽的黑色横纹基本一致。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31)

讲述嘴型的时候说过端斑和近端斑,这个特点在尾部也可体现,例如四声杜鹃的成鸟具有明显宽阔的黑色近端斑可以与其他杜鹃区分。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32)

如果把尾羽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可以分为大致8个尾型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33)

圆尾是每根尾羽长度相当,羽毛末端较圆,代表鸟类山斑鸠;

平尾是每根尾羽等长,羽毛末端较平,后缘看起来完全相平,代表鸟类凤头鹰;

楔尾是中央尾羽最长,且羽毛末端较尖,两侧羽毛长度依次降低,代表鸟类星头啄木鸟;

尖尾是中央尾羽特别长,其他尾羽长度相似,代表鸟类针尾鸭,栗喉蜂虎,但是中文俗名带有尖尾的尾 型不一定是尖尾,例如尖尾滨鹬,其尾型是楔尾;

凸尾是中央尾羽最长,羽毛末端较圆,两侧羽毛长度依次降低,代表鸟类棕头鸦雀

凹尾是中央尾羽最短,两侧羽毛长度依次递增,但是增加幅度不大,中央略微凹陷,代表鸟类黑鸢;

叉尾是中央尾羽最短,两侧羽毛长度依次递增,增加幅度较大,中央凹陷较明显,代表鸟类黑卷尾;

燕尾是中央尾羽最短,两侧羽毛长度递增,增加幅度比叉尾更多,而且外侧羽毛末端渐尖,代表鸟类家燕。

脚部

接下来介绍脚的部分,从上到下顺序依次是大腿(股)、小腿(胫jing)、跗跖(fu zhi)、距和趾。

大腿位于最上部,与躯干相连接,一般不会外露。

小腿位于大腿和跗跖之间;跗跖位于小腿下面,趾的上面,是一般小鸟脚部最显眼的部分,下图有利于理解大腿、小腿和跗跖。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34)

经常可以可以利用跗跖的粗细、长短及披羽用来进行较相似鸟类的辨识,例如松雀鹰和凤头鹰可以利用粗细,小青脚鹬和青脚鹬可以利用长短,大鵟和普通鵟可以利用是否披羽(大鵟通常披羽或者半披羽,普通鵟不披羽)。

距和趾

接下来是距和趾,是跗跖后缘的角状突,以雉科最为明显。

一般为四趾。可以从内侧到外侧依次编号为1,2,3,4 ,根据趾排列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下列各种。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35)

不等趾足称为常态足,三趾向前,一趾向后,也可以分为后趾、内趾、中趾和外趾。例如麻雀、大鵟。

对趾足是第二和第三趾向前,第一和第四趾向后,例如啄木鸟;

异趾足是第三第四趾向前,第一第二趾向后,例如咬鹃;

并趾足的前趾排列如常态足,但是向前三趾的基部互相并著,例如翠鸟;

前趾足是四趾均向前方,例如雨燕;

有些水鸟趾间具有,这也可以作为重要的鉴别特征。

前三趾有蹼相连称为蹼足,例如潜鸟;四肢全有蹼相连称为全蹼足,例如鸬鹚;蹼边缘内凹,发育不完全称为凹蹼足,例如燕鸥;仅趾基部具有蹼相连,趾端部的蹼退化消失称为半蹼足,例如鹬;有的仅趾两侧具有叶状膜,称为瓣蹼足,例如鸊鷉。

由于翅膀部分形态结构较繁琐,放在下篇来总结。欢迎关注。

鸟类形态结构主要特征(鸟类形态结构小结)(36)

图源及参考书籍及网址包含且不限于:

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

https://birdsoftheworld.org/bow/home

鸟类学

中国鸟类系统检索第三版

台湾野鸟羽毛图鉴

中国鸟类志(赵正阶版)

中国香港及华南鸟类野外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