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朋友说到,“蓄热电锅炉”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用于向热用户采暖或作为其他热能应用的设备,其结构较为简单,热效率却能达到95%左右。通过蓄热调峰可以减轻火电机组采暖负荷,提高风力发电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风电场"弃风"限电导致的大规模能源损失问题。是国家能源政策积极推广的导向。我们查了些资料,简单做些了解,欢迎批评指正。

电蓄热系统原理:

电蓄热系统原理是在夜间用电低谷期间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并以显热或潜热的形式将它储藏起来,在用电高峰期将储藏的热量释放出来满足采暖或生活热水的需要,以达到转移尖峰电力、节省电费、减轻电力负荷和降低设备容量的需要。

蓄热介质:

1、优态盐,利用物态变化。

2、以水显热蓄热,常规蓄热温度一般在50~95℃。(高温蓄热可以达到135℃,甚至更高)。

水蓄热装置的形式:(和冰蓄冷形式相似)

a、迷宫式:利用建筑物筏基,经济性好,但效率不高。(涡旋、短路、传热)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1)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2)

温度分层式蓄热装置设计原理:

温度分层式蓄热装置设计的四个步骤

1)了解热热倾区的形成和维持原理,使高温热水和回水分离;

2)选用合适的蓄热装置进水分布管(布水器)形式,以减少冷热水混合。

3)设计进水分布总管。

4)有效地设计利用蓄热装置容积、合理安排以获得最佳分层效果。

温度分层式蓄热装置设计原理,热倾区的形成和维持原理:

温度分层蓄热槽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热、温水相混而损失的有效热量,这需要在整个蓄热和放热过程维持很薄的热倾区,即尽量减少热对流,主要影响因素:

1)浮力:高温在上,低温在下。

2)混合:流速和方向。

3)热传导:温度梯度。

关键在于合理设计进出水分布管。

蓄热装置进水分布管设计: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3)

蓄热系统配置模式:

全量蓄热,分量蓄热。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4)

蓄热系统流程:

并联流程、串联流程。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5)

串联流程: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6)

串联流程特点:

1、一套水泵,变频控制,系统简单,运行费省。

2、板式换热器一次侧设计为大温差,一般供暖设计温度为85/50℃。

3、大温差蓄热、供热,大幅度减少了板式换热器、蓄热水泵流量系统的管径,节省了初投资。

4、蓄热装置采用了多孔配管作为均流装置,高温热水上进上出,低温热水低进低出。利用了温度自然分层原理,热倾区热水范围小,罐体利用率高。

5、蓄热装置结构、布置、联接形式多样。可以设计成立式或卧式,蓄热装置的体积可按需要设计成多个或单个,蓄热装置之间的联接形式有串联或并联设备,蓄热装置可以放置于室外或埋地下。

6、利用电锅炉下游串联流程特征,蓄热装置的热顷区温水(即为蓄热装置高低温热水的混合面的热水)也可以用电锅炉再加热利用。

7、通过变频控制进入蓄热装置热水的温度为恒定的蓄热温度,能充分利用蓄热装置的容积。同时能保证低谷电时段电锅炉不卸载。

8、可以实现运行工况:锅炉蓄热、锅炉蓄热兼供热、锅炉单供、蓄热装置单供、联合供热,控制简单,灵活。

9、系统可以轻松实现锅炉优先运行和蓄热装置优先运行。

蓄热系统运行模式:

全量蓄热,锅炉优先,蓄热槽优先,优化控制。

蓄热系统的热损失:

a、蓄热槽表面热损失

钢结构;

砼结构:保温隔热的设计和施工;

b、蓄热量要及时使用完;

c、蓄热槽内部热损失:

水和蓄热槽内表面的相互作用

不同温度热水之间的界面热传导和混合损失。

高温蓄热系统流程: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7)

高温蓄热系统定压方式:

高位水箱定压;变频水泵定压;气体定压(空气或氮气)。

在高温水系统内,不管是静止还是循环状态,防止水的汽化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要求。

压力控制(蓄热温度135℃):

0.27-0.35-0.4-0.45-0.55(表压)

1)系统运行压力P1为0.4MPa(此压力能保证152℃时不汽化)。130℃的饱和压力为0.17MPa(表压),要维持系统的安全,最低压力不得低于0.27MPa;电锅炉的承压为0.7MPa(绝对压力)。系统的最高压力不得高于0.55 MPa。

2)当系统压力P1降至0.35MPa或以下,开启变频水泵补水,压力P1至0.4MPa停止补水。如果在补水过程中无压膨胀水箱缺水(当其液位低于0.2m),则打开自来水补水电磁阀,利用自来水补水,并响警铃报警。当系统压力P1降至0.27MPa,响警铃报警,并同时打开自来水补水电磁阀,利用自来水补水定压(根据自来水压力而定)。停止热水电锅炉和蓄热水泵,再关闭蓄热装置的进出口阀门(在平时这两个阀门是常开),此举的日的一是为了保证蓄热罐内的大量热水不泄漏,二是为了保护室内运行人员的安全。压力P1至0.4MPa停止补水。

3)当系统压力P1升至0.45MPa或以上,开启调节阀V5放水,压力至0.4MPa停止放水。当系统压力P1升至0.53MPa,响警铃报警,停止热水电锅炉和蓄热水泵,并要求打开手动旁通阀泄压至0.4MPa。定压系统中的安全阀采用弹簧式安全阀,安全阀的动作压力为0.57MPa,回座压力为0.45MPa。

4)当蓄热系统无压膨胀水箱液面低于0.20米时,不得开启蓄热系统定压补水泵,并报警。则打开自来水补水电磁阀,利用自来水补水,当液位补至0.5米,再开启蓄热系统定压补水泵。

饱和水温度与压力的关系曲线: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8)

高温蓄热系统特点:

1) 蓄热装置按压力容器设计,蓄热温度可以达到135℃,用热结束温度为45℃,用热温差达到90℃,大大减少了蓄热体积。

2) 蓄热装置结构、布置、联接形式多样。可以设计成立式或卧式,蓄热装置的体积可按需要设计成多个或单个,蓄热装置之间的联接形式有串联或并联设备,蓄热装置可以放置于室外或埋地下。

3) 蓄热装置采用了多孔配管作为均流装置,高温热水上进上出,低温热水低进低出。利用了温度自然分层原理,热倾区热水范围小,罐体利用率高。

4)只有一套蓄热水泵,同时避免了两套(或多套)水泵(初级热水泵和次级热水泵)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流量扬程不匹配,造成水力失调。

5)可以采用大温差蓄热、供热。

6)综合采用了电动阀、水泵变频技术、电锅炉卸载调节调节控制系统,能很准确地控制板换二次侧供水温度或一次侧的回水温度,同时减小了水泵的出力,最有利的是避免了末端过热现象,从而较大幅度地减少了运行费用。

7)采用水泵变频控制进入蓄热装置热水的温度为恒定的蓄热温度,能充分利用蓄热装置的容积。同时能保证低谷电时段电锅炉不卸载。

8)利用电锅炉下游串联流程特征,蓄热装置的热顷区温水(即为蓄热装置高低温热水的混合面的热水)也可以用电锅炉再加热利用。

9)蓄热温度达到135℃,蓄热放热温差达到90℃以上。而系统定压只需超过相对最高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0.2MPa即可。

10)由于系统中电锅炉的炉体小水容量小,放水补水方便,换电热管较为便捷。

空气定压一体式高温蓄热系统: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9)

蓄热系统自动控制特点:

自动控制系统现场控制器采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同时配置彩色触摸屏,进行现场人机对话管理,操作简洁;配置上位机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具有工业级的可靠性。

自动控制系统可轻松实现电锅炉单蓄热工况、电锅炉蓄热兼供热工况、电锅炉单独供热工况、蓄热装置单独供热工况、蓄热装置优先联合供热工况、电锅炉优先联合供热工况,且可以保证各工况均稳定高效运行;可以提供不同的标准软件模块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功能。

电锅炉:

电热管:U型、密集、热流强度、结构。

炉体:合金防腐,不锈钢。

电控:PLC、触摸屏,便于系统控制。

一体化:减少电缆连接,体积小。

电锅炉分类:

从加热方式分:直流式、循环式;

从提供介质状态分:热水、蒸汽;

从锅炉结构分:立式、卧式。

蓄能式电热水器,可以充分利用低谷廉价电力,调荷避峰,降低运行成本。

蓄热装置: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10)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11)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12)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13)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14)

空气/空气余热回收与蓄能供热: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15)

蓄能供热与余热回收应用示意图: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16)

热风烘道应用: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17)

水槽加热: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18)

工业暖房应用: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19)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20)

蓄热系统(电蓄热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21)

国家发改委应同意设立白天“可中断电价”,把所有波动的风电全部存储应用在工业电/制冰/加热或取暖加热上。同时,提高电网的安全性。

拉大“峰谷电价”差异。在24小时平均价格不变的前提下,降低谷电价格,提高峰电价格,像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一样,提高谷电利用率。

风电弃风区设立弃风时期的特殊上网蓄能电价,鼓励弃风利用,防止一边弃风,另一边还从火电厂抽气/烧煤取暖造成浪费。

消纳弃风的最好方案:

这样可以培养低谷工业用户与采暖用户;

发展智能蓄电/冰/热技术,把所有波动的风电全部保存起来。

蓄能技术的大量应用,提供工业企业的电能/制冰/热风,热水,热油,蒸汽加大烧煤污染排放的费/税征收,用于可再生能源的补贴。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暖通南社整理编辑于2017年4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