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湖北303家企业上榜,数量创新高。自此,我省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已达473家,排名全国第八。这些“小巨人”个头不大,但创新能力十足、市场占有率高;它们专注细分赛道,不少是行业“隐形冠军”,支撑着产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日起,湖北之声推出

2022国庆特别报道

《硬核湖北 中国骄傲》

聚焦“小巨人企业”系列

今天推出第四篇

《宜昌南玻光电玻璃:

奋力拼“薄”,折射中国智造之光》

南玻玻璃技术创新(宜昌南玻光电玻璃)(1)

近年来,电子产品屏幕轻薄化已成为趋势,为抢占市场,供应商们各显神通,力求生产出更轻薄、更坚固的电子屏幕。宜昌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历经五年技术研发,实现了0.18毫米超薄电子玻璃的稳定量产,打破国外垄断。

南玻玻璃技术创新(宜昌南玻光电玻璃)(2)

传送带上的超薄电子玻璃

走进宜昌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1.5万多平方米的浮法联合车间内,一块块超薄电子玻璃正通过传送带有序传送,经过横切机的划线切割和精准掰断后,再由机器人翻转堆垛,有条不紊下线。宜昌南玻光电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张颖:“我们的生产工艺称之为浮法玻璃,就是把玻璃液浮在金属锡的表面上,在一定温度场的控制之下,拉薄、成型。”

南玻玻璃技术创新(宜昌南玻光电玻璃)(3)

切割成型的超薄电子玻璃

宜昌南玻光电玻璃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可稳定生产厚度小于0.2毫米超薄电子玻璃的企业,去年11月,公司实现0.18毫米超薄电子玻璃日产10000平方米。此前,超薄电子玻璃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市场长期以来依赖高价进口产品,经过近十年国内企业不断攻坚,原先被国外厂商垄断的技术,逐个被攻破,厚度记录被一次次刷新。张颖:“我们在这个领域,尤其是0.25毫米及以下厚度的超薄电子玻璃的销售上,在国内是具有统治地位的,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个厚度上的国产替代,在几年前都是国外进口。”

南玻玻璃技术创新(宜昌南玻光电玻璃)(4)

0.18毫米电子超薄玻璃

从0.3毫米、0.25毫米、0.2毫米再到如今的0.18毫米,宜昌南玻光电生产的超薄电子玻璃比两张A4纸的厚度还要薄。公司研发项目工程师刘磊告诉记者,在超薄电子玻璃的生产过程中,团队历经5年技术研发,攻克了超薄玻璃液流精准调控、精准拉薄和精准退温等技术难点,刷新历史记录。刘磊:“有这三个技术基础之后,我们对整个生产线的工艺控制、工艺调控有了很多理论指导基础,在理论指导基础上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

南玻玻璃技术创新(宜昌南玻光电玻璃)(5)

不同厚度的超薄电子玻璃

回忆起艰辛的研发过程,刘磊表示,前期突破技术难关后,后期还需进行测试、调控,直至测试结果合格,才能将新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刘磊:“玻璃越薄,工艺难度越大。在摊薄的过程中,拉边机很容易穿透玻璃,我们当时在调控的时候,有人专门在现场盯着压边机,不间断地盯着,防止它压断玻璃,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

随着5G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运用,各大手机厂商都在积极研发柔性屏移动终端,柔性屏不仅轻薄、清晰,而且能够像书本一样完全折叠起来。玻璃作为优质显示材料,厚度越薄,可弯曲的角度就越大,因此开发超薄电子玻璃成为必然趋势。刘磊:“我们现在正在开发柔性玻璃,厚度是0.03毫米,更薄。之前0.18毫米以上的相当于是原片生产,0.03毫米的相当于是原片生产以后再加工,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艺。”

南玻玻璃技术创新(宜昌南玻光电玻璃)(6)

智能机器人正在堆垛玻璃成品

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宜昌市猇亭区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宜昌南玻日产量从33吨增至73吨,实现产值近2亿元,每年科研投入达营收的4.2%。

记者 王宇

通讯员 甘荣芳

编辑 程艺畅

审核 杨康

监制 洪燕 刘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