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当年高考难忘的经历(如果当年高考后有人告诉我这些)(1)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西窗晚话】

随着各地陆续出分,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戏逐渐落幕。

但真正的技术难题才开始摆在了万千考生面前:

我要去哪个城市读书?

我要报哪所学校?

我要读什么专业?

俗话说“三分考,七分报”,填报志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是当下有些事不明白,就再也回不到当初了。

如果当年高考后有人告诉我这些道理,那我能少走10年弯路。

01 关于志愿

城市>学校>专业

城市>学校>专业

城市>学校>专业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如果可以,尽量选择一线或者强二线城市。

这是我吃过亏后的血泪总结。

谈谈当年高考难忘的经历(如果当年高考后有人告诉我这些)(2)

以前觉得,我的分可以上一个偏僻的好学校,凭什么要降一档去北上广啊?

但现实总是打脸,四年大学时光,无论我如何拼命追赶,总是和那些身在一线的高中同窗存在认知差距:

当我在为做家教赚钱而沾沾自喜时,北京的同学已经在四大实习;

当我只能在网络上看盛世转播时,上海的同学在现场做志愿者;

当我还在为见到名师的讲座激动不已时,北京的同学已经可以九校跨选课程;

我知道我已经很努力了,但一些信息差始终存在,无法弥补。

这些因为地域而产生的信息鸿沟,造成了在认知上无法消弭的差距。

如果当初去了北上广,会不会我在寻找实习时更顺利一些?

会不会见过更多世面,我的性格更外放些?

会不会毕业时没有换城市的烦恼,校友资源也更丰富些?

虽然我也很感谢我的母校,为我提供了清净的读书学习环境,但在面对社会风雨方面终究是有些遗憾。

02 关于专业

选专业重要吗?重要,也不重要。

如果你的专业可以踏上风口,毕业工作无缝衔接,那当然是重要的。

但现实却是70%的人毕业后做着专业不相关的工作。

如果一开始就坚定地知道,什么是我终生的事业,那么在专业扎根下去绝对没错。

谈谈当年高考难忘的经历(如果当年高考后有人告诉我这些)(3)

可是都是十几岁的年轻人,有几个人可以坚定地知道我这辈子就要做什么呢?

对于专业的选择,无非就是听从老师或者家中长辈的建议,去选一个够得上的热门。

能选到热门专业的,都是同校的佼佼者,但也许刚出校门,热门就变冷门。

冷门热门不应该成为选专业时的一条绝对界限,也应该问问自己,我真的感兴趣吗?

以及,我来读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如果有人说,我家境不好,读了大学就想找份高薪的工作。

那么现如今,计算机相关专业依然是不二选择。

如果学了文科专业,那还是好好培养一个拿的出手的技能吧。

03 关于学习

我们都是被一句“到了大学就好了”,哄着骗着熬完了高中生涯的。

但是到了大学,真的就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吗?

谈谈当年高考难忘的经历(如果当年高考后有人告诉我这些)(4)

远的,不说大四的时候保研、出国需要看绩点。

就是近的,大一结束想要转专业,接收专业也是要看大一整个学年的成绩的。

是的,谁也没法保证学习成绩好,日后就一定平步青云。

但至少,学习成绩好是我们留给自己的退路:

大四的时候,我可以选择保研或者不保研,而不是因为成绩不够,不得不去考研;

找工作面试的时候,不必面对面试官“成绩这么差,你大学是怎么度过的”这种诘问。

努力学习不是为了给谁交代,而是为了对得起自己,为了拥有选择的权利。

04 关于折腾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年轻就是要多折腾,当然前提是要保证不违纪,不犯法,不挂科,能毕业。

年轻时犯的错误总是能被最快速地原谅,犯错的成本也最低。

所以趁年轻,多折腾。

谈谈当年高考难忘的经历(如果当年高考后有人告诉我这些)(5)

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那就多去听听其他专业的课程,也许会找到自己的热爱;

如果想一毕业就进职场,那就多去找实习,近距离接触职场,触发最真实的感受;

如果不通人情世故,那就多去交友,多去踏遍祖国大好河山,去感受风土人情;

如果想要深耕专业,那就多去跟导师同学做项目;

如果有创业热情,不妨在校园里从小本买卖做起;

如果实在不知道喜欢什么,想干什么,多去图书馆寖泡也是好的,总之不要在宿舍发烂发臭。

许多人的人生,无法走出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笔直的轨迹,如果注定如此,那不妨多折腾一点,欣赏更多的风景。

高考后才是独立人生的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拉开。

我们无法说因为某一个点,就造成人生际遇的完全改变。

但如果我在高考后,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真的可以少走10年弯路。

但遇见的都是天意,拥有的都是幸运。

以上,与君共勉。

谈谈当年高考难忘的经历(如果当年高考后有人告诉我这些)(6)

END

谈谈当年高考难忘的经历(如果当年高考后有人告诉我这些)(7)

谈谈当年高考难忘的经历(如果当年高考后有人告诉我这些)(8)

扫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