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处长 何美,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棒少年评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棒少年评测(棒少年又一次破圈)

棒少年评测

作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处长 何美

在今年举行的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棒!少年》获得年度最佳纪录长片奖。通过讲述中国第一支公益棒球队——强棒天使棒球队的成长故事,赢得陈可辛、汪涵、周迅、马伊琍、李冰冰、杨澜等名人大咖的走心推荐,目前正在全国院线公映。周迅说:“熊孩子也能闪闪发光!”该影片以评分8.7分,成为豆瓣2020年最高分的国产片,但好评不见得能换来排片及票房。正如影片中瘦瘦小小的穷孩子们试图冲破命运枷锁,这部纪录片也尝试突围。

棒少年,支离破碎也要穿云破雾

这群父母早逝或离异的留守儿童,化身棒球少年,尝试叫板命运。他们在没有棒球文化的国家苦练棒球,满嘴“安打”“上垒”。他们穿着破洞的裤子上阵,但鞠躬敬礼握手,彬彬有礼。

“如果没有棒球,我就是一流氓。”中国棒球前国手孙岭峰是公益项目发起人、爱心棒球基地创办者。他一直希望通过发展棒球产业,带领更多孩子走上正途。他认为,棒球产业太小,受众太少,全国仅有数千万人,专业运动员退役后只能去开培训俱乐部。

棒球并非大众运动,器械非常昂贵,主要流行于英、美、日等国家。导演许慧拍了将近一个月,都还没弄清楚棒球比赛规则。

此前,广东中山温暖如春,训练结束离开的那天下着雨,孩子们对着湿漉漉、将被拆迁的棒球场鞠躬,大声说:“再见场地!”“谢谢场地!”拆迁是十里八乡的梦想,却是他们与诸多公益学校的忧愁。

中国有超过4000万贫困儿童,有摇滚歌手如马虎,有忧郁骑士像小双。爱心基地不止“管吃管住管治病”,还注重教育,形成抱团取暖的大家庭。公益事业,公是要务,益为初心。从无到有培育来自全国10个省、6个民族的67名孩子,包括数十名来自大凉山彝族的孩子。从700小时的拍摄素材到108分钟的电影,爱心棒球基地与纪录片电影都希望改变命运。

没有人问这些孩子是否喜欢棒球。

但是看过的观众多数都喜欢这部纪录片。

现实创作:破冰行动,破旧立新

如同棒球,纪录片也小众边缘,同在尝试“破圈”。为此,《棒!少年》主创做了很多努力。

该片塑造了生动的人物群像。通过人物驱动叙事,不是群像这种保险但保守的叙事方式,而是妙手偶得“双男主”设定,并用大量篇幅凝视赛场以外孩子们的日常。他们每天只训练3个小时,加强了基地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除了孙岭峰,还有70岁传奇教练“师爷”,曾任清华大学校棒垒球协会会长的志愿者郭忠健……他们严如父、慈如爷、暖若母,谁都有无数故事。

该片编剧叙事比较讲究。作为非虚构纪录片,“戏剧性”丝毫不逊于剧情片。这个满腹创伤而仍有亮光窗口的生活世界,本身就蕴含着远胜任何虚构故事的丰富内涵与本色质地。但主角没有开挂式拯救世界,球队现状与未来有着较为合理的设定和叙事。

该片风格理性节制。与顶级赛场迎战世界少棒等激烈赛事相比,摒弃基地球场和宿舍面临拆迁的悲情叙事,绕开“体育冠军”“高燃”或“治愈”等对现实题材的经典叙事或套路化想象,该影片更注重呈现少年在社会大潮中被裹挟前进的成长路途。《棒!少年》将原生家庭、留守儿童、城乡接合部等现实矛盾置于急速变迁的时代背景,真正关注人物,看重人物面对问题时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寻求的改变,以求触达观众,传递希望。

该片摄影音乐剪辑较为出色。多次使用蒙太奇手法,丰富影像文本的意义。马虎自由洒脱爱唱歌,他在镜头组里加入一些声画配合的抒情段落,例如在夜幕下大步走着唱着汤潮的《妈妈妈妈我想你》,“妈妈呀妈妈呀我想你,你走后的天空一直下着雨……”这些音画温和探到了如披铠甲的男孩的精神肌理。少年的成长与城市的发展、原生家庭的矛盾与队员之间的磨合等,交织如网。两位摄影师,三五个机位同时拍摄,沉稳流畅,包括不少升格镜头,让戏剧表现有了更大张力,这在颇多手持单机摇晃的纪录片市场中并不多见;专业录音师收音可出三轨。集体创作,力求专业。

纪录片:突破重围并非易如破竹

在贺岁档前夕,与首日排片44.7%的《紧急救援》等片相比,高评分的《棒!少年》上座率达18.9%,但排片也就0.2%。

内地院线目前只有两部纪录片电影票房过亿元——《厉害了,我的国》(2018)和《二十二》(2017),都有着极强的思政教育意义。而《我们诞生在中国》(2016)和《地球:神奇的一天》(2017)这两部面向儿童科教的动物题材纪录片都选择在暑期档公映,各收获五六千万元票房。票房破千万元的《四个春天》等12部纪录片电影中,有6部涉及自然主题,包括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首部登陆内地院线IMAX银幕的《徒手攀岩》。

纪录片的价值功能,已由文化知识教育层面逐步拓展至艺术审美体验层面。每一次破圈而出,背后都是无尽努力。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与《棒!少年》同期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艺术放映的《滑板少年》,影片中因为家庭缺失、生活四处碰壁而走在一起的少年,用滑板找到新的窗口;豆瓣评分8.8分,但也才不到6000人打分。继《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大河唱》等之后,《棒!少年》作为国产纪录电影又一次试图院线突围。

这是一个值得被关注的样本,但叙事还可以更加清晰流畅,避免沉闷的开场。当前中国纪录片事业与产业如何“扩圈”,形成覆盖不同圈层、跨越广阔地域的当代感性共同体,在排片、口碑、上座率这些数据面前争取更长线的放映,积累文艺电影市场运作和艺术影院运营经验,尚需探索。重要的是,纪录片有意无意带给关注对象一些真实的改变。照顾二伯的小双归队了,“刺头”马虎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少年。在通州郊区新家,入选国家少年棒球队,迎战美国职棒大联盟比赛,他们能成为新的职业赛场与时代的弄潮儿吗?“破冰”之后,期待破题。(何美)

来源: 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