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黄刺蛾别名刺蛾、八角虫、八角罐、洋辣子、羊蜡罐、白刺毛。鳞翅目,刺戴科。
成虫头、胸部黄色,腹部黄褐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褐色,两条暗褐色横线从翅尖同一点向后斜伸,后缘基部1/3处和横脉上各有一个暗褐色圆形小斑。幼虫近长方形,黄绿色,背面中央有一紫褐色纵纹,此纹在胸背上呈盾形;从第2胸节开始,每节是4个枝刺,其中以第3-4节和第10节上的较大,每一枝刺上生有许多黑色刺毛。腹足退化,只有在1-7腹节腹面中央各有一个扁圆形吸盘。
黄刺蛾:成虫
★ 分布与寄主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寄主有桃树、枣树、核桃树、柿树、枫杨树、苹果树、杨树等90多种植物。
黄刺蛾:老熟幼虫
★ 为害状
以幼虫将叶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或仅留叶柄、主脉,严重时影响树势和果实产量。
黄刺蛾:老熟幼虫外观特征
★ 形态特征
▶ 成虫
雌蛾体长 15~17 mm,翅展 35~39mm;雄蛾体长 13~15 mm,翅展 30~32 mm。体橙黄色。前翅黄褐色,自顶角有1条细斜线伸向中室,斜线内方为黄色,外方为褐色;在褐色 部分有1条深褐色细线自项角伸至后缘中部,中 室部分有1个黄褐色圆点。
黄刺蛾:虫卵
▶ 幼虫
黄刺蛾幼虫又名麻叫子、痒辣子、刺儿老虎、毒毛虫等。幼虫体上有毒毛易引起人的皮肤痛痒。老熟幼虫体长 19~25 mm,体粗大。头部黄褐色,隐藏于前胸下。胸部黄绿色,体自 第二节起,各节背线两侧有1对技刺,以第三、四、十节的为大,技刺上长有黑色刺毛;体背有紫褐色大斑纹,前后宽大,一中部狭细成哑铃形,末节背面有4个褐色小斑;体两侧各有9个枝刺,体例中部有2条蓝色纵纹,气门上线淡青色,气门下线淡黄色。
黄刺蛾:幼龄幼虫
★ 生活习性
东北及华北多年生1代,河南、陕西、四川2代,以前蛹在枝干上的茧内越冬。1代区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蛹期15天左右。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不久交配产卵,卵产于叶背,卵期7-10天,幼虫发生期6月下旬至8月,8月中旬后陆续老熟,在枝干等处结茧越冬。二代区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第l代幼虫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发生,第1代成虫7月中下旬始见,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8月下旬开始老熟结茧越冬。7-8月间高温干旱,黄刺蛾发生严重。
黄刺蛾:幼虫
★ 防治方法
▶ 人工防治
• 处理幼虫。幼龄幼虫多群集取食,被害叶显现白色或半透明斑块等,甚易发现。此时斑块附近常栖有大量幼虫,及时摘除带虫枝、叶,加以处理,效果明显。
• 清除越冬虫茧。刺蛾越冬代茧期长达7个月以上。此时农、林作业较空闲,可根据不同刺蛾虫种越冬场所之异同采用敲、挖、剪除等方法清除虫茧。虫茧可集中用纱网紧扣,使害虫天敌羽化外出。为免受茧上毒毛之害,可将茧埋在30cm深土坑内。
黄刺蛾:结茧状态
▶灯光诱杀。大部分刺蛾成虫具较强的趋光性,可在成虫羽化期于晚上时用灯光诱杀。
▶化学防治。刺蛾幼龄幼虫对药剂敏感,一般触杀剂农药均可奏效。
▶生物防治。刺蛾的寄生性天敌较多。目前已发现黄刺蛾的寄生性天敌有刺蛾紫姬蜂、刺蛾广肩小蜂、上海青蜂、爪哇刺蚁姬蜂、健壮刺蛾寄蝇和一利绒茧蜂(学名待查)。刺蛾幼虫的天敌有白僵菌、青虫菌、枝型多角体病毒,均应注意保护利用。在天敌利用上,防治该虫,效果达100%;将患此病幼虫引人非发病区,可使非发病区幼虫发病在90%以上;将感病幼虫(含茧)粉碎,于水中浸泡24h、离心10min,以浸提液的黄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稀释1000倍液喷杀3-4龄幼虫,效果达76.8%-98%。上海青蜂是黄刺蛾常见天敌,应用刺蛾茧保护器将采下的虫茧放入其中,使羽化后青蜂飞出。如是使刺蛾的被寄生率第一年达26%,第二年达64%,第三年达96%。
黄刺蛾:结茧状态
★ 提示
在人工捕捉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黄刺蛾黑色刺毛接触人体皮肤时,会产生毒素,皮肤表面会发生红肿现象,特别是小孩最怕了,所以在捕捉是戴好防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