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农历虎年的到来

位于黄石黄荆山上的巨型“虎”字摩崖石刻

在微博、抖音上被网友纷纷转发

以求虎年大吉

高91米、宽44米

该“虎”字诞生于上一个农历虎年(2010年)

由已故的当代书坛小楷名家

黄石书协副主席汪敦银组织镌刻

完成之后便成为

世界面积最大的摩崖石刻单体汉字

巨“虎”石刻位于李家坊(金山)隧道的入口处

连接黄石城区和黄荆山以南地区

历经12年风雨

见证了黄石的发展、蝶变

黄石出名的塔(黄石这个字火了)(1)

主角档案

主角:“虎”字

类别:摩崖石刻

诞生:2010年

生肖:

干支:庚寅

世界面积最大的摩崖石刻单体汉字

黄石是虎年建市,2009年,为庆祝黄石建市六十周年(2010年,农历生肖虎年),黄石市建委决定,用“虎”字向黄石60岁生日献礼。

据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评委夏奇星回忆,当年,他搜集了王羲之、米芾、郭沫若、于右任等历代书法名家所写的“虎”字,但翻遍了所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书帖,却没有找到一个赵体的“虎”字。

考虑到赵字历来被认为“雅俗共赏”,最符合大众审美,夏奇星便将赵体的“號”(“号”字繁体)字用电脑扫描下来,去掉左边的“号”字,留下右边的“虎”字,再调整“虎”字的比例,使其成为单字。

“因为这个字是要刻在山上的,需要浑厚大气,原字只是右半边,我把最后的那一竖拉长,让它看起来更大气。”夏奇星说。

A4纸上的样字,经过平行投影技术,投影在山壁上,放大了600多倍。2010年刻成后,成为世界面积最大的摩崖石刻单体汉字。但也有不少人表示,这个“虎”字怎么看起来不像我认识的“虎”呢?

据了解,“虎”字历史悠久,从甲骨文开始,古人就刻画了栩栩如生的象形“虎”字,记录祖先对猛兽的敬畏。此后随着汉字的演变,“虎”字也一路变化,并且随着一代代书法家的演绎,留下风格万千的模样。

夏奇星介绍,“‘虎’字有两种写法,有‘几虎’和‘巾虎’,黄荆山上的石刻就是‘巾虎’。”

字形确定后,接下来就是组织施工。

农民书法家带队镌刻巨“虎”石刻

如此大的单字石刻在全国并不多见,不仅对刻功要求高,因工期短,高空施工风险大,很多施工方望而却步。

夏奇星想到,农民书法家汪敦银曾经参加过很多次刻字施工,有这方面的经验。

“我跟汪敦银说了这事后,他四处打听,组织了30多人的施工队,开始镌刻。”夏奇星说,当时我们站在立交桥上,拿着望远镜看工人施工,一笔的宽度就是两米多,笔画重叠的部分有,6米宽,工作量非常大,采用阴阳刻的方式,油漆用了好几吨,历时3个月完成。”

汪敦银何许人也?

据媒体曾经报道,汪敦银1964年生于大冶市汪仁镇章畈村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家里穷,买不起纸笔,他就用树枝代笔,在地上练字。后来他在镇办水泥厂谋到了一个拉板车的工作,为了练字,他将厂里所有报废的纸质水泥袋收集起来,拿去练字。

汪敦银从未接受过专业的书法训练,1985年,他用仅有的30元在黄鹤楼书画社报名参加书法培训,每周六上午学习,其余时间在武汉背水泥挣生活费。当时给他授课的老师是我国著名书法家曹立庵和陈义经,在名师的指导下,他才正式开始专业性的临帖。

历经40余年的精研,汪敦银凭着古雅和精致的小楷,在全国书法展赛中揽金夺银,他曾获得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最高奖,首届“长江杯”最高奖,中国“瘗鹤铭奖”最高奖,第五届湖北省政府最高奖书法黄鹤奖等。

2020年8月26日,汪敦银因病逝世,带走一身墨香,留下一处震撼人心的书法景观。巨“虎”石刻不仅是黄石的一处独特景观,也是汪敦银留给家乡的印记。

黄石城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在黄荆山10号开山塘口的绝壁上雕刻“虎”字,不只是怀想过去、记录现在,更为了寄予未来。赵孟頫的行书“虎”字,看起来又像“庸”和“寿”,表达的是一种和谐发展、佑福万众的观念和追求,展现虎虎生威的活力和豪情。

摩崖石刻巨“虎”

见证黄石发展蝶变

巨型“虎”字以其磅礴的气势镶嵌在黄荆山上,经过李家坊(金山)隧道的过往行人和车辆都能看到这一震撼人心的独特景观。从2010年刻成至今,十二年光阴流转,巨“虎”石刻见证了黄荆山周边的发展、蝶变。

黄石出名的塔(黄石这个字火了)(2)

黄石出名的塔(黄石这个字火了)(3)

黄荆山自东向西绵延20多公里。曾几何时,黄荆山横亘在黄石城区与山南乡镇之间,阻碍了两地交流,一度成为黄石向南发展的屏障。

老城新区,山脉阻隔,一条条隧道穿山而过,铺就黄石发展的道路。

从1992年贯通“中国第一条农民隧道”黄思湾隧道,到2004年李家坊(金山)隧道建成通车,打开了城市南大门,为实施黄石、大冶城市对接战略,构筑大黄石空间格局,2011年谈山隧道穿越黄荆山,连通黄金山工业新区;2016年8月31日通车,月亮山隧道正式通车,中心城区向山南扩展的重要通道打开了,直达园博园的迎宾路贯通了。

开城先开路。这些年,随着黄荆山脉4条公路隧道、1条高铁隧道的建成,黄石启动退城入园,产业、项目、人气逐渐向黄荆山以南、大冶湖周边聚集。

如今,黄荆山上的“穿山”之举仍在延续。随着黄荆山脉的第6条隧道“百花隧道”(国内首条有轨电车山岭隧道)贯通,一个由“环磁湖”到“环大冶湖”的大城时代,正快步走来。

曾经全是旱厕、菜地的磁湖南岸沿线,经过项目一期的李家坊立交桥以东1.18公里沿湖绿化和五一湖、七一湖水生态修复工程,磁湖南岸生态修复的二期工程,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漫步、骑行、夜跑都相宜的环湖风景绿道。

曾经因开采石料而布满“伤疤”的山体,经过生态修复已重披“绿衣”。“环境越来越好”成为许多伴湖而居市民的心声。越来越多的碧水青山,正绘制在黄石绿色发展的画卷上。巨“虎”高悬,它将继续见证黄石的发展虎力全开、虎虎生威。

编辑丨徐婉

来源丨东楚晚报

校对丨佘冲博

审核丨仵佩

监制丨梁坚义

发布丨黄石日报融媒体中心

出品丨黄石日报社

黄石出名的塔(黄石这个字火了)(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