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卡佛的短诗(草堂读诗赏析雷蒙德)(1)

黄 昏

独自垂钓,在那倦秋的黄昏。

垂钓,暮色罩临。

体味到异常的失落,然后是

异常的欣喜,当我将一条银鲑

拖上船,又将鱼裹进网里。

隐秘的心!我凝视这流逝的水,

又抬眼望那城外群山

幽暗的轮廓,没有什么暗示我

我将苦苦渴念

再次回到这里,在死去之前。

远离一切,远离自我。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 “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刚刚我们听到的诗歌《黄昏》,来自雷蒙德·卡佛,由舒丹丹翻译。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

首先认识一下雷蒙德·卡佛吧,他是"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和小说界"简约主义"的大师,是"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伦敦时报》在他去世后称他为“美国的契诃夫”,他也被誉为“新小说”创始者。除了写小说,雷蒙德·卡佛还写诗,有诗集出版。事实上,卡佛虽以短篇小说获得声誉,但他更珍爱其诗人的身份。

对于卡佛的这首《黄昏》,诗人沈志宏有这样的解读:

人到中年,看到“黄昏”这个词,脑海里泛起的绝非是自然意义上的黄昏,更多的是人生的隐喻与心理情绪。黄昏意味着孤寂、事物逐渐走向衰竭、人生的暮年、马上就要到来的无始无终的黑暗……在这样的“倦秋的黄昏”,诗人“独自垂钓”,“凝视流过的水”,抬眼望着“城外群山幽暗的轮廓”,不自禁地就伸张开一种“异常的失落”,尽管垂钓有所收获,一条银鲑落网,带来“异常的欣喜”,但很明显,这一悲一喜的情绪并不均匀,欣喜的力量明显弱于失落。从“远离一切,远离自我”这句话中,我们似乎发现诗人在躲避一些冥冥之中必定要到来的东西。其实这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真正潜入内心探寻自我的方式。一个人,一旦能够勇于直视内心,那么面对外在再大的诱惑利益和不堪忍受的情绪刺激,他也会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面对世界与自我,甚至超越其上。

卡佛是极简主义的代表,他的诗与小说是同质的,相信他会赞同美国诗人查尔斯·西米克所说的“言简,意赅,这就是诗歌的全部”这一句话。就《黄昏》而言,诗中情感的起伏与思绪的流动如同日影清晰可辨,真挚而克制,在不动声色的冷静的叙述中让人热气腾腾地去遐想命运的走向。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雷蒙德·卡佛的诗作《黄昏》今天就赏析到这里,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雷蒙德·卡佛的短诗(草堂读诗赏析雷蒙德)(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