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不容小觑

在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称呼,每天都要用到,我们很容易就忽略了它们的差别。也许有人说:“像 ‘爸’‘妈’等称呼这么常见,会有什么学问呢?”其实称呼语中蕴藏着很深的学问,每个称呼语都有特定的语境和范围。

对双方来讲,称呼语的理智运用很重要。比如爱人之间,从相恋到结婚,越来越不注重对彼此的称呼,最后只随便用一个“哎”或“喂”来称呼爱人,不仅没有浪漫,也显得很生分。在外人面前,这样“呼来喝去”也非常不礼貌。学生本应该称呼教师为“老师”,若是直呼其名,就会让别人觉得你不懂得尊师重道;经理本来称呼秘书李霞为“小李”,若称呼为“霞”,就可能会有流言产生了。一群老朋友聚会, 直接叫名字或是叫昵称、绰号都是合乎情理的。但如果是一般关系却称呼得分外亲密,就可能会产生尴尬。所以,在选择称呼语的时候,一定不要随随便便,要慎重一些。 特别是在一些初次交往者之间和等级观念比较严苛的企业中,称呼合适与否可能直接决定着彼此的交涉能否顺利进行。正确、得体的称呼是掌握说话艺术的第要点,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会因为称呼上的不得体而造成尴尬的局面,而人们往往却在事后才认识到。

秘书小蔡新到公司不久,她的直接领导是单位的副总郑建。小蔡每天都要去向郑建汇报请示,小蔡很自然地称呼他为“郑总”,郑总自然乐不可支。但是,很快,小蔡就因为称呼吃了亏。一天,正牌领导王总到公司视察工作,在向两位老总汇报工作的过程中,小蔡依旧称呼郑建为“郑总”。王总的脸色立刻变得很难看,他讽刺郑建说:“郑总, 这个称谓挺好的嘛!

听出了王总的言外之意,郑建也是一脸通红,小蔡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一个称呼,却让自己在两位老总心里的印象大打折扣。所以,称呼的得体、正确,在一一些场合 是至关重要的。你可以选用比听话人真实身份高的称呼语,让听话人觉得更有身份,更受尊敬,更喜欢自己的称呼。可是一定要分清场合,以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即使是再尊重,也要有个限度,不能张冠李戴。我们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比如在开始互相介绍之前,先对会见对象的姓名、单位、职务进行初次携底,最好做到心中有数。事先了解是必要的,若没有则可根据对方的自我介绍来称呼对方,也不至于会犯下太大的错误。

古人称谓大全(称呼不容小觑)(1)

在不同的环境下,由于地域不同、文化差异及习俗,称呼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我国北方,习惯上称呼陌生的男子为''大哥'',陌生女子为“大姐”,这听起来很亲切,而到了南方,则称呼他们为''先生''''女士''。

要使自己的语言得当,给别人留下亲切友好的印象,就要先掌握好称呼的方式方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古人称谓大全(称呼不容小觑)(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