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白说娱S姐 原创首发,请勿转载

2002年,是一个划时代的关键元年。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1)

香港影坛正受困着亚洲金融危机势若破竹的风暴,警匪、谍战、乱世风云已经不再成为金字招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SARS风靡全球啃噬着香港各行各业,标志着城市独有特色的影视文化开始走下神坛,香港影业深陷青黄不接的火热,所有人正面临着转行或退居幕后的惨淡。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无间道》在夹缝求生中闯出了一条血路,成为香港影坛划时代的黑马,重新开辟警匪电影井喷态势的新纪元,成为20年来最好的电影。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2)

它扭转了影坛的瓶颈,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黄秋生没有了中年困境,曾志伟摘掉了谐星标签,刘伟强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无间道》究竟有什么魔力,改变了5位男人的人生命运?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3)

新老演员的困境:宿命之争

《无间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警匪片,它充斥着浓郁的佛性气息,无论是“无间者永不死寿长者乃大劫”还是“如是等辈求出无期”,讲述的都是人性哲学,说的都是《无间道》三连冠的主题:宿命。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4)

身份交换叛徒仍旧忍受寿长的心里煎熬,本是同门情仍是手足相残,全靠新老演员的实力演技才演活了大小人物的不同宿命,同时也无形中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重磅级是这部系列片最显著的标签,因为影坛最火的新老演员全汇集于此,可是在这之前,他们并不“重磅”。

余文乐在演艺圈出道没有两年,还停留在情情爱爱的泡沫偶像剧里,一面当着偶像称号的男主角,一面发着专辑当着新人歌手荣誉,可终究还是众人刻板印象里港味十足的偶像派。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5)

不破不立,出道两年的余文乐成为《无间道》里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也成了偶像转型的挑大梁杰作。

“你真正想要了解自己就得像导演所说的,要像一瓶酒再好的东西你都得放。”

余文乐享受着《无间道》带来高起点的辉煌,也承受着未来走向的质疑,不同的是他通过缠着导演说戏、模仿梁朝伟说话走路姿态,仿佛看到了梁朝伟的神韵,终于被业界认可为“未来接班人”。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6)

最明显的困境最不用担心,因为它浮其表面还可塑造;最隐藏很深的窘境最难扭转,因为它已经根深蒂固。

黄秋生和曾志伟就是典型代表,两位都是几十年丰富经验的老戏骨,却进入了演艺生涯里难以扭转乾坤的瓶颈,一个想迫切转型拓宽戏路,一个困守在诸多成就里寻找出路。

2002年之前,黄秋生创下经典传奇已不下数十部,揽获三次金像奖,影帝的头衔紧紧相随。一块硬币总有两面,光环太过耀眼反而找不出更广阔的天地,头衔太有分量反而难以走出老一代人无人问津的窘迫。换句话说,影帝也要吃饭,因为某些原因,电影圈他无戏可拍。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7)

“本来以为演员生涯已到了一个阶段,但没想到突然间我就红了。”沦落人之后,《无间道》给了黄秋生第二次生命,重新在大众视野里再次爆红,和青年偶像一样享受着被人熟知的乐趣。

曾志伟就不同,出道快三十年仍旧以谐星闻名,不管是《悭钱家族》也好,还是《防守反击》也罢,他还是喜剧电影里卖笑小人物伟大汉,笑料百出的曾志伟。标签一旦烙印,再也很难摘除。

《无间道》的破局是个例外,曾志伟饰演的黑帮枭雄,区别于以往浮夸形象,演技炸裂、浑身都是戏成了他舆论评价里的主流。这样的惊喜,无非让人看到被笑料忽视的实力。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8)

不管是老戏骨还是新演员,《无间道》给了他们一场翻红的机会。当《无间道》甩掉哈利波特和魔戒成为现象级品牌效应时,他们面临的困境全被打开,年轻演员有了新的机会,老戏骨双双获得最佳男配,人生重新翻盘,绝非只是一部片。

被忽视的实力是《无间道》给所有人的意外惊喜,也是新老演员能够走得长远的筹码。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下苦工,李小龙成名之前在父亲1分钟的栽培下疯狂练习,才有说服罗维1分钟参透剧本拿下《唐山兄弟》。

“要想有出息,必须把别人的1分钟当成自己的一辈子来慎重对待。”

演艺圈不乏等待机遇的人,可缺少靠专业本事拿下机遇的人,三位的人生破局靠的终究还是自己。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9)

中外导演的无奈:创意之争

《无间道》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还是要靠它的与众不同。从题材来看,刘伟强所导的黑帮史中它的内容更为高明,比古惑仔系列青春野性的成长上升到人性黑暗与正义的主题,比雷老虎肉眼可见的暴力美学拔高到驱动暴力的斗智斗勇。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10)

从台词与拍摄来看,少了古惑仔系放狠话的直言多了一语双关的反思,没有了写实打杀场面更多的是凝重感的精细化、人物心理变化的蒙太奇,甚至三部之间事实、回忆、赎罪的结构关系都能品味出精巧独特。

《无间道》的新叙事逻辑,卧底争斗题材,哲学思想,早就脱离了纯粹商业片的平白直述,将港片肤浅火爆枪战里拯救出来,拿捏了文艺与商业的权衡点,无疑是黑帮题材里少见的。这份少见也走到了戏外,《无间道》从导演到市场,从舆论到业界人士,几乎没人充满信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容易引来质疑,因为不确定性。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11)

“香港当时已经有几百部卧底片,有些上映票房就4千港元大家都很惊慌,很多人都抱着看你怎样失败的心态来看,世道确实很差劲,如果这部不成功,我们便要转型。”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12)

刘伟强顶着业界人士所称的“他是个质量不稳定的导演”舆论,在不景气的市场行情和众人自卑的消极思想下,谋求着生存之路。

同样以黑帮题材见长的马丁斯科塞斯,历经20年来无冕之王的奥斯卡挫败,5次提名5次落败,论拍摄质量《出租车司机》早就拿过金棕榈奖,论人气早就有大批影迷为他鸣不平,65岁的老人心灰意冷之际终于以《无间道》版权的佳作从同代导演中接棒小金人。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13)

“《无间道》之前,我也拿不到奖;《无间道》破除魔咒,让我拿下很多奖,马丁也会以《无间道风云》拿下个人第一座小金人。”

生不逢时成了两位导演显著的标签,夹缝求生的实力让中外导演都凭《无间道》打破生涯的滑铁卢,尽管如此,刘伟强拍摄它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卖钱,他理解的商业片就是观众喜爱,而观众喜欢就是上述另辟蹊径专业的东西吗?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14)

显然不是,用刘伟强的话说:拍电影跟人生一样,人生有高潮有低潮,没可能每一部电影都向上,低潮就是我们一个机会,反省应该怎么去拍深度的东西,原创是创作最重要的。

在我看来,原创仅仅是这块深度的冰山一角,创意才是打破僵局的关键。

21世纪的香港电影之所以没有昔日的辉煌,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仅仅是表面现象,更多取决于刘伟强所说的市场行情,所谓的市场行情更多的是审美变化和行业竞争。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15)

如今的观众已经不再是当年靠打打杀杀发泄青春疼痛或闲来无事无厘头解闷,观众要看的是娱乐之余的深度,换句话说观众口味变了,要求高了。

市场风向标有了变化,自然同一时期的《叶问》在讲高潮迭起的武打时,也讲述着大国大爱的激情,《窃听风云》乡绅兴衰皮囊下,讲的却是人性与责任。深度影片也开始充斥竞争市场时,内陆娱乐选秀文化风靡一时,好莱坞大片铺天盖地,观众有了更多选择——港片不再是茶余饭后的唯一首选。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16)

如何再度吸引观众的眼光,出奇制胜是关键。香港电影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都市感,其实是从60年代上海人入驻香港开创邵氏影业开始,独霸天下的邵氏孵化《断臂刀》《倾国倾城》后就已经拥有浓郁的异域都市风格,尖沙咀、湾仔这些坐标成了港片里标志性城市地图,创造了港片新创的风格。

上一代电影人许冠文创作了无厘头风格抗衡都市感风情的港片主流,直到周星驰放大无厘头风格造就了青年文化的周氏喜剧,让所有人充满了新奇感,如果没有一味迎合市场口味、工厂化批量生产,也就不会有“要么等死要么北上”的电影人困境,自然也就不会有“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摇头。

回观香港电影的繁荣期,每个阶段都有眼前一亮的变革,到21世纪开始落寞,一部分有市场的高要求,也有一部分为了商业而商业的创作,重拾复制往日风格再造创意显然不行。

“创意好不好决定影片卖不卖座,我拍电影从不会只有无厘头一种风格,也不考虑票房。这些年教会了我对电影的诚心,要给观众带来全新的风格体验才有进步。”周星驰在《长江七号》的采访现场,一语中的指出如今香港电影充斥着为商业而作的模仿。

无间道曾志伟和黄秋生解析(黄秋生翻红曾志伟爆火)(17)

所谓出奇制胜没有其他套路,只有不忘初心,不拘泥于模式,推陈出新的进步,才会有下一个《无间道》。

纵观港片发展史,我们看到了表面上《无间道》带火的演员导演一批影视创作人,本质上我们也明白了他们也是用自己的实力和全局观创作了《无间道》,这是双赢的最好局面,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多思考:

作为创作者,究竟要用何种心态对待自己创作的心血,为市场还是为初心?这才是未来需要思索的深刻命题。

再微小的力量都有巨大的能量,我是小白说娱S姐,我相信文字的力量。

如果你也喜欢原创文,欢迎转载、评论和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