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中北部是绝对的无水区,是生命的禁区,沙漠因无水而成为无人区,连牧民也不涉足。据史料,巴丹吉林共有144个海子,其实就是低洼地,不知在几万年前还是几十年前,这里的海子都是有水的,但现在至少我所到之处所能看到的,都是完全干涸的,洼地处残存的只有一层厚厚的白花花的盐碱壳,以此来记录着这里曾经的“水草丰茂”。
和2172队小营地一道沙梁之隔的芨芨海子就是一个干涸多年的低洼地,这里因为地下水的缘故,洼地上有被红柳固定下来的几十处沙包和稀稀拉拉的十几株胡杨树,从中尚能看出当年有水时的风貌。但现如今这里的白花花盐碱壳、歪七扭八的半死胡杨树,以及丛生的芦苇都在展示着两个字——荒凉。这里的地下水并不深,推土机推了四五米就冒了出来,但是这液体不但味道苦涩腥臭不可闻,连颜色都是酱油般的吓人,连工业用水都不敢尝试,原来这里的水并非地下水,而是雨水之类渗到地下长期发酵后的污水。
为了保生产用水,物探队在一个干涸的海子最低洼处打了一眼水井,抽出的水灌到一个事先挖好的大坑中备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地下水未经化验是不能饮用的,只能做生产用水。沙漠中狐狸众多,冬天猎食不易,它们就时常跑到井队来偷吃人的残羹剩饭,在这荒漠冷酷之地,大家也乐见它们的光顾。可是,就在我们去水井队采访的前一天晚上,井队没有为它们准备晚餐,饥饿的狐狸一家居然大胆潜入井队的帐篷厨房偷肉吃,炊事员发现后大呼一声赶它们走,一家3口夺路狂奔,慌乱中,小狐狸掉进了水坑中,没见过这么多水,更没接受过游泳训练的小狐狸居然被淹死在水坑中,大家着实遗憾了一阵。要知道,在中原和南方地区生活的狐狸可都是游泳高手的,而生活在巴丹吉林腹地的狐狸却是没见过大面积水的动物,所以就从没接受过游泳训练,足见这里常年缺水到了什么程度。
饮用水要从135公里外的大基地用沙漠车运进来,连购买水的费用加上运输费用,1吨水的直接成本居然达到了550元,听起来就吓人一个跟头。所以,到了沙漠里,我们除了喝之外,尽量不用或少用水。早起刷牙,就用头天保温杯里的一两口剩茶漱漱口,牙刷是从宾馆带出来的,刷完就扔,洗脸就把毛巾湿一湿抹一把完事儿。晚上洗脚最方便,下地就是干净的沙子,脱了袜子在沙地上一抹一蹭,然后拍打一下就干干净净,真适合懒人。
我们此去只不过在那里生活了3天两夜,什么事都好将就,而2172队的职工可是一呆就是几个月呀,因为缺水他们不能洗澡,不能洗衣服,到了起大风的日子,连饮用水都要节约用,因为风沙过后,推土机推出的道路被荒沙埋没,看不到路,任何司机都不敢冒然行进,否则有车毁人亡之虞。一旦供水车不能及时进来,存水就成了生命线,队长就要值守在水囊旁监督用水。
2172队的干部职工几乎清一色是光头,不为别的,就为少洗头,少用水。我们和职工一起在野外吃队里送来的中饭,才注意到,吃过饭,随身带了碗筷的职工都不用水洗碗,而是随手捧一把沙子,用黄沙洗碗,这真是一个不错的好主意,碗上沾的油用清水是洗不干净的,况且水贵如油,而用黄沙一蹭真是干净环保又省事儿,要不怎么说“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呢?
图文 李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