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看懂人心的口才(牢记鬼谷子的这一招说服技巧)(1)

我们经常会看到周星驰的电影作品有个标签叫:后现代主义。

我曾经以为是某些文人雅士是周星驰的粉丝,强行给他贴上的。后来,我发现周星驰的作品里还真是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气息,比如后现代主义喜欢解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给出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诸如,《国产凌凌漆》里的台词“你以为它是个剃须刀,其实还是个吹风机”,给一个物体赋予了更多的解释。诸如,《唐伯虎点秋香》里的纹身教书匠“我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龙头在胸口”给教书匠赋予了更多的解释。

再比如,他的作品里经常会别出心裁重新定义了英雄、乞丐、神仙、龙套,给我们这些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法门在哪里?我惊讶地发现,还真是“后现代主义”。

1917年,纽约独立式艺术家协会要办一个展览,马塞尔·杜尚报名参加了,只见他随便去了一家商店里,买了个小便池,签上自己的大名,取名《泉》,然后就拿去参赛了。

像不像周星驰的无厘头?相信有看官会惊呼“这也行?”

评委会觉得杜尚是在开玩笑,然而杜尚却一本正经地解释:《泉》这个作品到底是不是我亲手著作毫不重要,是我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标题,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去看它,这样使它的原本的意义丧失殆尽,同时获得了全新的内在含义:自由。生活本身就可以是艺术。艺术并非是少数艺术家的专有。

没有一丁点艺术细胞的阿信听说杜尚的这个事件后,我盲猜他肯定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结果还真是。

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当然了,本文既不聊艺术,也不聊哲学,倒也不是不想聊,主要是阿信并没有这些领域的知识储备,毕竟我就是个研究鬼谷子的民间手艺人。

之所以做那么长的铺垫,又是周星驰,又是后现代主义,其实纯粹吃饱撑的,哦不,为了给“解构”与“定义”这两个词语作铺垫。

一招看懂人心的口才(牢记鬼谷子的这一招说服技巧)(2)

从说服的角度上理解,解构,顾名思义就是拆解某一个词汇的特定意义。定义,就是“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说到这里,我忍不住地想感慨一下:余华的小说《兄弟》重新定义了“兄弟”。

括弧多说一句,如今的文化领域之所以死水一潭、千篇一律,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文艺创作者们缺乏了“解构”和“定义”的能力和胆识呢?

个人认为,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会让受众欣赏完感慨:我去,还能这样!

其实不仅是艺术领域,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解构和定义,诸如钻石原本就是一种矿石,本身没有意义。但是商人从钻石的硬度上延伸出了“永恒”的意义。破洞牛仔裤上延伸出了“叛逆”的意义。

通过对词汇的重新解读,挖掘多重象征意义,我们可以称为说服式的解构。通过解构,将词汇赋予新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称为说服式的定义。

之所以要加上“说服式”是因为后现代主义艺术晦涩难懂,门派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构”,俨然超出了本文的话题。

一招看懂人心的口才(牢记鬼谷子的这一招说服技巧)(3)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理所当然的问题。诸如,为什么老师一定要不苟言笑呢?为什么帅哥一定要是瘦子呢?为什么每年春晚主持人一定会高呼“我们一起吃饺子”呢?之所以我们觉得理所当然,是因为我们在接受信息时,主动地把“事物与象征”框在了一起,目的是为了便于理解。

所以解构是把事物与象征解绑,定义是把事物与新的象征捆绑。举个例子:鬼谷子。

其实大多数人并没有阅读过《鬼谷子》,对于鬼谷子的认识大多来自于道听途说,于是就出现了“鬼谷子是坏人”的论点。

事实上,鬼谷子与坏人是象征捆绑,那么,如果我们想正面论证鬼谷子,应该怎么办呢?

先解构:鬼谷子是诸子百家、鬼谷子是纵横学代表、鬼谷子的徒弟能力很强、《鬼谷子》是一本书、鬼谷子是智慧的象征、梁启超歌颂过鬼谷子、纵横家三寸不烂之舌可以止戈为武、鬼谷子可以让小人物逆袭、鬼谷子是道教的神仙(如果换个维度,甚至可以将鬼谷子与“叛逆”挂钩)。

再定义:塑造具体语境,把“鬼谷子”和“谋圣”进行象征性捆绑。诸如战国时代,群雄争霸,鬼谷子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心怀天下的小人物逆袭,不仅改变了小人物的人生,还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诸如,晚清时代,梁启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说出了“我欲清溪寻鬼谷,不谈礼乐但谈兵”的诗句,论证鬼谷谋略的重要性。

如果胆子再大一点,直接引出鬼谷子“抵而得之”的观点,直接提出“不破不立”的叛逆思想,也不是不可以。

说那么多,其实阿信无非是想表达一个观点: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滚,哦不,走多远。因此我们在说服前需要掌握两个基本的准备,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解构与定义,把事物分解延伸出众多象征意义,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象征意义进行重新定义。当然了,解构可以天马行空,但定义一定要保持事物与象征之间的关联性。毕竟鬼谷子曾经曰过“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名无定名,人们理解新事物时,“像不像”比“是不是”更重要!最后升华一下:

《道德经》里说“名可名,非恒名”,这句话简直太妙了,当人们开始试着给事物进行“命名”时,就一定会被概念束缚。

本文由鬼谷信原创出品,更多精彩鬼谷子智慧,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鬼谷道”,鬼谷信讲透鬼谷子,助你人生少走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