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字面貌,有人认为现在标准字体的样子就是书法面貌。这个貌似没有问题,也不值得讨论。

但是仔细思考就会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书法家都写同样的字,面貌却都不一样,难道字在古人那里没有标准吗?

字在古人那里,当然有标准,可是在书法家那里却有另一个标准。

书法的三大境界你知道吗(书法的面貌大揭秘)(1)

古人认为字面貌是心中所认为的样子,而不是现在说的字面上的结构。所以写到一定境界,就不是比谁的横平竖直有什么特点,也不是谁比谁更牛。就像古人谈“本性具足”,泰山与秋毫并无谁本性上的更足,而是“齐物”。所以古代书法大家,虽然有人为地分出一二三等,一旦进入一流,也就没有一二三等了,都是高手。

这个理论是超越了工艺美术层次的,所以,一旦说出来,就好像故意另辟蹊径的奇谈怪论一样。

书法的三大境界你知道吗(书法的面貌大揭秘)(2)

在书写层次上,从来是笔法生笔力,笔力生结构,结构出来,也就有了带有其个性的面貌。

所以,在古人书法面貌方面,每个书法大家写出来的都是自己的模样。没有谁能靠学习跟老师一模一样的字体而成就的。

当然,书法美学的原则是一致的,比如,小字的“宽绰”,大字的“紧密”,笔法的“骨力”,字法的“老气”,等等。

在这个大原则下,去学习他人和成就自己。

现在学书法的一个大风气,就是把字帖描摹得很像很像。

实际上,描摹者要考虑的重点,应该是有没有学到书家驾驭笔法的技巧。如果只是饱蘸浓墨,慢腾腾写出跟字帖一样粗细大小的样子,是不是古人也这么写?如果把浓墨改成淡墨或者枯墨,还能不能展现出来书法的精神?

书法的三大境界你知道吗(书法的面貌大揭秘)(3)

有人想拿过古人的字帖就想写出他们的面貌,这有点太贪心了。面对古人法帖,可以真实一点,不怕露丑,不怕露怯,写不像,写不好,很正常。如果能一出手就写成古人一辈子磨练的样子,那真是天才。

我常觉得学书法和学车有一比,学法帖犹如跟一流车手学开车,要学习他如何操控车,学会了操控汽车,哪怕开出来的线路歪歪扭扭也不怕,剩下的就是如何修炼的问题。如果只学一流车手开出来的路线,学到老,也不一定能入门。

书法的三大境界你知道吗(书法的面貌大揭秘)(4)

只有基本的东西学会了,慢慢修炼出来的自己才是自己。不然“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或乃就分布于累年,向规矩而犹远,图真不悟,习草将迷”,写上几十年,门都不入,也就白忙活了。

书法的三大境界你知道吗(书法的面貌大揭秘)(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