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雕鸮

日本的深海深潜器可以下潜到深海6500米,中国的蛟龙号能突破7000米大关,而美国的迪里雅斯特号深潜器甚至可以下潜到万米深度的马里亚纳海沟。

和这些「深潜怪物」相比,各国海军「国之重器」的核潜艇却只能算是「浅水潜艇」。公开数据显示,美国海军现役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最大潜深仅仅为490米,而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最大潜深也没能超过600米。究竟是因为下潜深度没用,还是因为核潜艇压根潜不了那么深?

核潜艇为什么没有限制深度(核潜艇为何不追求下潜深度)(1)

传奇的迪里雅斯特号深潜器

下潜深度其实很有用

首先,潜艇的下潜深度绝对是有用的,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潜艇下潜深度压根没用」。曾在洛杉矶级核潜艇上工作的美国海军军官拉尔夫•卡希尔曾撰文指出,潜艇的工作潜深更大不仅仅代表着潜艇可以拥有更宽广的战术操作空间,同时还能增强潜艇的水下隐身性能。

在大海中,不同的水层深度拥有不同的温度和盐度,因此产生的声音传播特性也大不相同。拉尔夫表示,在越深的水层中,潜艇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空噪现象就越少,潜艇的隐身性能也就越强。同样,更大的潜深也有助于潜艇躲避鱼雷等反潜武器的攻击。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人类在研究更先进的核潜艇上花费了那么多功夫,核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却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呢?

核潜艇为什么没有限制深度(核潜艇为何不追求下潜深度)(2)

俄亥俄级核潜艇

难以负担的成本

决定一艘核潜艇最大工作潜深有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核潜艇的艇体材料。众所周知,每下潜100米,潜艇表面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巨大,对艇体材料综合强度的要求也就越高,同样,价格也会更贵。

美国海军材料学专家朱尔斯•瑞克布施表示,他曾在美国海军的海豚号潜艇上工作多年,而海豚号正是美国海军用于进行潜艇下潜深度研究的实验性潜艇。他表示,海豚号上使用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HY-120合金,其昂贵的价格导致几乎没有一艘美军潜艇能大规模使用那玩意儿。

至于它到底有多贵呢。朱尔斯说,海豚号上的一个由HY-120合金制造的阀门,价格就达到了30万美元。这种阀门的制造过程超过3个星期,为了确保其可靠性,美国甚至要用X光来为每一个阀门拍照,确保它内部没有开裂或受损——毕竟在海平面几百米以下,一个阀门破裂的后果可能就是一百多人跟着送了命。

核潜艇为什么没有限制深度(核潜艇为何不追求下潜深度)(3)

昂贵的海狼级潜艇

那用稍微差一点的金属造核潜艇呢?答案是,美国人早就试过了:著名的海狼级核潜艇使用了HY-100型合金制造艇体,这是一种硬度可达C-25级、拉伸屈服强度达到690兆帕的高强度合金。

事实证明,这的确是卓有成效的。海狼级核潜艇的最大潜深突破了500米,甚至可以达到600米。但这样的代价也是昂贵的:单艘海狼级核潜艇的造价突破了30亿美元,算上通货膨胀相当于今天的50亿美元。要知道,一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才价值20亿美元而已。因为价格过于高昂,海狼级核潜艇最终只造了三艘就「黯然绝后」。

毫无意义的代价

美国海军研究学会的保罗•辛格认为,以实战为目的研发出来的核潜艇,如果片面追求大潜深带来的水下隐身性能和战场生存性能,只会让一艘核潜艇变成毫无意义的吞金兽。

首先,能够增强核潜艇水下隐身性能的办法有很多,包括消音结构用更先进的消音涂层和消音瓦、经过优化的推进结构和系统等等,并不是只有增大潜深一种办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研发更先进的消音瓦和推进系统,比花费巨额资金造「深水核潜艇」来得要划算和省钱得多。毕竟核潜艇这玩意面对的是实战环境,其制造数量决定了它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性

核潜艇为什么没有限制深度(核潜艇为何不追求下潜深度)(4)

苏联阿库拉级核潜艇

其次,众所周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主要威慑手段就是它「后背」上搭载的大量潜射弹道导弹。而潜艇在发射导弹时必须非常靠近海面。

换句话说,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不论其潜深是400米还是600米,在它发射导弹时都必须上浮到接近海面。既然更大的潜深无法直接增强一个战略威慑武器的威慑力,那又有什么必要去花大价钱增强它的潜深?

最后,核潜艇和深潜器不同,核潜艇上的艇员基本上超过100人,因此人员安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装备的MK11型潜艇逃生设备,最大上浮深度为600英尺(约合182米),这意味着只有在这个深度以上,艇员们才能安全逃生。

核潜艇为什么没有限制深度(核潜艇为何不追求下潜深度)(5)

施工中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

在这种情况下,下潜深度较浅的核潜艇显然更加安全。试想一下,假如一艘核潜艇在1000米的深度遇险,但艇员们发现自己根本来不及上浮到安全深度然后用逃生系统逃离……

悲剧案例

美国人非常清楚,潜艇过度追求潜深会导致什么悲剧性的下场。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的长尾鲨号攻击型核潜艇(SSN-593)在马萨诸塞州以东约350公里的海域进行深潜测试。长尾鲨号使用了当时美国最先进的HY-80合金作为艇体材料,同时还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反潜声纳和武器,被美军视为「苏联潜艇杀手」。

核潜艇为什么没有限制深度(核潜艇为何不追求下潜深度)(6)

长尾鲨号核潜艇

这场深潜试验一开始无比正常,在成功下潜到测试深度的一半后,长尾鲨号的舰长约翰•卫斯理•哈维决心要「挑战极限」,试图找到这艘潜艇的最大工作深度。4月10日上午6:30,长尾鲨号开始向深海出发,但在下潜到测试深度左右时突然和指挥部失去了联系。

美军司令部收到的最后一条来自长尾鲨号的信息,是一串带有数字900的乱码……就这样,长尾鲨号和它搭载的129名舰员彻底地消失在了大海中。直到次年,深潜器迪里雅斯特二号才发现了长尾鲨号的部分残骸,而这也是美国海军向深海探索过程中蒙受的最惨烈的一次事故。

核潜艇为什么没有限制深度(核潜艇为何不追求下潜深度)(7)

长尾鲨号核潜艇及它的残骸

从此,美国海军几乎不再过度追求、甚至强调「禁止挑战潜艇下潜深度」,以免哪个指挥官又作死地把另一艘核潜艇带进了海底。

没什么用的苏联怪物

苏联人也干过追求潜深的蠢事,不过,苏联人还真弄出了那么点东西来。1964年,一艘代号为705的「超级核潜艇」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开工建造,它就是后世著名的「水下跑车」阿尔法级核潜艇。

得益于昂贵的双层钛合金艇体和OK-550铅铋冷却反应堆,这艘排水量仅为3200吨的核潜艇能够在水下飙出超过40节的高速,同时极限下潜深度达到了惊人的1300米,比普通核潜艇的平均极限下潜深度多出了将近800米。

然而,这玩意却被视为苏联海军的形象工程,实质上还是个没什么用的废物。因为它搭载的铅铋冷却反应堆需要时刻保持铅/铋共晶溶液的温度,一旦冷却固化就会导致核燃料被冷却剂冻结、反应堆彻底熄灭且无法再重新启动,只能返厂修理。

核潜艇为什么没有限制深度(核潜艇为何不追求下潜深度)(8)

外部圆润光滑的阿尔法级核潜艇

极高的维护标准导致它长期被冷落在特定的港口,美其名曰「战术威慑」,甚至恐吓美国人「这些潜艇会以极高的速度拦截美军潜艇和舰队」。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美国人的注意,但它从未参加过美苏之间的潜艇对峙和实战派遣。

在它身上测试的新技术,则被用在了潜深更浅但更安静、更可靠的阿库拉级核潜艇的身上。显然,苏联人也清楚追求大潜深没什么用。

核潜艇为什么没有限制深度(核潜艇为何不追求下潜深度)(9)

北风之神核潜艇内部结构图

结尾

从俄罗斯最先进的北风之神核潜艇,到美国未来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大家都能看出「大潜深」早已被「高隐蔽性」所取代。可以说,潜艇的潜深并不是没有用,但在现有技术和现实背景下,放弃经济性追求危险的更大潜深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只有在经济性、威慑性和隐蔽性三方面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造出真正先进而优秀的核潜艇。至于更大的潜深?还是交给专门的无人或载人深潜器玩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