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泻的治疗及预防(夏季是腹泻高发期)(1)

腹泻俗称“拉肚子”,中医学术语称为“泄泻”,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质地稀溏,甚至出现水样泻。虽然古代中医通常将泄和泻放在一起,但是这两个字所表现的意思有所不同,泄指大便溏薄而势缓者,泻指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两者统称为泄泻。

夏季腹泻高发的原因有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 夏季气温逐渐升高, 细菌及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较其他季节相对旺盛。

另一方面,夏季气候炎热,人们为了清凉解暑,经常直接生吃水果和蔬菜。

从中医观点看,这些生冷食物从口而入,可直接损伤中焦脾胃的阳气,导致运化吸收功能减退;同时,“长夏”湿气较重,湿浊内生,混杂未消化的水谷,也易引起腹泻。

夏季常见腹泻主要分为四类,针对不同类型对证选用中药,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一、 外感寒湿

这类患者的常见症状有大便质地清稀,甚至如水样泻,腹部胀闷不适,饮食减少;可有恶心呕吐,伴腹痛肠鸣;也可伴有外感风寒的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舌苔白或白腻。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或水、软胶囊等),或纯阳正气丸。需注意,有明显发热症状、阴虚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均应慎重使用

二、 外感湿热

这类患者的常见症状有腹泻急迫,粪色深黄而臭或夹有黏液,肛门灼热;腹痛阵作,口渴喜饮,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倦怠,可有发热,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腻。可选用的中药汤剂有黄芩汤、芍药汤、葛根芩连汤,常用的中成药有加味香连丸、香连化滞丸、黄连素、洁白胶囊等。这类方剂的主要作用是清利湿热,在疾病早期服用效果较好;若腹泻时间较长、腹部怕冷,则不宜用。

三、 饮食不节

这类患者常表现为腹胀、腹痛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或如臭鸡蛋味,或夹有食物残渣;嗳气酸馊,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夜寐不安,舌苔薄黄或垢腻。可选用木香槟榔丸、加味保和丸等中成药。

只有将过多或不洁的食物排出体外才能达到治疗效果,故不宜选用止泻药,而应运用消食导滞的药物,这一特殊治法称为“通因通用”。

四、 脾胃虚弱

这类患者病程通常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

可选用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如寒气较重、消化不良,可加用理中丸;如腹痛明显,可选用大小建中汤;如腹泻不止,可选用桃花汤;如出现虚脱、手脚冰凉,可选用四逆汤先回阳救逆,然后尽早就医。

夏季腹泻的治疗及预防(夏季是腹泻高发期)(2)

特别提醒

​如因饮食不洁导致一过性腹泻,不必太过紧张。

如腹泻不止,可根据自身情况,服用参苓白术丸、固肠止泻丸、黄连素、藿香正气丸、蒙脱石散等健脾止泻的药物对症治疗。

不宜一味单纯止泻,否则不仅不利于疾病恢复,还会埋下隐患。

若腹泻剧烈,且持续多日,或伴有剧烈腹痛、不能缓解,甚至出现皮肤弹性改变、精神烦躁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防延误病情。如果腹泻日久,并且大便可见黏液脓血,也应及时就医,排查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