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金庸为一代宗师应该不算言过其实,毕竟在现当代文学的武侠小说这个类型文学中,他可以称得上超越前人并且难以再被超越。金庸善于选取极具历史感的年代,又将古典文化融入其中,使得作品超越了武侠小说这个类型,可谓是在文化精英和普通大众中都极受欢迎。有时候我不禁想,金庸真的是个天才啊,他怎么能把武侠小说写得这么有文化内涵?后来,我看了金庸的人生经历,忽然明白他为什么能如此优秀。

金庸人物介绍及意义(看完金庸前二十年的简历)(1)

一、出身名门,天资聪慧

查家是浙江海宁的名门望族,明清以来名人辈出,前有查继佐、查慎行和查嗣庭,后有查良钊、查良铮(诗人穆旦)和查济民。金庸的父亲查枢卿是上海震旦大学(在当时被称为东方巴黎大学)的学生,母亲徐禄是一个擅长文墨的大家闺秀。金庸出生之时,家里有三千多亩地,并且藏书很多,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金庸原名查良镛,良字辈,跟诗人穆旦是堂兄弟关系。而且金庸和穆旦取笔名都极其相似,穆旦把姓拆分成为木和旦,金庸把名拆分成为金和庸。(在这说个题外话:感觉自己的名字没取好啊,拆分不出优秀的笔名呢。你的名字能拆分成什么笔名呢?)

作为世家子弟,金庸最开始受到的教育是来自家族长辈的言传身教。每年清明和重阳,金庸父亲一定会带子女上祠堂,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相互作揖。金庸能把武侠小说写得如此具有文化气息,应该是跟从小的家族文化熏陶分不开的。后来金庸回忆说:那时我见到族中的白胡子老公公也向我们四五岁的小孩子拱手作揖。

六岁时,金庸的家人对他讲述了梁祝的故事。因为在当地有一种蝴蝶总是在花丛间双双飞舞,当地人就把它们换做梁山伯和祝英台。梁祝是既美好又哀戚的爱情故事,在金庸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金庸说: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世间有哀伤和不幸。一个出生名门衣食无忧的公子小哥,通过这样一个可以看到美好也可以读出不幸的爱情故事,发现人世间的哀伤和不幸,不得不说金庸从小就具有非常敏锐的感知力。

金庸人物介绍及意义(看完金庸前二十年的简历)(2)

年轻时的金庸

二、成绩优异,极好读书

最开始金庸也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喜欢看葫芦娃、《小学生之友》和《小星星》,不过他那时看的是《儿童画报》、《小朋友》和《小学生》等书刊。之后读到了人生中第一本武侠小说——顾明道写的《荒江女侠》,那一年金庸八岁。之后又读到了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这本书被誉为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十分令金庸着迷。

八岁那年,金庸的生命中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表兄徐志摩的灵柩送回故乡安葬,金庸随父亲一同前往吊唁。徐志摩是当时文学界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参加那样一位大诗人的葬礼对金庸来说是深受震动的。虽然徐志摩并不是金庸的嫡亲表兄,但两人也算是有血缘关系,金庸的母亲林禄是徐志摩的表姑母。

金庸人物介绍及意义(看完金庸前二十年的简历)(3)

徐志摩

小学时代,金庸年年考全班第一。十岁时就将自己的作文发表在《诸暨日报》上,并且跟班主任一起办了一本叫做《喔喔啼》的刊物。上了初中之后,在初一这一年的时间里读完了学校图书馆三分之一的书。这个阶段喜欢一个事物真的会不遗余力拼命去做,如痴如醉。我还记得自己以前帮上有人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小说,我自己的课桌上也是打了好几个洞方便上课看小说。但和我们不同的是,金庸期末考了第一名。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