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45年9月17日,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 。

历史上的今天6.11日(历史上的今天9月17日)(1)

四大美女之杨玉环

历史上的今天6.11日(历史上的今天9月17日)(2)

唐玄宗李隆基

杨玉环(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号太真。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嫁给寿王李琩为妃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为女道士。

745年9月17日,唐玄宗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此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长恨歌》是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长恨歌》。此后,杨玉环充分演绎了什么叫“红颜祸水”。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后,跟随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士兵哗变,含恨赐死。

2. 1787年9月17日,在经过了最后一次小小的修改后,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决定在他们两天前完成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即《联邦宪法》)草案上签名作证,并将这部宪法提交邦联议会和各邦代表大会批准。

历史上的今天6.11日(历史上的今天9月17日)(3)

美国1787年宪法

历史上的今天6.11日(历史上的今天9月17日)(4)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

《1787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其学说来自约翰·洛克和查理·路易·孟德斯鸠等人,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1787年宪法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其内容是:立法、司法与行政权三权分立。 宪法没有规定废除奴隶制度,这是它反民主的表现。宪法不仅没有否定奴隶制度,而且在分配众议院各州代表名额时,黑人人口按3/5的人口折算,这就更加降低了奴隶的地位。宪法没有提到保证人权问题。相反,宪法明文规定了保留奴隶和种族歧视的条款,将黑人、印第安人、妇女和穷人排除在人权保护之外。美国一直宣扬的民主,但他自身一直种族歧视的等问题,迄今未解决,而且越演越烈。

3.1830年9月17日,世界上第一张火车票在英国诞生。

历史上的今天6.11日(历史上的今天9月17日)(5)

世界上第一张火车票在英国诞生

1830 年 9 月 15 日,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通,并同时开放了普通客运列车。而第一张火车票是在 1830 年 9 月 17 日发行的,从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开始载客,门票长 88 毫米,宽 60 毫米,车票上只印车站名称,持票人只写出发时间、日期和出票人签名。同时,为纪念开幕式,车站还发行了特别月台票。

4.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在战争黄海海战中,清军将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历史上的今天6.11日(历史上的今天9月17日)(6)

甲午海战中殉国的邓世昌

历史上的今天6.11日(历史上的今天9月17日)(7)

中日甲午战争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 , 清末北洋水师名将,伟大的民族英雄。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甲午大海战》皆与其有关。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结果中国战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19895年,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5.1949年9月17日(一说为9月6日),杨虎城被秘密杀害。

历史上的今天6.11日(历史上的今天9月17日)(8)

杨虎城将军

历史上的今天6.11日(历史上的今天9月17日)(9)

西安事变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抓捕蒋介石而被囚十二年。1949年因武装兵变主谋而被蒋介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杨虎城将军遇难时间有9月6日和9月17日两种说法。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