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谈谈克里米亚(Crimea Republic)。
克里米亚是位于今天的乌克兰之南,俄罗斯之西,地处黑海北岸的一个半岛。面积是大约2万7千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台湾面积的四分之三。
克里米亚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地理位置
克里米亚这个名称来源于鞑靼语的「克里木」,是鞑靼人早期汗王的名字。所谓「鞑靼」或者「鞑靼人」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民族。简单说,就是对历史上曾经出现在欧亚大草原的游牧民族的一个泛指。俄罗斯把欧亚大草原使用突厥语的各民族,统称为「鞑靼」。现代,一般指曾经被金帐汗国统治的部分突厥和蒙古民族及其后裔。
克里米亚祖先鞑靼人
克里米亚的最早定居者是「凯尔特人」。简单说因为克里米亚位置特殊港口众多,所以历史上就曾经被各种统治者所占据。大约公元前1世纪前后,是罗马帝国的附属国;大约11世纪,被拜占庭帝国占领;大约13世纪,被蒙古帝国占领;大约15世纪以后,鞑靼人建立的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奥斯曼土耳其的附属国;大约从17世纪开始,俄罗斯与奥斯曼土耳其开始了争夺黑海出海口的系列战争。1774年第五次俄土战争,奥斯曼土耳其战败,签署《库楚克-凯纳尔吉条约》。俄罗斯迫使奥斯曼土耳其承认克里米亚独立。大约10年之后,1783年,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正式纳入俄罗斯的版图。
克里米亚的最早定居者「凯尔特人」
一战末期,乌克兰和克里米亚都曾经短暂脱离俄国。因为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曾经在德国的扶持下,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成为德国的附属国。1918年4月,德国发动克里米亚行动,占领了克里米亚,并将其移交给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管辖。
一战德国战败后,苏联又收复了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被取缔,乌克兰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克里米亚成为苏联的自治共和国,正式名称是「克里米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二战结束之后,1945年苏联以鞑靼人曾经与纳粹合作为由,将克里米亚的鞑靼人整体迁徙至中亚地区。克里米亚从自治共和国降格为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州。大量俄罗斯族迁入,开始成为克里米亚的主体民族。
鞑靼人迁出克里米亚
1954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调整苏联行政区划,把克里米亚从俄罗斯划归乌克兰,从此克里米亚就又成为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州,直到1991年苏联宣布解体,苏联不再作为主权国家存在,原属于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全部恢复主权国家地位。
俄国十月革命
按照1954年的苏联行政区划,克里米亚应该是属于独立的乌克兰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在1954年之前的更长的时间里,克里米亚一直是属于俄罗斯的一部分。因为克里米亚一直是苏联黑海舰队的基地。因为1954年的划分,是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决定,而不是克里米亚人的意愿,所以克里米亚的大多数居民,当时就表示不愿意遵守1954的划分,归属乌克兰,而是留在俄罗斯。所以克里米亚在1992年5月5日也宣布独立,拒绝归属乌克兰。同时1992年5月21日,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也宣布,1954年苏联对克里米亚的划出移交乌克兰没有法律效力,应该按照克里米亚居民的意愿解决克里米亚问题。结果当时就引发了克里米亚的骚乱,以及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政治危机。
简而言之,最后在俄罗斯的调解下,俄罗斯、乌克兰和克里米亚三方达成了一个妥协过渡方案。方案的核心是二条:
第一,克里米亚不脱离乌克兰独立,但是克里米亚要恢复自治共和国地位,并享受相应的高度自治的政治权力。
第二,俄罗斯以租借形式继续使用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的海军基地。所以基地所在的塞瓦斯托波尔市,成为行政单列市,主权归乌克兰,但管辖权归俄罗斯。
这种安排在当时的情况下,既维护了乌克兰对克里米亚的主权,也保证了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存在,同时也尊重了克里米亚的自治权。
应该说,克里米亚的自治权对俄罗斯来说,是对其克里米亚利益的保证。而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的存在,对克里米亚来说,也是对克里米亚自治权的安全保障。而俄罗斯与克里米亚主张权利的前提,是承认乌克兰对克里米亚的主权。这说明在当时的情况下,事实上乌克兰、俄罗斯和克里米亚三方都清楚,乌克兰的主权,克里米亚的自治权以及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存在权,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政治妥协的结果。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强调自己的权利,因为任何一方对自己权利的单独强调,事实上就是对其它方利益的侵犯。
2013年11月,乌克兰首都基辅爆发了大规模的亲欧盟示威运动。示威运动持续数月,并漫延至乌克兰全境,演变成乌克兰亲俄派与亲西方派的互相示威游行,最终发展成武装冲突。
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
2014年2月21日,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弹劾下台,流亡俄罗斯。也就是说在乌克兰国家层面,亲西方派的政治势力取得了胜利。但是,亲俄派势力认为这是亲西方派势力的非法夺权,拒绝接受弹劾结果,从而就引起了更大规模的冲突和骚乱。而在克里米亚,则是爆发了亲俄罗斯的示威。亲俄罗斯派的政治势力控制了局面。
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弹劾下台流亡俄罗斯
事实上,克里米亚一直就是乌克兰亲西方势力与亲俄罗斯势力的权力角斗场。从1994年亲俄派代表梅什科夫当选克里米亚首任总统之后,克里米亚就一直抵制乌克兰推行的“去俄罗斯化”运动。采取并实行与乌克兰中央政府不合作的对抗政策。并在1994年就提出过要对克里米亚独立,举行公投。而乌克兰中央政府为了对抗克里米亚的分离势力,则扶持反对派势力控制议会利用议会权力对抗总统权力,并在1995年通过法律,事实上限制了克里米亚的自治权,更多地强调了乌克兰对克里米亚的主权。
克里米亚亲俄罗斯示威
所以乌克兰与克里米亚政坛的亲俄罗斯派与亲西方派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乌克兰试图控制克里米亚与克里米亚试图摆脱乌克兰控制的斗争,贯穿了乌克兰独立后的整个历史。
而2014年乌克兰亲西方派与亲俄罗斯派的政治斗争,所引发的全国性政治动荡,就使克里米亚分离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2014年2月27日,一群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突然占领了克里米亚议会大楼,免去了当时的总理莫吉廖夫的职务,选举阿克肖诺夫为新总理。乌克兰中央政府认为,此举违反乌克兰宪法,拒绝承认,并向克里米亚施压。但俄罗斯认为,阿克肖诺夫是克里米亚合法选出的总理,表示支持。阿克肖诺夫随即向俄罗斯寻求保护,俄罗斯军队以保护俄罗斯侨民维持社会秩序为由,进入克里米亚。
武装人员占领了克里米亚议会大楼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率达到大约85%,其中大约97%的选民支持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3月17日克里米亚宣布独立。3月18日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签署条约,接受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
克里米亚独立公投
2014年的克里米亚公投脱离乌克兰应该说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多年来克里米亚与乌克兰一系列矛盾冲突的总爆发。克里米亚政府其实早在2年前,也就是2012年就计划要在2014年的5月22日举行克里米亚归属公投。因为2013年底乌克兰爆发全国范围的大暴乱,公投日期先是被提前到3月30日,最后又提前到了3月16日。
3月18日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签署条约
克里米亚事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彻底对立。应该说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前苏联中最核心,也是关系最紧密的三个加盟共和国。他们三个也是前苏联的创始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他们可以说其实是同出一源。俄罗斯与乌克兰的一体化的历史也超过了300多年。当年苏联之所以选择在1954年将克里米亚从俄罗斯划归乌克兰,就是为了庆祝俄乌统一300周年。他们之间无论在利益上还是情感上,本来并不存在对立或者冲突,但是苏联的解体改变了一切。
克里米亚独立导致俄乌彻底对立
简而言之,乌克兰独立后的新政治家们,分裂成了所谓「亲俄派」和「亲美派」两种不同的政治势力。他们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滥用了民主选举与言论自由的权利,为了争取选票危言耸听,哗众取宠,蛊惑民众,故意夸大政治分歧和民族矛盾,人为地挑起了乌克兰社会与民众的撕裂与对立。
乌克兰独立后分裂成「亲美派」和「亲俄派」
大致来说,在乌东地区,亲俄派政治势力的支持者占多数。在乌西地区亲美派的政治势力的支持者占多数。而克里米亚因为占人口多数的是俄罗斯人,所以占多数的就是亲俄派政治势力的支持者。
从外部原因来看,乌克兰独立后,因为其地缘战略地位的特殊一直都是美国与俄罗斯的政治角斗场。2004年因为乌克兰大选导致的所谓乌克兰“橙色革命”。2014年的乌克兰全国范围的亲欧盟示威抗议,就都是外部势力支持的,大规模的政治冲突。
2004年橙色革命
大致说来,2004的“橙色革命”亲美的政治势力,取得了明显优势。2014年的亲欧盟政治示威,导致俄罗斯支持的当时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弹劾下台。亲俄派政治势力再次失利,而克里米亚公投,其实就是这种政治冲突的最终彻底激化的具体表现。
而从内部原因来说,乌克兰推行的激进的所谓「乌克兰化」运动,也就是“去俄罗斯化”运动,也引起了乌克兰东部地区,亲俄罗斯民众的强烈不满。
所谓「乌克兰化」,简单说就是乌克兰独立后开始推行的,在教育、出版、政府以及公共生活各个领域的「去俄罗斯化运动」。比如,将乌克兰语定为乌克兰唯一官方语言,禁止和限制俄语的使用。
比如在克里米亚,大约只有7%~9%的克里米亚人使用乌克兰语。但是因为所谓「乌克兰化运动」,克里米亚的幼儿园和学校禁止使用俄语,要求必须用乌克兰语教学。电视台播放俄语节目,必须配乌克兰语字幕。俄语报纸也受到限制,要求使用双语才能出版。最后发展到甚至法律规定服务业从业人员,禁止使用俄语为消费者服务。
乌克兰与克里米亚
乌克兰认为乌克兰有权在乌克兰强调乌克兰语的地位,但在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说俄语的居民大约占到90%。即使在基辅,说俄语的家庭也超过了一半。他们就认为这是针对俄语的大屠杀,是语言的种族灭绝,是对他们极大地侮辱和歧视。
语言问题,其实通过学校教育,大约经过2代最多3代人,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在乌克兰,语言问题被政客所利用,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结果,激进的语言政策人为地加剧了乌克兰社会的分裂与对立,也引起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民族冲突。而这也成了俄罗斯支持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的理由。就是认为乌克兰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对乌克兰的俄罗斯族实行了种族歧视和种族迫害。
简单来说,从2004年的橙色革命,到2014年的亲欧盟政治示威,使克里米亚的亲俄罗斯政治势力意识到,乌克兰的亲美政治势力在不断挤压克里米亚的自治空间。克里米亚的自治地位已名存实亡。同时俄罗斯也意识到,原有的政治平衡已被打破,乌克兰政坛亲俄罗斯势力的失利,使他们有可能会永远失去对克里米亚的控制和影响力。黑海舰队最终也有可能会失去其在克里米亚的海军基地。所以克里米亚的亲俄政治势力和俄罗斯一致决定,要让克里米亚重回俄罗斯。
简而言之,对克里米亚的公投独立,乌克兰,北约,欧盟和美国等国表示明确反对。中国、日本、印度、哥伦比亚、梵蒂冈和马来西亚等国,态度中立,不积极支持任何一方。俄罗斯、古巴、叙利亚、委内瑞拉、朝鲜、尼加拉瓜等国,明确表示支持。
反对的理由并不是说公投过程不公正,而是说公投本身不合法。简单说就是,违反乌克兰宪法,违反联合国宪章,和违反国际法。但俄罗斯与克里米亚不接受这种指控,他们的理由认为:
第一,一个国家的独立,以及加入另一个国家,是由国际法,而不是国内法管辖的。联合国国际法院在对科索沃独立宣言的裁决中曾明确提出:独立宣言本质上是可以违反国内法律的。
第二,民族自决原则与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原则并不冲突。领土与主权完整原则并不否定民族自决权力。
比如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只有45个成员国,但今天有193个成员国,而其中许多国家,都是通过民族自决的方式成立的。包括乌克兰独立本身,也是民族自决的结果。
第三,科索沃是最好的判例证明。如果科索沃独立不违反国际法相关规定,那么克里米亚独立要比科索沃拥有更充分的国际法依据。克里米亚只是仿效了「科索沃独立」模式。
所以违反乌克兰宪法,违反联合国宪章,以及违反国际法,都不能成为反对克里米亚独立的理由。
其实,关于克里米亚独立究竟是否违反国际法,这只是个学术问题。因为国际法本身就是个所谓“弱法”,因为它不具有强制性。简单说,如果没有俄罗斯的支持,克里米亚的独立即使合法,也无法实现。所以克里米亚问题, 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并不是一个「国际法」问题,而是一个「国际关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