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地方青年成长为一个兵,少不了形形色色的引路人。他们,或许是你的班长,或许是你的战友,或许是你的家人……

但从一个兵变成一名伞兵,你还需要再多一个领路人,那就是伞训教员。空军空降兵某训练基地的副教授孙伟用双手托起朵朵“伞花”,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的空降兵初级指挥员。

勤劳双手比不过智慧的大脑(一双黝黑粗糙的双手)(1)

初晨试风跳伞。

晨曦还未出现,月色还不愿褪去,空降兵某训练基地副教授、教员孙伟就已经到了训练场,习惯地观察着训练场的一点一滴。“军营可能会很苦,有时不但会流汗,还可能会流血。但是,一旦你融入到部队这个大熔炉,这里将会把你锤炼成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这是在暑期强化训练期间,空降兵某训练基地教员孙伟与学员进行交流时留下的知心话。

中等身材,粗糙的大手,黝黑的皮肤,浓眉大眼,这就是我们的孙教员。在训练场上,那慈祥的面容总是透着严肃,和生活中判若两人。

呵护与关爱

勤劳双手比不过智慧的大脑(一双黝黑粗糙的双手)(2)

孙伟教员为大家讲解离机动作。

“军营很苦,但它给予你的坚韧、不屈,将使你受益终身。”这句话是孙教员在每一届学员伞训开始时,都会说的。一句知心话,简简单单却意味深长。

作为一名伞训教员,一批批学员们就像他的孩子。训练上严苛要求着,生活中关心爱护着。“离地三尺无小事”,高空跳伞是勇敢者的选择,更是背后汗水与泪水的积淀。如何教会孩子们跳伞这项战斗技能,顺利安全地完成跳伞任务,是他心头萦绕的问题。

勤劳双手比不过智慧的大脑(一双黝黑粗糙的双手)(3)

孙伟教员组织学员背伞。

曾经有一名叫杜政毅的学员成了孙教员的重点关注对象。面对伞训动作,他似乎天生少一些“灵性”。离机、着陆动作,他做起来就像一块石头从天空砸向地面。

临近升空跳伞,在最后一次地面动作训练前,又到了学员们谈想法的环节。谈谈想法,这是孙教员定下的“规定”:为了对不同个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每次训练前,他都要求学员谈谈自己的心理。不谈训练,只谈想法。旁人看来,伞训动作教学中,孙教员做的这件事似乎很“无用”。但孙教员却特别重视这一环节。他常说:跳伞是一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事,“内”是跳伞心理,“行”是跳伞动作。

勤劳双手比不过智慧的大脑(一双黝黑粗糙的双手)(4)

学员们登上飞机,准备空降。

那天,学员杜政毅开讲就显得神色恍惚。孙教员一看便明白了他的心思——为升空跳伞感到担忧!他又走到杜政毅身边,问:“小杜,你有什么担心呢?”思考片刻,杜政毅说:“我害怕离机……”

他用慈爱的目光看着大家发完言,眼神中透着一丝神秘,说:“孩子们,今天我给大家演示一下离机动作!”

他弯下腰,背起了叠好的伞,挂上弹簧钩,按照平时训练的模样准备好了离机动作。“离机准备……”双脚交替,机内运动稳步前行,机门口转弯定向,三步离机一气呵成,“咚”的一声落在了海绵垫上。孙教员卸下了伞具,朝大家走了过来。

勤劳双手比不过智慧的大脑(一双黝黑粗糙的双手)(5)

夜间跳伞的机舱。

他笑着说:“害怕很正常,我第一次跳也害怕呀。我刚刚为什么要背上伞,挂上弹簧钩,就是想让大家看看跳伞过程中,伞的工作方式,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事实证明你刚刚跳出机舱,引导伞就开始工作了,伞包就开始正常工作了,就像是大家平时跳了一个大台阶,伞就拽住你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杜政毅望着孙教员,使劲点点头。“任何东西都是练出来的,也是要不断突破的,跳伞更不是说说就能成功的,生活亦同。孩子,我相信你。”那一瞬间,杜政毅的眼眶里泪花涌动。

对视着杜政毅,孙教员的眼睛也是通红。不仅因为感动,更因为近日几乎无眠——孙教员在台灯下紧握钢笔,分析着孩子们的训练计划,就像在为远征的孩子“缝补衣服”。

责任与担当

勤劳双手比不过智慧的大脑(一双黝黑粗糙的双手)(6)

观察高空跳伞情况。

鄂北某空降场上空,朵朵伞花竞相绽放,正在着陆场仔细观察伞开情况的孙伟突然接到基地打来的紧急电话。“孙伟啊,根据教研部领导研究决定,由你们教研室参加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比赛,本月20号准备完毕!”原来是教研部下达了讲课比赛的任务。“请您放心!坚决完成任务!”孙伟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听着飞机轰鸣的声音,孙教员深吸了一口气。他摸了摸扎手的胡茬,现在是上午10点,从凌晨3点多起床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吃饭、洗漱。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全国性的讲课比赛,面对突然下达的任务,他陷入了沉思。

勤劳双手比不过智慧的大脑(一双黝黑粗糙的双手)(7)

在空降模拟实验室工作的孙伟教员。

说干就干!跳伞任务结束后,孙伟和其他几名战友迅速成立比赛团队,首先确定讲课内容、明确工作分工,然后搜集案例、写讲稿、制作课件、完善教学设计、反复备课练讲……整个团队团结一致、迎难而上。

白天,他们从早上4点即投入紧张的伞降指挥,晚上又挤时间挑灯夜战,经常至深夜凌晨,教案、视频几易其稿也毫无怨言。而孙伟作为课程负责人,不仅要讲好自己负责的课,同时还要进行课程设计汇报。

途中,他们转场来到了西安,刚下飞机他们就闻到了浓烈的“火药味”。全军院校和主要训练机构都派出了各自的得力教学团队,高手如林、名师云集。

勤劳双手比不过智慧的大脑(一双黝黑粗糙的双手)(8)

赛场上的孙伟教员。

比赛当天,孙教员来到了比赛现场,阳光在云朵的遮掩下,忽隐忽现,如同他的内心……“接下来是孙伟组《跳伞训练与技术》……”“该上场了!”迈着稳健的步伐,孙教员踏上了讲台,汇报时,他分秒不差,完美地呈现了课程设计。最终,孙伟组《跳伞训练与技术》课程荣获全国二等奖,圆满达成了锻炼队伍、展示形象、扩大影响的目的,这是凭实力取得的成绩,更是凭精神获得的荣耀。

奋斗与热爱

勤劳双手比不过智慧的大脑(一双黝黑粗糙的双手)(9)

孙伟教员组织学生进行空降模拟训练。

三尺讲台,秉烛铸德。在基地,孙伟是平凡的,但他在学员心目中是“超级英雄”。

爱兵爱学员爱了一辈子,跳伞教学是他一生不变的执着追求。跳跃机舱的朵朵伞花像蒲公英一样从2000年播种到了今天,堆积了近20年。别人有荣华富贵,他有桃李三千。每每想到这样的幸福,接到学员打给他的电话,孙教员心里就充盈着满足感。

孙教员不光“送温暖”,也“被温暖”。他有一本泛黄的相册,那是他从2000年开始教书时到现在带过所有期班的训练影集。爱收藏“古董”的他,从18年前就要求每个人在训练前作关于个人心理的小“演讲”,每张照片背后也都是学员写下送给孙教员的“甜言蜜语”。

勤劳双手比不过智慧的大脑(一双黝黑粗糙的双手)(10)

孙伟教员在赛场上考核把关。

“教了18年的跳伞,我从没有想过刻意得到什么。老师是个领路人,被学生信任就是让我最自豪的事。”孙伟教员说。

由于长年频繁地与伞包和叠伞工具接触,触碰摩擦使得他的手掌长满了厚厚的茧子,手指也被划出了一道道深深的褶皱,这也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孙伟正是用他这一双刻满岁月痕迹的手,托起了绽放在祖国蓝天上的朵朵“伞花”,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的空降兵初级指挥员。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