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谈谈明朝三才子之首的杨慎。杨慎生于1488年,卒于1559年,字用修,别号升庵,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杨慎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再加上其祖父杨春是湖广提学佥事,父亲杨廷和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所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岁半刚会说话,就能熟背《中庸》;2岁半识字后,可一目十行,日记数卷;11岁时,就会写近体诗;12岁时,读《吊古战场文》和《过秦论》,重撰二文,深得长辈赞赏,人们都惊叹不已;13岁时,随父入京师,写《黄叶诗》,轰动京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将其收为门下弟子。23岁那年,殿试中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职。36岁那年,因涉“议大礼”一案,在遭受两次廷杖后,谪戍中缅边界的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地区),直至72岁病死。他不仅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位朝中重臣,还是有名的文学家!在诗、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学问精深。故被公推为明朝三才子之首。

古诗词研习社71期(习诗录:古今多少事)(1)

今天复习杨慎的《临江仙》,原文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诗词研习社71期(习诗录:古今多少事)(2)

这首词的大意是:滚滚长江,日夜不停,向东流逝。时光似水,岁月如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多少英雄人物,就像那翻飞的浪花,眨眼,就被荡涤一空。争什么是与非,说什么成功与失败,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只有那青葱的山岭,依然稳稳地屹立不动。只有那艳红的夕阳,依然重复着日升日落。江岸上,住着一位飘飘欲仙的白发隐士,他早已无数次饱览这样的良辰美景,早已看惯了历史岁月的变迁。朋友难得相见,今日喜相逢,痛快的畅饮一壶米酒,把酒言欢。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最后,也不过是全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古诗词研习社71期(习诗录:古今多少事)(3)

明朝有所谓三大才子,而这些才子全都命运多舛。除杨慎外,《永乐大典》总编解缙,因牵扯皇储之争,被扔在雪地里活活冻死。另一位徐渭,辅佐胡宗宪荡平倭寇,坐断东南。但胡宗宪一倒台,徐渭也受到牵连,后来还患了精神病,死时穷困潦倒,唯有一条狗作伴。杨慎生于富贵之家,状元出身,志向高远,却因为“大礼仪”事件被流放,地位一落千丈。三十多年的流放生涯,杨慎受尽了屈辱和磨难,一生抱负化为泡影。但杨慎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他仍饱读诗书,笔耕不辍,从中总结出人生哲理,《临江仙》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古诗词研习社71期(习诗录:古今多少事)(4)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被大家所熟知,主要还是得益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热播,《临江仙》作为片头曲,经杨洪基老师浑厚的嗓音演唱,给人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种激昂和豁达的情绪。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情节,不难想到,雄才大略如曹操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最后也是火烧连营,兵败赤壁,折戟沉沙;诸葛亮号称神机妙算,未卜先知,用兵如神,神一样的存在,数次北伐,意图统一中原,最终也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以,杨慎才发出“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感叹。正因为杨慎自身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坎坷磨难,所以,才能创作出如此大彻大悟的一首词,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当然,最后的落脚点,仍然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作为个体的人们,对于广袤的宇宙空间来说,不过是一粒小小尘埃。即使如此,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存在的价值,面对巍巍青山、绚烂夕阳、浩荡江水,所有一切美好事物,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我们很有必要敬畏生命,笑对生活。

2021年2月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