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庆新 厉云飞 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杜山

三家子村,位于201国道、原鹤大公路杏山段路两侧。当地人把路西的大村子叫大三家子,路东三里多远的小村子名叫小三家子。

三家子村最早的住民,起于清朝顺治年间,从关里逃荒来的几户人家,分姓褚、陈、刘,故称三家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略东北,因三家子村位于进出镜泊湖山区的路口,所以中共宁安县委对三家子村格外重视,派党员干部到这里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由于三家子村党团组织建立的比较早,所以涌现了不少抗日英雄和革命活动家。我们本期要说的,就是出生于宁安三家子村的“岳武将军”陈荣久。

容县抗日将领故居(出生于宁安三家子村的)(1)

投奔抗日救国军

陈荣久出生在三家子村的一个雇农之家。因家境贫寒,仅读过两三年书。1927年因生活所迫,在张学良部队当兵,中东路事件之后,退役回家。1931年,为反日救国,在家务农的陈荣久重新到东北军二十一混成旅骑兵二营七连当兵。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高层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沦陷后日军随意烧杀抢掠的残暴罪行,使得陈荣久等一些有良知的爱国官兵悲愤交加。一天深夜,陈荣久等人缴了连长的枪,带着一部分士兵,投奔抗日救国军。不久,救国军整编后,陈荣久被推举为新编第五连连长。此后,陈荣久奉命率部在黑龙江穆棱、海林、宁安等地活动,曾多次与日军交战,打击了敌人的侵略气焰。

1933年2月,陈荣久率部到宁安参加共产党人李延禄创建的抗日救国游击军,任游击军军部副官。曾参加和指挥二道沟子、东京城、马莲沟等多次战斗。同年5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和吉东局的指示,为扩大吉东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建立游击区,抗日游击军赴密山地区活动。

陈荣久随部队先到黄泥河子,同在这里活动的杨太和率领的一团汇合后,一同踏上了北上密山的征程。

“岳武将军”

陈荣久在密山曾参加和指挥部队与敌人进行多次战斗,每次战斗都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创造了多次以少打多,以弱胜强的战绩,使得密山一带的日军不敢轻易与陈荣久部作战,老百姓认为他就是东北的岳武穆,所以称陈荣久为“岳武将军”。

1933年6月,在密山县小石河子,陈荣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春,抗日救国游击军军长李延禄去上海向上级组织汇报军队活动情况,陈荣久被委任为军部代理政委。这一年秋天,受党组织指派,陈荣久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36年秋,陈荣久从苏联毕业回国。党组织派他去虎林、饶河,以抗联四军二师为基础,组织建立抗日联军第七军。

在日本鬼子严密控制下,陈荣久餐风饮露,穿越莽莽无边的林海,终于在饶河县暴马顶子找到了抗日四军二师。

1936年10月,下江特委在暴马顶子密营召开了军政干部会议,传达了上级的决定,讨论了建立抗联第七军的事宜。11月15日,在关门嘴子沟里文登岗召开了大会,宣布了抗联第七军的正式成立。陈荣久任军长兼一师师长。

陈荣久指挥七军将士,在茫茫的林海荒原里与日伪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他整顿发展共产党组织,清理了队伍,肃清了特务,队伍很快发展到700多人。他多次深入各部队、村屯研究部署歼敌方案,宣传动员劳苦民众,积极联合抗日山林队、红枪会,多次出其不意狠狠地打击敌人,取得了反“围剿”的初步胜利。

容县抗日将领故居(出生于宁安三家子村的)(2)

英雄殉难

1937年刚进三月,军部决定开展新的战斗,消灭西林子乡特务工作班。

1937年3月4日夜,西林子战斗打响。副军长崔石泉带领一百多名战士包围了西林子,陈荣久率大部队在天津班一带接应。由于军部秘书罗英叛变,敌人提前做好了准备,火力很猛,抗联部队进攻被阻。崔石泉命令部队撤出战斗,按预定计划撤向天津班与陈荣久会合。

经过对情况分析,陈荣久认为:打西林子没有成功并且暴露了我们自己,敌人很有可能追来。我们在这里埋伏起来,这里的地形对我们有利,先打伏击,再与山林队召开联席会议。

天津班附近有四个山包连绵,部队在第二第三个山包隐蔽下来,设下三道卡子,形成一个“口袋”,并派出警戒哨兵,专等敌人上钩。

抗联包围西林子时,西林子的特务立即向县公署告急,夸张说有三百多抗联部队围攻西林子。当时饶河县日本参事官大穗久雄正在距县城三十余里的小别拉炕。3月3日,那里的警察所曾被我抗联袭击,打死濑户次郎以及伪警察13人。大穗久雄正在那里组织力量追击抗联,得到西林子告急的报告后,大穗久雄连夜返回县城,调集日伪部队二百多人,于3月6日早晨坐马爬犁急奔西林子。

上午八时左右,大穗久雄到达西林子,问明情况,迅速带领饶河和西林子的伪警察,气势汹汹的向抗联追去。大约午后两点多钟,日伪军到了天津班。

一条线似的马爬犁拉着日伪军进入了抗联伏击圈,先是身后响起了枪声,堵住了退路。接着,抗联的各种武器一齐射向敌群。日伪军一下子就乱了套,马倒爬犁翻。

大穗久雄躲在树后,组织被打乱的日伪军还击。山上的抗联看得很清楚,一枪打中了大穗的右腕,指挥刀掉在了地上。大穗久雄用绷带缠住了右腕,左手挥刀,和日伪军一齐往山上冲。当距离十多米时,抗联战士一齐开火猛烈射击。大穗久雄中弹倒地。

大穗久雄一死,敌人失去了指挥官,乱哄哄退了下去。

天渐渐要黑了,抗联缩小包围圈,将剩余敌人压缩到沟底。正当此时,抗联的背后却响起了枪声。原来是汉奸苑福堂率伪警察大队一百多人从抗联的背后冲来。山下的日伪军看来了救兵,又开始嚣张起来。

此时的第七军腹背受敌,敌众我寡,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陈荣久立刻指挥转移。这次战斗,抗联击毙包括大穗久雄在内的日寇30多人,打伤10余人,伪军死伤多人。陈荣久虽然在战斗一开始就已经负伤,但他仍坚持指挥战斗,在掩护部队转移时,陈荣久再次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

当时天已全黑了,部队冲出包围。战士们背着陈荣久和其他牺牲同志的尸体到了天津班第四个山头。这里离暴马顶子密营还有三四十里路,山高林密,尸体是无法运回密营去了。战士们用雪暂时掩盖了尸体,并请老百姓帮助照看着。后来,抗联派人把陈荣久和另外两位战士埋在了山的背阴坡。

1982年5月,饶河县有关部门三次赴天津班阻击战遗址,终将陈荣久军长遗冢找到。次年,饶河县政府将烈士墓葬遗骨迁移至县城西15华里处的烈士墓地。1984年,在饶河县大顶子山北屏岭山旁修建了陈荣久烈士牺牲地标志碑,供人们缅怀和悼念。

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陈荣久被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