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现有文物藏品186万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故宫第一支消防服务队(故宫里的消防演练)(1)

防火是故宫最紧要的

安全保卫任务之一

9月19日上午

北京市文物古建筑

消防救援综合实战演练

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今天,阿消就带你一起去

演练现场看一看

上午9时30分,演练正式开始。

故宫博物院太和殿突发“火情”,现场工作人员发现后紧急向院保卫处、消防处、故宫特勤站通报情况并拨打119报警,随后用扩音器引导观众有序疏散。

故宫第一支消防服务队(故宫里的消防演练)(2)

观众有序疏散。张洁 摄

故宫第一支消防服务队(故宫里的消防演练)(3)

由辖区自防自救力量组成的应急小分队,开始紧急疏散文物,并将抢救出的部分文物护送至安全位置。张洁 摄

故宫第一支消防服务队(故宫里的消防演练)(4)

故宫特勤站日常巡查人员到现场后快速展开先期处置。防止火势蔓延。张洁 摄

故宫第一支消防服务队(故宫里的消防演练)(5)

故宫特勤站消防巡逻车也同时赶到现场,消防员迅速展开高压水幕阵地的架设。张洁 摄

随着高压水幕阵地架设完毕,消防员利用水幕水枪,在太和殿正面形成低位水幕隔离带,防止起火掉落物引燃其他可燃物;利用水球水枪喷射的高压细水雾对殿前门窗、梁柱进行整体湿化保护,防止火势蔓延。

故宫第一支消防服务队(故宫里的消防演练)(6)

消防员的水枪。张洁 摄

在文物古建灭火实战中,故宫特勤站率先选择用水幕水枪和水球水枪代替传统消防水枪。一方面它能大幅减少水渍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对文物古建的侵蚀。另一方面,能有效减小高压直流水对木质结构的冲击力,保护建筑结构稳定。

北京市119作战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调集主管及周边消防力量和社会应急联动力量赶赴现场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首批增援的两台消防机器人正按照指挥部命令有序通过中轴线向太和殿推进,它们将代替消防员在高温、浓烟等辐射热较强的区域进行无人化远程灭火。

故宫第一支消防服务队(故宫里的消防演练)(7)

灭火中的机器人。张洁摄

为保护太和殿前广场地面,最大限度减少重型车辆对古建地面的破坏。指挥部根据文物古建专家的建议,命令所有增援单位车辆在左、右翼门外集结。采用长距离铺设水带的供水方式进行灭火战斗。

故宫第一支消防服务队(故宫里的消防演练)(8)

争分夺秒,架设水带。张洁 摄

故宫第一支消防服务队(故宫里的消防演练)(9)

与此同时,两部云梯消防车正在使用交叉喷雾水高位立体驱烟。张洁 摄

故宫第一支消防服务队(故宫里的消防演练)(10)

太和殿已经形成外部低位湿化、中位堵截、高位驱烟,内部殿顶分区湿化、抵近精准灭火的全方位立体控火态势。指挥部命令外部参战力量全部出水,对太和殿外部持续立体降温,防止复燃。张洁 摄

本次演练共有13个单位参与

14部消防车、200余人

涉及消防、公安、急救等部门

结合古建筑体量大、建筑高

扑救难度大的特点

首次将远程供水系统

消防灭火机器人及“小、快、灵”装备

投入到灭火救援实战中

首次尝试从大殿闷顶内部

进行控火、灭火

防止火势蔓延

故宫第一支消防服务队(故宫里的消防演练)(11)

灭火演练中的消防员。张洁 摄

本次演练通过故宫博物院自防自救、故宫特勤站初战控火以及多部门快速响应、联合作战等演练过程,充分展示了首都消防“一短三快”快速响应、强攻近战、敢打必胜的优良作风,检验了灭火救援应急处置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夯实了“一点调度、多点出动、一体指挥、联合作战”的建设成果,为维护首都地区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综合:中国应急管理 北京消防

来源: 中国消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