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在豆瓣评分351人7.7分,这部动画一眼看去比不上其他传播度广的老动画,不过是中规中矩;

但看了这部动画的人,留下了两种评价,一些说“剧情奇葩”、“主角少儿不宜”、“刷新三观”;而也有人说“水墨风好看”、“三观正、露而不淫”、“画面美丽灵动”……

如果你只被这些标签掩盖了双眼,你可能就会错过今天这部出自1993年的国产老佳作。它就是我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

《鹿女》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1)

一、 “奇葩”剧情VS细腻画风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2)

《鹿女》这个动画讲什么呢?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豆瓣影评用户拇指蟑螂的概括:

与一个叫炎王的皇帝相爱了: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3)

带回宫中后,两人生了一朵莲花: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4)

炎王被流言蜚语蒙蔽,然后把莲花扔了;谁料莲花中诞生了十个儿子,被夏王捡去(每个儿子长得都有点像葫芦娃);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5)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6)

十子助夏王攻打炎国,不认父母;鹿女脱衣撒乳,使儿子感悟,得以认回儿子们并使两邦重归于好。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7)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觉得尺度很大、剧情很雷:这样一部动画居然还真的在电视台播出过?!

是的,而且它还是出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背后的制作团队也是大咖云集。官方介绍中导演还是著名的“大圣之父”严定宪与林文肖夫妇二人,而编剧也是著名的曹丽华老师。 这部动画还拿到了1994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美术片奖

* 比较奇怪的是,短片后面注释的导演是王树枕、钱远达,编剧为王树枕,包蕾,而据上海地方志等公开文件以及学术文件等记录则为严定宪夫妇,此处仍存疑。

没看过的同学可在动画学术趴公众号后台回复“鹿女”获得高清版本

抛开剧情来讲,动画的美工依旧认真细腻,人物多以工笔技法画成,动画形象一如既往地简洁、流畅。颜色的选取上也延续了我国传统水墨动画的风格。

比如说动画一开头鹿女水中的一段舞蹈,窈窕身姿、优美至极: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8)

还有听到母鹿叫唤时,鹿女上岸甩头发的动作,清丽似美人鱼: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9)

二、动画背后的佛经故事与敦煌艺术

那为什么那么精美的画面会配上这样的一个“奇葩”剧本呢?

其实,这个动画是改编自人类艺术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故事。艺术与艺术的结合固然值得期待,但是也必定需要攻克很多难关。根据上海电影志,为了改好剧本,编剧曹丽华曾3次去甘肃省敦煌壁画旧址收集资料。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10)

这是第85窟,左上即为鹿妃所生的莲花遭弃的剧情

如果是信佛的同学,应该会知道动画所讲述的这个鹿母夫人生莲花本生故事是依据《大方便佛报恩经》中的《论议品》绘制的。动画中不少我们所觉得“离奇”的情节,其实也是能从佛经故事找到出处。

依据经文《鹿女夫人缘第九》,母鹿因食仙人便溺而产一女。

“此女足迹,皆生莲华。”(莲花,也是佛教的一大特征)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11)

“尔时鹿女,日月满足,便生千叶莲华。”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12)

《鹿女》的故事的“高能点”,其实也是出于佛经。在动画这一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鹿女的胸脯隐约呈现一朵莲花。

“即时两手撀乳,一乳之中,有五百歧,入千子口中,其余军众,无有得者。千子降伏,向父母忏悔。”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13)

原文中鹿女生千子,如实画下来定是有难度的。因此在动画中已经作了适当的改编。但鹿女撒乳感化儿子,其实也是突出鹿母夫人崇高圣洁的母爱形象的重要情节,因此动画还是保留了下来。

而在鹿女的形象设计上,也更像我们所认识的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上半身裸露其实就是“飞天”的主要特征,是对艺术美感的最纯粹的还原。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14)

《鹿女》中鹿女以及宫女的穿着、踮着脚跳舞的姿态其实也是参考了“飞天”的形象,飘逸轻盈,围绕在身边飘带迎风招展,有一种羽化之感。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15)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16)

还记得一开始鹿女在水中的样子吗,其实也带点西域“胡旋舞”的舞姿体态: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17)

当然,在保留了佛经故事中的情节的同时,《鹿女》动画也进行了更“中国化落地”改编。不仅把佛教的背景搬到古代中国,剧情上还加入了夏王、炎王二王之间的冲突。所以,尽管情节上比较突兀,但鉴于动画是佛经改编以及当时的年代背景,相比于现代一些更脱离历史的奇葩设定,还是能够看出改编的诚意。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18)

三、艺术与艺术的结合

提到敦煌艺术的话,今天介绍的《鹿女》或许并没有另一部同样以敦煌壁画为灵感的国产动画《九色鹿》的知名度高。《九色鹿》讲述了九色鹿经常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在帮助过弄蛇人后,弄蛇人向国王告密出卖九色鹿,九色鹿用神力化险,弄蛇人受到应有报应的故事,同样也是以佛经故事改编,歌颂真善美。

《九色鹿》视频

皆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九色鹿》(1981)、《夹子救鹿》(1985)以及《鹿女》(1993)其实都是以佛经故事、敦煌壁画为参考而诞生的作品,是艺术与艺术的美妙结合。

根据257窟中《鹿王本生故事图》而改编的《九色鹿》比后续的动画更体现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也成为了最为人所知的作品。

《九色鹿》场景设计者冯健男和创作团队曾在莫高窟呆了23天,泡在257窟里反复临摹。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19)

九色鹿中丰富的色彩借鉴了敦煌壁画的用色特点

比如敦煌壁画色彩鲜明且均衡互补,在动画色彩设计上,也延续了敦煌壁画这样的色彩装饰美特征。《九色鹿》、《鹿女》直接借鉴了壁画艺术的色彩风格,使得动画带有一种古朴、自然的视觉效果(马雪梅(2012)),而《九色鹿》在借鉴了魏晋、隋唐等壁画创作上,还加入了西洋画中的手法以及色调处理。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20)

《鹿王本生图》

可以说这种尝试“大胆而开放”,一方面是老动画当时在艺术表达上遇到的限制较少,他们也勇于去尝试、挑战新元素。而另一方面是创作者在动画创作心态上更懂得去吸收和借鉴其他时代的艺术文化。

唐代的敦煌的艺术特征(敦煌艺术与动画的结合)(21)

即便不是改编敦煌壁画故事,敦煌艺术的风格也在其他国产动画中有所体现。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大闹天宫》,仙女夸张的造型,飞舞的流线就是敦煌壁画中沿用的经典线描造型。

而在故事剧本上,动画与敦煌艺术的融合则更为深入。作品更体现编剧的主动性,在故事形成以及价值内涵的传达上有了更好的考量。他们不拘泥于一个佛经故事的宗教意义,而是挖掘其在当代的价值内涵,对其进行再创作。

也多得敦煌艺术给予动画创作的灵感,才让我们看到这么有佛学底蕴的动画短片。像《鹿女》、《九色鹿》动画背后的文化内涵不过就是最原始的“真善美”,尽管放到现在来呈现会略显俗套,但也是因为这些创作人们的努力,才让我们看到一部部高质量的动画故事。事实上,许多传统艺术文化相互碰撞都会产生奇妙的反应,但很多时候是需要有人耐心、用心去尝试的。

参考文献:

高秀军. 敦煌壁画形象到动画形象的转化探析——以国产动画《九色鹿》及相关动画为中心[D]. 兰州大学, 2012.

马雪梅. 敦煌壁画装饰元素在中国传统动画中的运用[J]. 电影评介, 2012(19):20-21.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动画学术趴是国内动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深度媒体和爱好者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