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29日,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因动脉瘤破裂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5月3日,李四光先生的葬礼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小礼堂中举行。周总理冒雨亲自前往葬礼,却在现场勃然大怒,并严厉斥责了在场的部分工作人员。

而温文尔雅的周总理,为什么会在李四光先生的葬礼上罕见发飙?原因还是要从葬礼当天讲起。

周总理前往葬礼(周总理前往葬礼)(1)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1889年他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贫苦家庭中。

家庭虽然贫穷,但好在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在一家私塾教书,李四光从小便在这家私塾里读书。

小时候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或许也正是因为早早地接受了教育,让李四光对当时的社会有比较清楚的认知。

其实父亲李卓侯给李四光起的本名是李仲揆,至于为什么会变成李四光,则是因为一件趣事。

14岁那年,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昌高等小学堂。入学那天,在填报名表时,一不小心将年龄填在了姓名栏上——十四

待他发现时,已经没办法修改。不愿花一元钱重新买张报名表的他,将错就错,在“十”改成了“李”。可李四这名字也不太好听,恰巧看到“光被四表”这四个字的他,随即又添了个“光”。

由此,李四光这个名字诞生了。

在新式学堂里,李四光学到了许多私塾里学不到的知识,大大开阔了眼界,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周总理前往葬礼(周总理前往葬礼)(2)

1904年7月,李四光被破格选派去日本官费留学,学习造船,并在那里度过了七年的学习生活。

进入日本的弘文学院读书。这所弘文学院,是一所专门接纳中国留学生的学校,陈天华、黄兴、马君武、杨度、林伯渠、张澜、杨昌济、鲁迅、陈寅恪等都有在此求学的经历。在读书期间,李四光认识了日后鼎鼎大名的宋教仁和马君武。通过这两位学长,李四光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

周总理前往葬礼(周总理前往葬礼)(3)

1905年7月,李四光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当时他还不满16周岁,是同盟会第一批会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加入同盟会那天,孙中山赠给李四光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受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影响,李四光一心想要报效祖国,学会日语以后便进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船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李四光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

不久,袁世凯窃权,篡夺了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李四光怀着郁闷的心情,愤然辞去了实业司司长的职务。1913年7月,李四光获临时稽勋局通知,官费保送留英学习,入伯明翰大学。考虑到为祖国造船,不能没有钢铁,要钢铁就得先搞冶炼,因此他先学了采矿一年,又感到采矿离不开地质,又决定转到理科地质系,开始专攻地质学,从此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

1920年,他学成回国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系主任。

1928年8月,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汉大学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长;1929年10月,新校舍落成,他与蔡元培等参加武汉大学新校舍落成及开学典礼,实现了他梦想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办一所现代化大学的愿望。

在李四光的教育之下,不仅仅有很多进步青年开始研究地质学,而且还直接得到了国民政府的重视,当时的李四光可谓是非常开心,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样的情况只维持了一段时间。

后来抗日战争不幸爆发,李四光失去了频繁奔走活动的机会,便一心扑在了自己的学术研究上,陆续出版了如《中国北部之科》、《中国地质学》等多部著作。

这些书不仅仅是在国内有名气,甚至在国际学术界也得到了强烈的赞誉和认同,李四光在国外八所著名的高校展开了一系列演讲,既提高了中国科研的声誉,也向世界呈现了中国地质的样貌。

周总理前往葬礼(周总理前往葬礼)(4)

1945年夏天,周恩来赴重庆进行谈判,他得知李四光正在重庆养病,于是他在一个晚上偷偷地来到了李四光的住处。两人神交已久,却是首次见面,他对李四光说:“日本鬼子就要被赶出中国,我们的胜利也不会很远了。到那时候,我们就要搞建设了!”

临走之前,周恩来还再三叮嘱李四光要保重身体,这让李四光非常感动,他对妻子说:“我在同周恩来的相处中有一个最大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

1948年年初,李四光先生接到邀请前往英国参加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这可以算得上是他离开的最佳时机,在收拾好行李之后,便带着自己的妻子一同动身出发。

来到英国之后,李四光依旧密切的关注着国内的一切动态,不仅仅常常从报纸上翻看一些最新消息,了解当下的基本局势。在此期间,他遥控指挥并挫败了国民政府将地质研究所从南京南迁的阴谋。

而此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出现了曙光,周恩来总理开始谋划革命胜利之后的建设大局了。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与自己有一面之缘的李四光。还让郭沫若给他带了一封信,让其尽早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李四光在接到周恩来的信之后,满怀希望地准备着国家的召唤。

1949年9月,周总理提名身居海外的李四光为全国政协委员,10月又任命他为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

李四光得知这一消息是十分高兴的,正当他准备收拾东西回国的时候,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好友的信件,说台湾已经指示驻英大使对他采取相应的行动。

李四光接到这位朋友的信件十分震惊,也不敢相信。

为了避免被扣留,李四光当即决定让夫人帮忙周旋,自己先取道其他国家,看是否能够顺利回国。辗转到1949年10月,李四光在瑞士立住了脚,然后就将自己的妻女喊来了。一家人团聚之后,这才取道意大利抵达了香港。在香港,早就接收到命令的叶剑英,妥善地将人送到了内地。

周总理前往葬礼(周总理前往葬礼)(5)

1950年5月,在经过千辛万苦后,李四光终于到达北京,被安排在北京饭店下榻。他回到祖国的消息传开以后,亲朋好友以及学术界一些知名人士都纷纷来探望。

回到新中国以后,李四光感触颇深,眼前的一切和他两年前离开的时候有着很大的变化,现在市场繁荣,社会秩序稳定,人们的脸上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他没有想到新中国成立还不足一年的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他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钦佩。

就在李四光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周恩来总理便来到北京饭店,特意看望李四光。见面后,周恩来总理紧紧地握着李四光的手,说:“你终于回来了!欢迎你,欢迎你!祖国需要你啊!”

李四光上下打量了一下周恩来总理,说:“总理,你好啊!你精神很好,比在重庆时胖了!”

一番寒暄后,两人交谈了3个小时。李四光向周总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的兴趣主要是在做研究,我还想回到地质研究所去。”

李四光回国之后,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并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全国高教会议和科学院扩大会议,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毛主席专门和李四光打招呼:

李四光先生,你回来了,欢迎你!你在政协的发言讲得很好!”

1952年8月7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会议决议,决定成立地质部,由李四光担任首任部长,老革命家何长工任副部长。

周总理前往葬礼(周总理前往葬礼)(6)

1953年,李四光接到中央通知,到中南海参加会议,还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握着李四光的手说:“李老,你来了,精神不错,身体也挺好,咱们快坐下吧。”

坐下之后,毛主席问道:“李老,外国人都说中国‘贫油’,不知道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

李四光说:“我认为‘中国贫油’是不准确的。”听了这话,几个国家领导人悬着的心总算是有所缓和,李四光接着给他们列举了中国有石油的佐证,侃侃而谈。毛主席对李四光连连赞叹。

1954年,国家正式成立矿产勘探学会,李四光担任委员。新中国石油勘探工作就浩浩荡荡的开始了。

1957年3月下旬,周恩来前去看望正在疗养的李四光,并对李四光要求入党的问题表示关注。

李四光摇了摇头,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周总理笑了笑,一再让李四光大胆直言,李四光这才透露真实原因:

原来是李四光觉得自己在旧社会的时候,没有主动投入革命队伍中,因为觉得缺乏觉悟,实在惭愧的没脸加入共产党。

周总理的开导下,李四光申请入党。

周总理前往葬礼(周总理前往葬礼)(7)

次年底,李四光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深感党组织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此后更加地努力工作,甚至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亲自组织队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战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

最后,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成功在东北松辽平原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大庆油田,规模世界罕见,消息一出,举国欢腾。当时说过中国没有石油的所谓专家们都傻了眼。

随后,在李四光的带领下,我国又先后发现了大港、胜利、渤海等数个储量惊人的油田,到1963年,全中国原油产量已达到了648万吨。

1963年12月,周总理在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宣布:

“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

“中国贫油论”被彻底打破,李四光的名字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骄傲。

当然光摘掉贫油国的帽子,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摘掉“贫铀国”的帽子。

1964年三届人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个服务员走到他身边来,对他悄声说道:“请您到北京厅去一下。”

李四光不知道怎么回事,带着一脸迷茫,向北京厅的方向走去,等他走进去后,却看见只有毛主席一个人坐在里面,李四光以为自己打扰了毛主席的工作,赶紧道歉:“主席,对不起,我走错门了。”说完,李四光就准备往出走。

毛主席健步走了过来,紧紧握住李四光的手,坚定地说:“没有走错,就是我找你的。李老啊,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

一时间李四光不知道毛主席是什么意思,心想:主席怎么知道我打太极拳呢?李四光认真地解释道:“我前几年动了手术。身体不是太好,所以在杭州学过一阵子太极拳,不过打得不是很好。”

毛主席点点头,紧接着请李四光坐下,两人谈的不是太极拳,而是石油问题。此时李四光才恍然大悟,原来毛主席说的打太极拳不是真的太极拳,而是找石油。

周总理前往葬礼(周总理前往葬礼)(8)

李四光的晚年精病缠身,医生建议应避免过于繁重的工作和过多的体力活动,以减缓动脉瘤发展的过程。北京医院将诊断结果和建议写成书面报告呈送到了周总理办公室,周总理再一次建议李四光避免过于繁重的工作和过多的体力活动。

对于周总理的关怀,李四光很是感动,他曾对家人说:“周总理在百忙之中,对我这个病的关怀,实在使我感激流泪……党这样关心我,只要我还活着,还有一口气,就要把我的一切献给党。”

1971年,82岁的李四光,阖然离世。就他在临终前,依然念念不忘工作,并言辞诚恳地询问医生:“请你坦率告诉我,究竟我还有多少时间,让我好好安排一下工作。”医生听后立马转过身去,此时他早已泪目,眼前这个科学家为了祖国,患有严重高血压、肾脏病!可是最后一刻却还在想着研究。而一旁的妻子更是哭得像个泪人。李四光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科学,却忽略了自己的家庭。

周总理前往葬礼(周总理前往葬礼)(9)

1971年5月2日,周总理冒着雨亲自参加了李四光的葬礼。但是令周总理感到非常气愤的事情是,相关的工作人员竟然没有为这位一心为国为民的科学家准备悼词。

向来温和的周总理,罕见地当场大发雷霆,严厉批评了相关的负责人。周总理当着大众的面道,说没有为李四光准备悼词,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完成到位。

哀乐声停止之后,作为主持人的郭沫若刚要开口说话,周恩来立即走上前来,站在扩音器前说道:“我要念一下李四光的女儿,李林同志写的一封信,作为李四光同志的悼词……”

正好,周恩来当天早上收到了李林的一封信,便向中央其他领导提出一个要求:用李林的信,当做李四光的悼词。中央几位领导一致同意。

致词结束后,周恩来对李四光的夫人许淑彬进行慰问,并不断的鼓励她:“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去继承李四光同志的遗志。”

周总理前往葬礼(周总理前往葬礼)(10)

李四光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他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彪炳史册,从而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振兴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