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历法为周正建子,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年底置闰,也就是所谓的“十三月”那么,“十三月”究竟是哪一个月?这个问题至今让人费解,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西周有铭文的青铜器有哪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西周有铭文的青铜器有哪些(西周十三月究竟是哪一个月)

西周有铭文的青铜器有哪些

西周的历法为周正建子,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年底置闰,也就是所谓的“十三月”。那么,“十三月”究竟是哪一个月?这个问题至今让人费解。

关于十三月,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多次提及,笔者搜集到六处:

《臤尊》:“隹十又三月既生霸丁卯,臤从师……”。

《婜尊》《婜卣》:“隹十又三月辛卯,王在岈……”

《小臣静簋》:“隹十又三月,王客蒡京,小臣静即事……”。

《牧簋》:“隹王七年,十又三月既生霸甲寅……”。

《吴虎鼎》:“隹十有八年,十又三月既生霸丙戌,王在周康宫徲宫……”。

六件“十三月”青铜器,《臤尊》《婜尊》《婜卣》《小臣静簋》无王年,断代和考证工作极难;铭文中王年、月份、月相、日干支齐全的只有两件,即《牧簋》和《吴虎鼎》。就从《牧簋》《吴虎鼎》入手,寻找西周“十三月”。

《牧簋》铭文摘录如下:“隹王七年,十又三月既生霸甲寅,王在周,……王若曰:牧,昔先王既命汝作司土,今余唯或□改,命汝辟百僚,……今余唯申□乃命,赐汝……马四匹,……敬夙夕,勿废朕命”。

从《牧簋》铭文中,看不出周王世系信息,但其铭文书体、字形、风格符合西周早期后段特征,特别是与康王时期的《小盂鼎》极其相似。笔者分析认为,《牧簋》为康王七年器。通过《小盂鼎》铭文中的祀年、月份、月相、日干支,可考证出康王元年为公元前1007年,则康王七年为公元前1001年。

查看公元前1001年历日,该年夏历闰六月,必有“十三月”。这个“十三月”是闰六月或岁尾十月吗?经查,闰六月和十月均无“甲寅”,可排除。

“十三月”在这一年中的哪个位置呢?我们逐月查看,看看哪个月符合“既生霸甲寅”历日。既生霸为每月初八,周人肉眼观测月相,加之有大小月区分,难免会有一定的误差,但误差前后不超过一天。经查,夏历六月(小月)初七甲寅、七月(大月)初九甲寅、九月(小月)初九甲寅,皆符合《牧簋》历日。

我们再看《吴虎鼎》。其铭文摘录如下:“隹十有八年十又三月既生霸丙戌,王在周康宫徲宫,道入佑吴虎。……申剌王命:付吴□旧疆,付吴虎……”

《吴虎鼎》铭文提到了几个关键字,徲(宫)、剌王。

这几个词在《逨盘》铭文中也出现过,“逨曰:丕显朕皇高祖单公,……夹召文王武王;……高祖公叔,克逨匹成王;……高祖新室中……会召康王;……高祖惠中(盠)父……用会卲(昭)王、穆王;……高祖零白……用辟龏(恭、共)王、懿王;……亚祖懿中,谏谏克匍保厥辟考(孝)王徲(夷)王;……皇考龏叔,……享辟剌(厉)王”。显然,《吴虎鼎》中的“剌王”即厉王。

据此,有专家认为《吴虎鼎》为厉王器,其实不然。其铭文载有“申剌(厉)王命”,显然是后世周王对厉王命令的重申,厉王之后为宣王、幽王,幽王在位只有十一年,则纪年为十八年的《吴虎鼎》必为宣王器。宣王年表清晰,其元年为“共和十四年”后的次年,即公元前827年,则宣王十八年为公元前810年。

查看公元前810年历日,该年夏历闰十二月,必有“十三月”。这个“十三月”是闰十二月和岁尾十月吗?经查,闰十二月和岁尾十月均无“丙戌”,可排除。

“十三月”在这一年中的哪个位置呢?我们逐月查看,看看哪个月符合“既生霸丙戌”历日。经查,夏历三月(小月)初七丙戌、五月(大月)初八丙戌、七月(大月)初九丙戌,九月(小月)初九丙戌,都符合《吴虎鼎》历日。

综合看,同时符合《牧簋》和《吴虎鼎》历日条件的月份为当年的夏历七月和夏历九月。那么,“十三月”必在夏历七月或夏历九月。夏历七月,对应周历九月,夏历九月,对应周历十一月,按西周年底置闰,相比而言,周历“十三月”在夏历九月的可能性更大。合理考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刘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