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隐龙

当下,随意翻开一本历史图册,能看到各个时期的古老帝国都有着清晰的边界。也正是在这些历史图册中,盘点一国历史疆域的变迁成为了可能: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由秦以来逐渐将西域、东北等地区收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也可以得知清末时期是怎样一步步丢失了外东北和外西北。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1)

网友绘制的“中国历代疆界叠加图”,其边界有待商榷

然而,历史图册上的地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都是“半虚构”的——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图册在伪造历史,而是“边界”一词原本就是个很新的概念,是随着地理大发现中近代国际条约体系的建立,才渐渐成形的。

而在古代——帝国的外界并不存在一条明显的边界,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范围不明、界限模糊的边疆。边疆往往是不宜居也没有经济价值的贫瘠之地,中央政府对此既缺乏统治力量也缺乏统治欲望,而对上述地区进行驻军或是定期的巡逻,也仅仅是为了避免有人在该地安营扎寨并发动侵略。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2)

1844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中国与日本的地图,可以看出内地与边疆的明显区别

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中尤其明显。在清朝被卷入近代条约体系之前,划分明确的边界,既不可行,也无必要。不可行,是囿于勘绘技术,确定天下舆图的工作既难精确完成,又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必要,是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内臣外藩都不过是中原皇帝的一枚棋子,对于偏远之地,大可用一句“替朕永守之”打发。

边疆,是人类国界史的原始形态。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对土地的控制日益强化,而当殖民帝国已经有能力对整个世界的土地进行分割时,边疆向边界的转变就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上——尤其是亚非拉三大洲边界的形成,无疑是带有耻辱色彩的历史“进化”,这背后是人类整体对地球的丈量、绘测与征服。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3)

从法律角度来看,中国边界是从《尼布楚条约》之后才渐渐形成

那么,世界上是否还存在边疆的“遗迹”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一个地方,尚有数个国家保持着国界的未定状态,这个地方便是阿拉伯半岛。在这里,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四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大段未定国界,其中的阿曼,更是所有国界均处于未定状态。从形态来看,阿拉伯半岛南部如此密集的未定国界不啻于国界中的活化石,为后人保存着人类历史曾经的模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几乎全境处于热带沙漠气候的控制下,并由此孕育了广袤的沙漠与无流区。这样的地形气候显然无法孕育出如中国一般的农耕文明,阿拉伯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天下。出于保护稀缺的水资源和可持续轮换使用不同的草场绿洲的目的,游牧民族往往会实施严格的集体游动放牧的畜牧业,这使得其部族的势力范围无法用一条确定的边界标注。如果游牧民族有边界,那这条边界也一定是“流动”的;而不同部族之间的势力范围也免不了相互重叠——划线,实在是一件非常愚蠢的管理方式。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4)

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中部只保持着间接的控制

所以当奥斯曼帝国逐渐衰落、英国人将势力一点一点伸向阿拉伯海与波斯湾时,两国统治者面对的都是一个边界未知的空白地带。1914年,英国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协议,将亚丁保护地、马斯喀特苏丹国划分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同时在两国控制地区之间划了一条终点不明的直线作为势力分界线,这便是阿拉伯半岛南部最早出现的明确的边界。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5)

1914年,英国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协议相对模糊

然而这条完全不顾历史文化的直线边界仅具有象征意义。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帝国苏丹早已无力将军队部署到边界周围;对于英国来说,其欲望远不是这样一条边界地带所能满足;而对于半岛上日渐强大的阿拉伯人来说,整个阿拉伯半岛都是他们的传统领土,“边界”一词根本不应该存在。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6)

阿拉伯人在一战中主张的领土囊括了整个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人说到做到。一战时期,英国因陷入危机而希望阿拉伯人起义以牵制奥斯曼帝国的力量,这时阿拉伯人适时出具了《大马士革议定书》,提出了自己的领土要求:独立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应当包括西奈半岛以东和以北的、所有说阿拉伯语的奥斯曼帝国亚洲领土,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也就是说,整个阿拉伯半岛,都不应当有一丝一毫的国界线。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7)

然而英国和法国已经对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巴基斯坦进行了瓜分(蓝色:法国;红色:英国)

阿拉伯人的主张最终没有完全实现,但在土耳其革命和阿拉伯起义的推动下,阿拉伯人的阿拉伯半岛从纸面渐渐走向现实。在先后两次世界大战中,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纷纷独立,成为中东影响各异的政治实体。

然而,新的问题出来了:这些新兴国家,如何确定历史上从来不曾存在过的国界线?曾经统治阿拉伯人千年的游牧生活从宏观上已经消亡,而在新的国际体系下,确定的国界意味着确定的主权——更不要说阿拉伯半岛盛产石油,国界向前进一分便很可能意味着财富的巨大累积。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8)

1972年地图出版社《世界地图集》阿联酋地图

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阿拉伯半岛上南部的各阿拉伯国家,自然而然集体进入“国界争端期”。翻开各个时段的历史地图,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阿拉伯半岛的国界永远变幻莫测,其中最“夸张”的是阿拉伯半岛的东南角:有时阿联酋与卡塔尔接壤,有时沙特阿拉伯则成了卡塔尔唯一的邻国——这种区别,直到今天还依然存在,不同国家出版的地图往往对此有着不同的标识。

而这些地图背后,更纷飞着阿拉伯人的战火。1934年,沙特阿拉伯进攻也门,并签署了《塔伊夫协议》。也门在弱势情况下承认沙特对部分边境领土20年的控制权,但并未放弃主权的声索,于是边界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1952年,沙特阿拉伯单方面占领了其与阿曼、阿联酋均有争议的布赖米绿洲,从而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干预——沙特阿拉伯的目标当然不是那几片绿洲,而是绿洲下蕴藏着的丰富石油。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9)

1968年波兰《帕加马世界地图集》波斯湾南岸部分

1934年与1952年的再次事件可以视为阿拉伯半岛“国界争端期”的正式开局,自此之后,阿拉伯半岛长时期拥有着世界上最为醒目的未定国界。或许在地图界,这称得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对于国界线两侧的居民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10)

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两国争议不少

在漫长的对峙与谈判中,破局的契机终于到来。首先是布赖米绿洲问题:1974年,在反复争夺了二十余年之后,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联酋三方达成了一项很“阿拉伯”的协议:沙特阿拉伯承认布赖米绿洲归阿曼和阿联酋两国所有;作为补偿,沙特阿拉伯从阿曼取得一条通向阿拉伯海的通道,同时从阿联酋获利通向海湾的豪尔奥台德地区。从领土方面来看,沙特阿拉伯的国土面积的确减少了,但它也因为成为阿拉伯半岛上唯一能够通向红海、波斯湾与阿拉伯海的国家。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11)

沙特阿拉伯也是阿拉伯半岛上最大的国家

或许是这一次协议让沙特阿拉伯尝到了“妥协”的好处,2000年,沙特阿拉伯与也门也开始了实质性的领土谈判,并很快完成了勘界。在勘界过程中,沙特放弃了部分争议地区,从而使领土再次减少,作为回报,沙特与也门的边界得到了永久性的解决。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12)

也门曾分裂为南北两部,也是个内战频繁的国家

事情发展至此,似乎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阿拉伯半岛上那些游牧民族的后裔,终于在新世界、新秩序的影响下完成了国界的划分。然而,世界各国关于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联酋三国国界的标注依然不尽相同。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上,三国之间依然存在着大段未定国界,同时豪尔奥台德地区也依然被划归于阿联酋;而在谷歌地图或日本等国家出版的地图上,三国之间的国界已经摆脱了未定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13)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的阿联酋

原因有二。一是沙特阿拉伯与阿联酋两国长时间未公开双方对边界的处理,以至于很多国家出版地图时无法知晓两国之间确切的边界;二是阿联酋只签署而非批准了其与沙特阿拉伯的领土协议,所以1974年的约定在法律上并未生效——尽管沙特阿拉伯声称该协定自签署之日起就已经生效。

从最严格的角度来看,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联酋三方的国界或许很难说是已定国界,但在1974年的协议之后,三国并未发生领土纠纷,由此年来这份协议无论是否生效,均已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与执行。而国界则因其本身的未定状态,成为人类边界形态中的一朵奇葩。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14)

美国国家地理世界地图集中的阿联酋

阿拉伯半岛南部国界的变迁,有着极为独特的历史背景。这一地区有着相对较强的地方势力,因而不会像非洲部分地区那般被任意切割;这一地区有着深厚的游牧民族传统与独特而统一的宗教信仰,因而对近代条约体系下的国界有着天然的排斥。即便在今天,漫漫黄沙也使阿拉伯诸国之间的边界形同虚设——而交换领土与秘密约定,则又在边界争议史中树立了新的传说。由此来看,阿拉伯半岛南部国界不仅是人类边界史上的活化石,更是一份难得的孤例。

人类史前三大帝国(人类边界史的活化石)(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