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曾在秋分时

作者:姜维群

临江仙叹姜维(拜月曾在秋分时)(1)

《欣缘道人庚子秋分吟》

亿众环球庚子惊,旱魃水患疫初平。偷闲域外观《推背》,排扰窗前写《心经》。石衬轻苔钟暑意,甬留枯叶恋秋声。秋分日夜双均列,温酒煮粥茶待烹。

自己亥岁暮滞英伦,倏尔半年有余。观风云胜之玩味风月;听涛音尝似遇梦魇。看如日夜均等,已然昼短夜长也。——欣缘道人怃然喟叹

临江仙叹姜维(拜月曾在秋分时)(2)

为什么秋分节气说拜月?这里面是有缘由的。

北京有四坛,即天坛、地坛、日坛和月坛。这是中国古代用来一年四次祭拜的场地,即春分在日坛祭日,夏至在地坛祭地,秋分在月坛祭月,冬至在天坛祭天。秋分祭月就是这一天拜月。

由古至今,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习俗,正因为拜月是女子的事,于是牵来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婵,由此一幅貂婵拜月美人图成为经典画面。

扯远一点,其实貂婵是一个传说,是《三国演义》中几大谜案之一。在书中没有对貂蝉籍贯姓氏的陈述,最后这位美人书中没有做最后的交代,不知所终。

以后几个不同结局的版本,都是后来的民间传说。但在山西忻州确实有她的墓,也有她曾经出家的山洞。说她姓任,其出生以后村里的杏树三年不开花。

说貂蝉拜月是为了杀董卓救王允,自己在后花园设香案拜月祈福,但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拜月的情节。可以断定,这是由秋分女子祭拜月亮而衍生出来的故事。

秋分是太阳直射赤道,将昼夜平分开来,也就是说,白天12小时,夜里12小时,古人选在这一天祭月。今年秋分是农历八月初六,正是上弦月。

我们历来喜欢圆满,即然拜月何不在月圆之日,故而从汉代以后逐步改为八月十五拜月,所以说,中秋拜月是在秋分祭月的习俗上形成的。

国人自古就有月亮崇拜情节,天空本来就有两个最明显的发光体,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尤其月亮,变化很大,人们将月亮活动的一个周期叫月,农历的月份就是月亮围地球转了一圈的时间。

古人的哲学思维,将一切划定为阴阳,空间上下切割即天为阳,地为阴;时间用日夜切割,昼为阳,夜为阴;将两个发光天体切割,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故而,把嫦娥“派”到月亮上,形成了只有一个女人的王国。

中国封建社会男为尊女为卑,月亮居阴所以有嫦娥,男不拜女是古例,男不拜月看来与这位“女月王”有关。

秋分正是日夜平分阴阳均等的日子,同时它恰恰在90天秋天的中间,秋分平分了秋天。正所谓: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节气到了秋分,秋天的凉意开始登堂入室了。

农耕生活的古代,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只有这个时候才不会有吴牛喘月的惊惧,才有心情抬起头来看月亮。俗谚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秋分时节一年的劳作看到了丰收,此时此刻拜月也是感谢更是祈祷明年。古代人面对说变脸就变脸的老天爷,风调雨顺了就感恩,有旱魃水患就自责,总而言之,谁也惹不起。

文末以宋代杨公远诗作结:“屋头明月上,此夕又秋分。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河清疑有水,夜永喜无云。桂树婆娑影,天香满世闻。”

(刊于2020年9月17日《中老年时报-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