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臣有多少死后谥号文正(文臣最高谥号-文正)(1)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

文正起先为文贞,魏征是第一位获得“文贞”的名臣。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

宋朝9人:

1.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北宋建立后,为中书舍人,至宋太宗时升迁至参知政事、平章事,主张与契丹修好,弭兵息民。晚年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李昉去世,年七十二。获赠司徒,谥号“文正”。

2.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3.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4.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今属山东聊城市莘县)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并监修《两朝国史》。他善于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力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但受王钦若说服,未能阻止真宗的天书封禅之事,颇受后世诟病。晚年屡请逊位,最终因病罢相,以太尉掌领玉清昭应宫使。天禧元年(1017年),王旦去世,年六十一。获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后世称为“王文正公”。

5.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名相、诗人。

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权臣丁谓,朝廷倚以为重。后罢知青州。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和,一同被罢免,王曾出判郓州。宝元元年(1038年),王曾去世,年六十一。获赠侍中,谥号“文正”。

6.蔡卞(1048年-1117年),字元度,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大臣,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

元丰五年(1082年),蔡卞任国子直讲、崇政殿侍讲,后提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侍御。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改任礼部侍郎,出使辽国,受厚礼接待。后连知外州。绍圣元年(1094年)为中书舍人,兼国史修撰。绍圣四年升任尚书左丞,借“绍述”之说,欺上胁下,陷害异已。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徽宗继位,蔡卞被陈瓘等谏官所劾,降为少府少监,到池州(治今安徽贵池)居住。北宋政和七年病逝,享年七十岁。谥“文正”。

7.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历官江西安福知县、县令,治平二年(1065)协助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北宋治平四年(1067)后,司马光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后召入朝为太常卿,入值总理太常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礼宾司庙会,起草礼仪诏诰。与司马光、欧阳修、包拯、赵抃、刘敞、文彦博、富弼、王尧臣、韩琦等齐名,天性浑厚,为人仁惠。温国公司马光荐其才,授浙江提刑。为官宽惠,能断奇狱,所活甚众,浙人德之。去日,士民乞留,以温公论荐累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后蔡京恶之,贬为太常博士,辞之,名入元祐党禁而致仕焉。蔡京败,有旨复起黄中庸为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宰相,未拜命卒赠侍中谥文正。

8.郑居中(1059年—1123年),字达夫,北宋大臣。宋徽宗朝太宰。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宰相王珪之婿。北宋崇宁中,为都官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至中书升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大观元年(公元1107),任同知枢密院。后改任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

9.蔡沈(1167~1230),一名蔡沉,字仲默,号九峰,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南宋学者。蔡元定次子。专意为学,不求仕进,少从朱熹游,后隠居九峰山下,注《尚书》,撰《书集传》,其书融汇众说,注释明晰,为元代以后试士必用。由于著书有功,教子以忠,闻于朝庭,宝佑三年(1256)理宗皇帝追赠太子少师,次年再赠太子太师、太师永国公谥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