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救了他性命

公元1086年10月11日,对苏轼有提携之恩的司马光溘然长逝。作为辅弼大臣,当朝“一哥”,任上去世,葬礼是要好好地筹划一下。

以曾经的帝师,程颢、程颐为首的所谓理学代表人物,自然是引经据典,遍览礼制,一招一式都循规蹈矩;以司马门生故吏为主的“徒子徒孙”则是希望既不偏废礼制又不拘泥礼数,毕竟逝者为大,入土为安;司马家人也想排场着为老爷子料理后事,又因财力不济,左右为难。就这样,司马的葬礼,一直在拖沓冗长的进行中。。。

聊聊苏轼的一生(唐宋大咖之苏轼)(1)

苏轼,对此繁文缛节一直颇有微词。一天,在灵堂中,二程兄弟照搬照抄旧礼数,让人给司马光做了一个花团锦簇的锦囊覆盖在身上。然后,征求苏轼意见。对于这些事情,老苏自然不好意思直面反驳,先是点头称是,继而说道:要我说呀,既然锦囊都有了,干脆再做个信封,上面盖上邮戳,写上“地府阎王爷收”,如何?

这就是口无遮拦的苏东坡。你说他神经大条,却有人说是真性情,敢怒敢恨敢爱;你说他没正性,可是内里面满满的都是不言自喻的道理。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实际上插科打诨的玩笑,偶一为之,或能活跃气氛,或可减少隔膜。至少,在度的把握上要恰到好处,这上面,东坡堪为高手。

聊聊苏轼的一生(唐宋大咖之苏轼)(2)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如果说元稹看似掉念前妻韦丛的这首诗,引用到这里,有点风马牛大不敬的话。我要说,东坡一生,真的是玩笑的一生,和被玩笑的一生。

聊聊苏轼的一生(唐宋大咖之苏轼)(3)

“乌台诗案”时候的苏轼,被关押在大牢里听候判决。新党一干人等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鸡蛋里面挑骨头,甚至不惜牵强附会的抹黑;苏轼弟弟和朋友们奔走呼号,鸣冤叫屈;皇后力挺苏轼,但后宫不能干政;皇上左右摇摆,亦然举棋不定。为了东坡的命运,各方不遗余力的博弈。

如此剑拔弩张的气氛,上天也不忘给它的宠儿东坡开玩笑。。。

聊聊苏轼的一生(唐宋大咖之苏轼)(4)

东坡在狱中,儿子每天都到监狱去给他送饭。鉴于严峻形势,二人约定,儿子只送肉食和蔬菜,倘若有坏消息,也就是性命有虞时候,就送鱼去给他吃。有几天,儿子苏过要离开京城到别处筹钱上下打点,便把送饭的事情委托给一个朋友。结果走的慌张,把约定暗号的事情给忘记啦。苏过朋友也是好心,知道东坡爱吃鱼,心想不让朋友的老爷子在这里受委屈。便每天都送鱼给东坡。不知道谁说的,死不可怕,怕的是对死亡的恐惧。你想想,第一次送鱼吃,东坡就有来日无多之感觉,如此这般天天看着鱼,盘算自己不久人世的时间,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于是东坡就开始写遗书给弟弟和家人,回顾过往,交代今后注意事项,当然作为士大夫还不忘感念皇恩浩荡。这些书信,每一封都被监察御史派驻的狱卒一字不落的照抄给皇上。可能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也可能是东坡的文学才华在他认为的最后时刻得到了“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的倾泻。反正皇帝看了,感动的是稀里哗啦。于是,他力排众议,免于死罪,贬谪苏轼到黄州。此一去,也是苏东坡成为中国文化标志性符号的开始,黄州,就此成为中国豪放诗词诞生的热土。

你说,这玩笑是不是有点“过火”呀。

聊聊苏轼的一生(唐宋大咖之苏轼)(5)

黄州五年后,东坡回京都开封履职。他到哪里,哪里就有欢声笑语。

东坡有个姓顾的同事,虽然是文化人。但虎背熊腰凶神恶煞一般,东坡美其名曰“顾屠”。一天午后,老顾趴在办公桌上午休,大有掀翻屋顶的鼾声,加上趴下时几乎占满整个桌子的一身横肉,让人是既恼且恨。但是熟睡的人,是不知道也永远不会意识到酣睡对失眠者的伤害有多深的,也更不会知道鼾声对人的杀伤力有多大。当然,假睡的人,不但叫不醒,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意义上说,熟睡的人是可爱的,假睡的人则是可恶的。

此时的东坡,骨子里那份孩童恶作剧的天性突然升腾起来。随手拿起笔来,写上“顾屠肉案”四个大字,放在桌子上。众同事的笑声惊醒了老顾,正在迷迷瞪瞪,不明就里的时候,东坡拿出三十文钱,比昂的一声放在桌子上道:买肉三斤。哈哈哈哈哈。。。

聊聊苏轼的一生(唐宋大咖之苏轼)(6)

东坡有许多方外僧侣侠士朋友,并且关系十分的瓷实。在不少传说中都有他们的影子,当然,东坡与他们一起要的是快乐和轻松,而不仅是正襟危坐的谈经论道。

苏轼与佛印和尚是铁哥们儿。一次,东坡与佛印对坐,东坡说:古人有诗云“时闻啄木鸟,疑是抠门僧”;“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看来古人喜欢将“僧”和“鸟”相提并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东坡在使坏。只见佛印不慌不忙地说:岂止是相提并论呀,简直就是相互对应嘛!你看看,我是僧,您是鸟啊。

聊聊苏轼的一生(唐宋大咖之苏轼)(7)

这些玩笑故事很多,有的还在东坡的诗词中有体现: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

却嫌弥勒下生迟,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

这篇《南歌子》就活灵活现的把曾经风花雪月的大通和尚很是一通玩笑似的贬损。但由于东坡的才情和灵性,如今读来还是那么可爱。如常说,智商高可以成才,情商高可以成事,二者兼而有之,才是人生的赢家。

聊聊苏轼的一生(唐宋大咖之苏轼)(8)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开玩笑,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开玩笑。尤其是在微信如此发达的今天,虽然可以与多年未曾谋面的故交、同学、战友等重新在朋友圈见面,但显然“时位移人”,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你认识再多的人,都不如让更多的人认可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是文学式的浪漫,是心灵鸡汤而已。

这不,已经62岁的东坡就再一次“被”玩笑了一次:

重新掌权的东坡政敌们,在看到惠州那个穷乡僻壤里的老苏竟然有闲情逸致仿照杜甫“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心里就窝火。竟然把他从惠州再贬到天涯海角的儋州。可笑的是,力主贬谪东坡的,恰恰是他的好友、同学,现在的政敌章惇。而更为可笑的是,在东坡儋州三年回来后,章惇也循着东坡的足迹,被贬一遍。天意弄人呀!

聊聊苏轼的一生(唐宋大咖之苏轼)(9)

无论是少年张狂神气活现的为老师改文章,无论是天马行空神经兮兮地现挂寓言故事,无论是神韵万千不一而足的开玩笑,这都是东坡万花筒的一个侧面,也是他“无异于俗人”的一面。事实上真正的东坡是“临大节而不可夺”的苏东坡。

(请看结局篇:他用丹心赢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