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一条老街上。上楼之后,很少跟街再发生联系。

上下班,开着车加大油门穿过街面,因为,这条上世纪九十年代疏通的街,非常容易堵车,一旦堵上,常常就是无法动弹。

偶尔出门去街上的超市,看见路面上乌泱泱的人,我也是行色匆匆,家里安静惯了,受不了吵闹。

就知道,街面上,小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究竟它们是做什么买卖的,我几乎不太关注。因为跟自己关联不大,走过都懒得多看一眼。

就知道,跟超市一条小巷之隔的一家店铺,每次路过时,门口都排了队。那是一家糕点店,早先是以人名命名的,后来改成宫廷糕点,再后来又改了几次,最近又改成“XX西饼屋”。感觉里面的店员没换,卖的糕点也大致差不多,就是经常换店面,不知道什么讲究。也许真的是那个地方的风水好,一年四季,店门只要开着,就有排队的人群。曾经好奇,我也在他家店前排过队,买到的糕点确实也不错,只可惜年纪大了,已经不适合多吃糕点,因此,我也就是浅尝辄止。

还有一家没有变化的是街的另一头的饭馆,那个饭馆几乎跟我的“京龄”相当。对那家店,我还算知根知底。老板是河北人,当年开店的时候,应该是有老婆孩子的,当时生意也红火,记得当初进店的时候,那个结账的服务员长得还算有几分姿色。不几年,竟然发现那个服务员成了老板娘,她也给老板生了孩子。

也许老板真的把家安在饭店里了,这么多年过去,那个小饭店养活他们一家人应该问题不大,估计他们也折腾不动了,就以饭店维持着。以前是做川菜的,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改成烤鱼了。

中间的店好像经常变化,有卖内衣的,有做美甲和美容的,有卖卤味的,有卖小玩意的,有卖水果和炒货的。砖砌的房子流水的店家,隐约感觉广告牌一直在变动,类似街上始终流动的人群。是的,这些店会随着人流开张和关门。

前几天晚上,跟朋友在城里小聚,由于喝得比较尽兴,散场后我特意打车早点回家。到街口,车子开得非常慢,时不时地还得停在那儿,起先也没在意,可迟迟地到不了家门口,我就有点不自在了。我看车外,瞬间感觉非常陌生。街边小店铺的招牌异常的鲜亮,街面上熙熙攘攘,行人、电瓶车、共享单车把街面塞满了。不时还有骑手因为赶单,不停地按着喇叭。

其实,也不是夜晚的人比白天多,只不过,夜幕下的老街完全被无序所掌控着,不宽的街道,两边停满了汽车,人行道被繁忙的店铺门口摆放的座位站满了,以至于到店取货的骑手,都把摩托车停在了路中间。南来的、北往的,就这么相互纠缠在一起。

车子终于到了一个胡同口,我给师傅指了一条能快速离开老街的巷道,师傅右转后,我沿着老街走回家,以便近距离地贴近这半夜还在街面上活动的人。

街面上都是些年轻人,从他们的穿着打扮看,绝大部分都是北漂一族。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串店,我惊奇地发现,一条街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三家串店。

也许是为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店里几乎都没有任何遮挡,大厅里摆着弯弯曲曲的“涮池”,各种各样的串插在“涮池”里,“涮池”两边摆着凳子,凳子上坐满了人。

以我的经验,我大概知道,这是一种自助式吃法,即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面前拿串吃,最后以签的数量算钱。这是非常经济实惠的吃法,当然,也是挺费钱的一种吃法,看似一串不贵,可架不住吃的多,年轻人正是能吃的时候。

按理来说,人到半夜,味觉会衰退,吃东西的味道会差很多。可这些年轻人也许刚刚下班,他们还保持了一天工作残留在脑子里的兴奋,他们吃得还是非常开心。即便没有排到位子,依然在街边等待的男男女女,他们也是兴奋异常的样子,他们是真的饿了,以年轻的体魄,假如不把肚子塞饱,他们是无法安静入睡的。

突然之间,我有点恍惚。

感觉眼前的景象是那么的飘移,那个场景我进不去,他们好像也无法从场景里出来。又感觉,我是在梦游。他们和我好像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以至于,我都不知道这个场景是我看到的,还是我梦见的,街面上应该很热闹,可我又没有听见太嘈杂的声音。

我走到街边的多点店买了一包烟,店里只有值守的店员,我拿了一包烟并点了一根,看到了嘴里袅袅的烟雾,好像回到了现实,可街面上依然是人头攒动。

我快速地往家走,跟平时在街面上匆匆而过一样。记得前几年有本很火的小说叫《北京折叠》,难道,折叠的空间已经打开?

平行世界的世界(平行的世界)(1)

平行世界的世界(平行的世界)(2)

平行世界的世界(平行的世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