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改编自雪满梁园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皇太子萧定权不为皇帝所容,最后为天下孤身犯险,收回兵权交于国家自己背负千秋骂名而死的故事。


此剧由原著作者亲自改编,明快的叙事节奏,颇具有古韵的台词,在服化道方面借鉴宋朝服制,结合古籍、历史资料,根据当代审美进行调整,在故事情节上方面,采用反转、倒叙、隐藏信息等手段进行强节奏的剧情推进足了观众的胃口。


用演员罗晋的话说就是"既有美感,也能把情感落到实处"。


在演员阵容方面,除了罗晋、李一桐、金瀚这样的流量明星外,也有黄志忠、王劲松这样的老戏骨坐镇,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剧集的可看性。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1)

目前,《鹤唳华亭》在豆瓣上,超过3万名网友为该剧打下7.7分的分数。很多网友大赞该剧的服化道、演技和台词,也有网友被太子和老师的情义所感动,也有网友反馈罗晋在里面就是个小哭包,一直都在哭。


罗晋在剧中的哭戏如此之多,可能源于萧定权这个角色从出身开始,其实就带着悲凉的底色。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2)

首先是他与父亲这种帝王家之间微妙的父子关系。萧定权,像他的名字一样,他这一生都逃不开权力斗争的漩涡,虽然贵为太子,却从没真正得到过父爱,父亲于他,除了父子,更多的是君臣,他还生来就有一个足以让自己的父皇心生芥蒂——手掌兵权的舅舅,把他当做攻击靶子的居心叵测觊觎他太子之位的兄弟,他连午夜梦回都是——被阻拦在城门外、双手叩门到满是鲜血、却仍是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那个雪夜。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3)

萧定权生命里少量的温情有很大部分都来自他的老师卢世瑜,偶然一次卢世瑜说起了三道家乡菜:菰菜、纯羹、鲈脍,萧定权迅速想到西晋文学家张季鹰的故事,张季鹰见秋风起想到了这三样家乡菜,之后便挂职而去,他知道老师在向他表达自己的致仕之意,可是前路这么险恶,他不想放走师父——这个还能让他还感受到生命里些许暖意的人。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4)


可终归是事与愿违,在"春闱舞弊"案中,卢世瑜为了保护太子以死相谏,而萧定权只能声嘶力竭地求他的父亲,可那时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冷漠的君王。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5)

萧定权逃过了与师父的生离,换来的是与恩师的死别。


其中有一段长达三分钟的长镜头:恩师的离世后,萧定权彻底崩溃,行尸走肉般地走回了寝宫,眼神里满是麻木、空洞,或许夹杂着几分对这个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皇宫的些许厌恶,终于一直谨守礼数的他扔掉了幞头,散了发髻,放肆地瘫坐在寝殿里大口饮酒,泪水、酒水交织落下,湿透了衣襟,情绪临近崩溃之际他投身水池之中,这一幕从美学层面来说做到了极致,凸显了萧定权这个人物在成长中的悲情色彩。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6)

我们能够感知到:那一刻,他只是一个孤独的皇子,一个没能送别母亲的少年,一个得不到父爱的儿子。


萧定权在爱情中,也并不顺遂。


第一次相遇时,文昔问萧定权:"殿下难道没有一个就算没有力量也想保护的人吗?"当时他说:"没有"。


因一幅云鹤山水画两人结缘

"立必端直,处必廉方;奉上蔽下,无失其常。"

萧定权与陆文昔二人分立屏风两侧互和诗句,并于此定情。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7)

世事难料,萧定权到最后等来的是一句:"相濡以沫是佳事,但相忘于江湖是幸事 "


可他倔强地对藏在屏风后的陆文昔说:"可待的意思,不应该是可待追忆,而是请你再等等我。"只有这么一点点,他还能把握的,只剩这么一点点了。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8)

可即使只有这么一点点,他也不能握住,他说:"臣是储君"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世上最虐心的事莫过于此,然而萧定权生命中的厄运却不止于此。


与萧定权一路互相照拂的他的太子妃张念之,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前一秒还幸福的想告诉自己的丈夫:腹中的胎儿会动了,下一秒就因为王室里的斗争没了,一尸两命。一顿饭的时间,萧定权不仅失去了太子妃,还失去了孩子,失去了他悲凉人生里少有的温暖和希冀。


可尽管如此,尽管命运从不曾善待他,尽管他这半生都没有得到过来自父亲的偏爱,但当皇帝有危难时,萧定权还是第一时间为了他想保护的人冲了出来。


因为救父皇受伤的他得到的结果是:眼睁睁地看着皇帝把象征着至高权位的玉带赐给了自己的大哥齐王。就像那句他隔着门对皇帝说的那句:

"爹爹想诛的是臣这颗心吗?"


而皇家之爱,只能隐忍。毕竟,他是太子,而他的父亲是皇帝,皇家,也不是寻常百姓家。萧定权得不到他想要的回答。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9)

剧中的萧定权,是被特有的东方环境、东方家庭所塑造的,他身上内敛、克制、守礼的人格特质,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和礼制约束下的产物。导演杨文军认为,这种规矩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也许有些礼制现在看来的确是"吃人"的,但不可否认,这也是东方文化独有的一个现象。


无论是古典传统的"文化之美",还是克己复礼的"守礼之美",彰显的都是《鹤唳华亭》对艺术理念的坚持,这也是导演杨文军手执导20余年的坚持,"不管拍什么题材的电视剧,我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美感、有深度,而且不失真实,这样才能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变化中站稳自己的脚跟。"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10)

所以我们看到剧中的服制都很讲究,也看到了很多的文化元素,比如,详细还原宋朝的"点茶法",例如太子行宫中雪夜读书时屏风中的《溪山雪意图卷》,还有太子与卢尚书话别时,卢尚书家中的《雪竹图》挂轴,都对故事环境和人物塑造上,起到补充作用。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11)

杨文军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清楚市场需要娱乐,但"我们同样需要这种悲情的东西去沉淀。"从情绪上来说,"现在很多人平时为生活、工作、各种无形的压力所累,有的甚至已经挺麻木,这样一个戏或许可以激发他们心中的情绪,不失为一个解压、排毒的方式。"


想起电影《影》中的一句话:"我这一生醉心于权谋与征伐,却从未领略过天下之美。"


而萧定权这一生是领略过天下之美的,哪怕他不得不周旋于权谋与征伐。


「鹤唳华亭」这一典故源自西晋时的陆机,在讨伐司马乂失败后,遭人进谗言,继而获罪被诛、三族被夷,临刑前叹道:

"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12)

"鹤唳华亭",听起来是一个悲伤的意象,但它说的其实是不悔,已经提前预知自己的结局是华亭鹤唳,但对于自己的选择依旧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这种坚守本心向死而生的精神力量,相信对于每一位观众都是一场精神洗礼。


"鹤,实为猛禽,可以搏鹰啊",在《鹤唳华亭》第三集陆文昔出场时,女主角说了这十个字,也是对萧定权人物性格的写照。


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正是关于这个人和这个故事的精神内核。


《鹤唳华亭》不是大肆刻画情情爱爱,也不是男主一路开挂直线上升的玛丽苏杰克苏爆款,这部剧是在向过于世故过于精明的现代人传递一种价值观念:

一个人面对历史洪流里的大是大非面前依旧愿意做出坚温暖纯良的选择,而不是成者王败者寇一将功成万骨枯这种厌世的悲观情绪。


男主角一路在成长,这种成长也并不轻松,但可贵的是,这种成长并不与初心相违背。


这部电视剧的英文名叫做"Royal Nirvana",也就是"皇权的涅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善良之人经常处在食物链的底端,而唯有以毒攻毒才是涅槃的正确打开方式,《鹤唳华亭》扭转了这种价值取向,涅槃不再依靠人物性格的扭曲,而是靠坚守初心的力量,一如既往地心之所向。


这部剧它讲权谋,也反权谋,萧定权处于勾心斗角的权力最中心,却也在他们之外,他始终没有放弃过他心中的人间正道。

鹤唳华亭为什么看着很憋屈(鹤唳华亭为什么能那么火)(13)


萧定权就是那个像"鹤"一般的人物,看上去性格温吞处事优柔,像鹤一样纤细、纤弱,实际上却是猛禽,可以搏鹰,这种强大的力量恰恰来自于他的赤子之心,他对君子之道的坚持,他对本心的坚守,他身处围城,在一个凶恶的生存环境中,在明枪暗箭的争斗中,他一箪食,一瓢饮,在他干净灵魂的陋巷里,人不堪其忧,他却也不改其乐,他身上始终怀有一份文人式的情怀与希冀。


就如片尾曲所唱的:

愿赤子之心 能铺成坦途

愿初心之善 能通透眉目

愿松弛之吻 吻对自在的人

愿肉身可以紧跟你的灵魂

愿伤春悲秋 有倾诉的门

愿所处之城 有安睡的枕

愿怨过无痕 愿善念等身

愿攻心之人 得轻松愚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