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暑期,黄渤导演的处女作《一出好戏》 在影院上映并获得一致好评。
【规则的重构即权力的更替】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行人乘着黄鸭冲浪车驶向茫茫大海进行公司的团建活动,突如其来的天降陨石掀起百米巨浪使他们沦落荒岛。在奋起求救、自救无果后,他们以为外面的世界也惨遭陨石毁灭,于是在荒岛上制定新的秩序规则,可是就在舞台搭起、大幕拉开、人物身份全新设定的生活起步不久,海上鸣笛声响起,证明外面的世界依旧存在,一切又都将回归现实的故事。以灾难片的形式开场,这也就是说明旧的社会秩序从这一刻起被打破,这也是为一个新社会的诞生做了铺垫。
电影中对社会的演进描绘得十分具体,影片构建了一部人类社会进化与发展简史,将原本封闭的权力结构放置到全新的社会生态中去重新建构,在不断崩溃和重构的社会关系中,权力和阶级也在不断地更迭与交替,人性的底色就在这种变幻中被一层层地剥开。
可以说,这个荒岛上大家的生活俨然是一部小型的"社会进化论"。披着喜剧外衣的《一出好戏》实际上利用重新解构的社会权力和阶级关系来影射人类社会生活中富含矛盾冲突的问题,通过大胆构造出的"末日孤岛说"将影视空间简化成为一个封闭式的求生情景剧,将打破归零后的个人与社会群体关系通过戏剧化的叙事夸张幽默诙谐地再现。
公司30人进入荒岛组成了一个微型的社会群体,电影精炼地推演出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再到乌托邦社会的人类历史,它们分别对应了人类生活中的生理与安全需求、物质需求、 情感与精神需求。
首先在,荒岛"原始阶段",深谙生存之道的司机小王成为衣食无着的人们的首领,权力集中于小王那里。他在军队中学到的看家本领成为稀缺资源,因此顺理成章地领导众人。但是,在成为最高统领之后,小王逐渐丧失勤劳、朴实的品质,变成一名暴力领导。他鄙视所有不务实的活动,把生存当作唯一重要的事务经营。最初众人无奈之下只能顺从他的权力,但在张总找到货轮上的货物后,情况大有改观。人群里有些人开始动摇跟随小王的决心,逐渐倒向张总那边。
然后就到了荒岛"阶级社会",偶尔发现废弃轮船的张总牢牢地控制住了船上的所有生产生活资料,成为权力的真正掌控者,成功坐上了大资本家的宝座,张总利用货轮上充足的物资再次当上了领袖,并且生活一 天天比小王一队更加优渥,又吸引不少人加入到他的阵营。
于是这时,权力发生了第一次转移,而转移的最大原因便是利益。张总用足够的利益吸引大家和他站在同一阵营,同时也以相对复杂的货币体系领导众人。这不仅让大家对他感恩戴德,还不需要自己出力劳动。张总以为自己的聪明才智盖过了所有人,所以根本没有想到会有夺权的问题,于是态度也飘飘然,撕下了之前伪善的面具。
接着就发展到荒岛"乌托邦时期",在6000万兑换美梦破碎之后,受尽张总冷落和欺辱的马进,凭借从天而降的鱼雨和小兴娴熟的修理技术, 最终成功挑起小王阵营和张总阵营的矛盾。借着战斗,马进慷慨激昂地站在台前为大家演说关于确立希望的信仰体系,成为人们的精神领袖,并成功收获了与心爱女人的爱情。
张总的冷酷体制造成很多人不满,马进和小兴就在不断观察中发现了推翻权力的机会。他们煽动小王一队和张总一队展开混战,直到双方两败俱伤时才出来宣讲自己的理念。马进和小兴用一台发电机满足了众人对 于"恢复电力,重返文明"的向往, 他们用信仰重新规整权力,把"重回现代文明世界"作为控制众人的方法。
譬如马进和小兴仍然维护之前的货币体系,但开始用打电话的机会大量换取货币,持有货币。小兴以张总女儿的一通电话勒索他公司全部的财产,小兴的人性贪婪初次展现,张总的权力也彻底宣告结束。
马进和小兴尽情体会权力带来的快感,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马进和小兴的理念却逐渐背离。"轮船真假事件"是权力最后一次转移的高潮戏剧性事件,在"轮船真假事件"后马进开始对自己拥有的权力感到不安,犹豫之后还是决定主动放弃权力。尽管在旁人看来马进的放弃绝对是不明智的行为, 但对于马进自己而言,所谓的放弃权力却是意味着救赎。
更为有趣之处是,世界已经毁灭是这个荒岛社会得以存在的前提,当马进、小王、 小兴三人发现世界还在,在回到现实就会失去一切的痛苦抉择中的人性考量才是最值得人回味的,而影片的戏剧张力也在此达到了顶点。最终,黄渤让人性从社会、权力、金钱的迷茫中走向了回归与救赎。
不管是社会的变化,还是权力的更迭,最终落脚依旧在人性。电影中的人物都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同款。由现实的导游小王变成"原始社会"的"大王",展现的是人性在地位与权力面前的卑微与膨胀;由被控制、被指挥的部落一员变成制定规则和金钱游戏资本家的张总,展现的是人性对金钱与权力的迷恋和占有;由游离于"制度"之外到主动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的马进,展现的是人性对于平等、关怀、爱的追求。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荒诞"本质上首先是一种关系结构,因此《一出好戏》讲述的正是一个充满荒诞意味的人性故事,而荒岛则成为人性的试炼场。
电影中的荒诞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故事本身的荒诞性,二是大量的隐喻和象征。 荒岛题材本身就意味着对人们所居住的现实世界的隔离,与人们的平时的习惯经验形成了本能的反差与陌生。征服与被征服、异化与同化,以及人性在权力和地位之间的搏斗,形成了一个"缩影盆景式"的社会再现, 它脱离了几千年规约而成的现实世界,在陌生原初社会中重构一种社会秩序。
看了这个电影,许多人在想到和讨论人性复杂时脑海中使用的词汇都是消极的, 但是事实上人性难道仅限于此吗?在我看来,真正的人性复杂,是善与恶的斗争,是为权力不择手段,又可以为良心放弃权力的挣扎,是上一秒是天使下一秒就能变成恶魔,这才是人性的复杂。 人性本贪, 贪婪、自私、狡诈等因素便围绕在权力四周,获得权力意味着更容易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权力是影片中最大的争夺目标。"当他们第一晚露宿在山洞中时, 女人是崩溃的,男人是烦躁的,他们没有头绪,于是便开始乱成一团,没有了在原本人类社会中的体面"。 这个场面是电影的发端,也是人性开始接受考验的起点。事实上,很多评论家都在评论这部作品的时候用上了 "人性复杂"的字眼,但却没有严谨论述人性究竟如何复杂。我个人觉得,而所谓人性复杂,也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恰巧说明了人性的真实罢了,而正是这种真实而又血淋淋的人性才让人感到害怕,觉得复杂。
为什么《一出好戏》披着喜剧的外衣,却能给人无限的思索呢,这是因为"在影院的特殊环境中,观众主体与银幕上的电影人物产生共鸣,在创作者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下与其发生认同,并在剧情的不断发展中跟随电影人物共同体验其情感历程"。所以也能够很好的解释《一出好戏》之所以能够有如此荒诞的黑色幽默效果,正是因为观众对剧中人物的认同与叙事节奏有了契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生了共鸣。在这部影片剧情叙事过程中,观众很容易理解马进作为一个生活中的失败者想要咸鱼翻身的幻想,同样也能理解小兴为什么会在经历人情冷暖之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所有的荒诞不经通过演员的演绎变得可以触摸、可以察觉。观众与其说站在荧幕之外观看闹剧,倒不如说是通过想象参与了闹剧的过程。
影片中的马进代表的正是挣扎在大众之中的失败者:内心渴望成功、渴望被重视、渴望爱情,但自身实力却很难予以匹配。于是,马进频频购买,把自己的幸福寄存一些于不切实际的概率。他简单地认为,只要有了钱,就可以得到自己渴望的东西。 然而,社会的规则远远超出他单纯的想象,当他的"梦"破灭,开始正视现实之时,才逐渐懂得了社会运作的规律。
为什么这部剧中没有绝对的反派就是因为,人是善变的,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马进、小兴是可以说是每一个底层人民的缩影,他们经历的绝望、被歧视,被嘲笑被漠视,许许多多的人都能感同身受,因为这才是人生。
电影中,马进自己的优势仅仅在于"一无所有",仅此而已。别人都拥有着无法放弃的东西,只有他可以不顾一切推倒重来。在电影中,我们看到马进不断折腾的身影,也看到他在灯光下辉煌大气的演说。马进依靠胆量走到戏剧的台前,更难得的是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没有在极端之时放弃人性。马进的人物符号是抽象而普遍的人性,是导演设计的平凡、欲望、善 良的复杂合体。他在所有人物中起到奠定影片基调的作用,对比其他人物符号,马进最为立体。人是一个自由沉浮的主体,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也会对更大的权威产生尊重和认同,这往往就是意识形态所具备的能够给人绝对安全感的功能。
《一出好戏》则以孤岛为背景,打破重组了的各种新模式的社会关系, 期望达到用意识形态来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面对野外求生技巧匮乏的公司员工,导游小王"称王",向惶恐的众人引导了最基本的生存方向,起初看似好像是维护了整体格局的稳定,实际上这种"翻身称王"的统治,仅仅是照搬了原始社会中的劳作和奖惩制度,人从文明社会瞬间退化成为野蛮的"穴居人"。
随后张总建立起的废弃轮船营地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雏形,物质需求提高,一般等价物出现,大多数人投奔了张总,以他建立的思想观念为标尺。这两种微型社会制度的形成看似是顺应了孤岛生存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住了团队生活的稳定,但实际上,"社会已被利益的冲突撕裂,这是思想观念在为社会、经济权力的不平衡分配作辩护",主流意识形态打着凝聚力的招牌,只是为统治阶层自身的利益服务。渴望获得主体观念上的带领,得到团队的包容和融合,个体面对主流意识形态时只能选择臣服, 如此一来即使身在孤岛,这里俨然也形成了结构稳定的微型社会。
当新升级的乌托邦社会雏形建成以后,以自由、 平等、开辟新大陆为宣言的马进和小兴还是会落入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思想理念上,这时个人的思想在主体意识形态的控制下单薄且不堪一击,相反,像小王 的"疯子"事件一样,真的东西被颠倒成了假的,像物象在视网膜上的倒影一样,那场轮船里翻转的追逐戏,明明白白写着颠倒黑白的嘲讽。
科莫里在《电影手册》中表达了他的立场,"电影'复制'着'现实',不过电影创作的工具及技巧本身就是'现 实'的一部分。"影片 《一出好戏》企图建立起与现实社会互相映射的小型社会。因此, 小岛上发生的一切都蒙上了浓重的寓言色彩。电影创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反映现实, 它控制着一部分意识形态,但同样也无法逃离它本身所受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的"戴着镣铐跳舞"。可以说《一 出好戏》也是一场好舞,它在结尾的处理浪漫地寄予了世人真爱的美好愿想,以至观众们走出影院,还会相互释然一笑,在生活道路上继续迈步向前。影片结尾,小兴的失忆,或许是对人性之善的一 种善意保护吧,折射出一份温情的慰藉。
对现实社会的映射以及对小岛难民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顿的描述,又恰恰贴合了当下社会发展中工薪阶层的精神焦虑,即当下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个人的社会阶级地位以及人格尊严不断的被割裂和侵蚀,造成了个体之间不可跨越的罅隙而引发精神上的不安和焦虑。
可以说,影片从爱情情感、社会地位、人性尊严三个层面挖掘这一精神困境,主要以姗姗、马进和小兴为代表,探讨了当下都市工薪阶层的婚姻情感、社会地位以及人格尊严,间接的映射出都市工薪阶层的精神焦虑。影片用灾难片的类型空间架构承接当下社会中工薪阶层的精神困境,"孤岛"空间成为当下社会的寓言, 在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出现了深度交流的障碍,人变成了一个 "孤岛"。
小岛的独立空间被赋予了多元、交互的功能。现实社会中,工薪阶层试图通过个体与自身以外的人的接触宣泄来分担自我的精神焦虑,却处处碰壁。即使是小兴和马进亲如兄弟,两人仍是不能透彻的了解对方; 看似在患难中建立起情感的姗姗和马进,仍然存在情感上的隔膜,最终导致了两 人失败的感情。
在空间建构的基础上,导演对个体的精神空间进行了极具现实意义的思考, 这一思考使银幕影像深入到当下人们的情感和生活体验,黄渤导演巧妙地借用洞穴寓言讲述一个"囚徒"飞跃"疯人院"的奇特故事,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境遇投射在这部处女作中,利用镜头语言讲述愚昧的众人把生活中出现的各种 "洞穴"视为唯一安全、真实、可靠、有序的信赖之地,而男主人公以"疯子"形象示人,打算解放这些依然留在黑暗阴影里的冥顽者,不畏惧有被杀掉的可能性,继续坚持用永 恒的信念来对抗即逝的经验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有很多著名学者,甚至女权主义者从柏拉图的"洞穴"看到隐匿的男权思想,黄渤导演在《一出好戏》中也借用洞穴寓言暗示大致相同的男权观点,可以从马进心仪的女子珊珊的行为动作中看见一丝端倪,影片透露出由于女性本身能力和体力有别于男性,所以对于文明或社会的进步本身不会起到推动和帮助的作用,只要做到保持美好、希望和信任就足够了。
【身处泥潭更要仰望天空】黄渤导演在《一出好戏》中所借用的伟大的洞穴寓言表达了人在认知的每一个阶段都会伴随着艰难与痛苦,同时提醒观众,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正义和智慧。并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类社会是非、尊卑、真伪、等多重冲突与矛盾,可以说《一出好戏》这部优秀的影片包含了极为深刻的哲学思想,是非常值得每位观众欣赏与反思的。
有网友评价《一出好戏》"这不单是一部喜剧,更是一部人性大片,是艺术电影。"在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中, 导演将人性的丑恶与美好都一一作了展示,特别是对于人物性格的转变刻画得十分深入人心。有人说《一出好戏》是一部披着喜剧外衣的社会寓言故事,中间穿插着魔幻现实主义设置。黄渤导演却巧妙地利用这个题材为观众呈现了一出人性实验,是物竞天择的社会缩影,是人性和兽性转换的戏剧,被自然赋能后一步步把社会关系进阶,隐喻人类进化史。
人类需求的最终变化,是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马进和小兴在拥有物质资源"鱼" 的基础上,换取了大家的各种物资,没电的手机 等,又拥有可以提供精神需求的稀有资源——电,从而成为了新的制定规则的人。荒岛所发生的一切,都向观众展示了阶级的形成,以及阶级中不同人群的现状。什么人是规则的制定者,什么是制定者维护的假象,说真话的人被标签是疯子……
"人生这幕剧,充满了荒诞,在别人眼中的剧集, 就如同电影中一直静观天气与人类'风云突变'的蜥蜴一样,再热闹也与己无关, 但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与命运抗 争的切肤之痛。或许成长的过程,就是 不断发现真实的自己并与其和谐相处的 过程,其间不断有诱惑有幻象,但幻象 再美终究是空中楼阁,唯有面对现实, 才能活得踏实。"
透过电影《一出好戏》我们可以发现人性的多维化与复杂性,这告诫我们人性是不会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环境的改变发生变化。就比如电影中的小兴,一开始看似唯唯诺诺,只是马进身边的一个小跟班,但 是在掌握了"电"这一重要资源后,人性的欲望开始扩张,甚至刻意隐瞒发现外界游船的事实,试图阻隔这群人的回归,在回到现实世界后他疯了,可以说是对阴暗人性的一个隐喻。
人性与社会规则是不可分割的,由于人性的多维化和多变性,必须要有一定的 社会规则对人性进行制约,同时人性的变化也会影响社会规则的建立,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展现人性中美好的一 面,克服人性的弱点,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真正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