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秋微在《男人相对论》里说,“岁月对一个女人最重要的祝福,无非是‘好看’,样子要好看,做事也要好看,开场要好看,谢幕更要好看。”

一百年前有这样一位女子,样子并不算好看,却做到了开场好看,谢幕更好看,只因她拎得清,看得透,拿得起也放得下,她就是胡适的小脚太太江冬秀。

民国闺秀爱情故事(上厅堂下厨房斗小三)(1)

论起来,胡适能娶到江冬秀,算是高攀。

1890年,江冬秀出生于安徽旌德县一大户人家,虽然父亲早逝,但母族却十分显赫,是旌德县庙首镇“父子两翰林”的吕家。

江冬秀的母亲出身于这样的人家,果然是个“巨眼英雄”。

1905年,一次寻常走亲戚 ,江冬秀的母亲碰巧见到了随母探亲的胡适。说来也巧,江冬秀的舅母是胡适的姑婆。

14岁的胡适,虽然没像成年后那样儒雅风流,却也是个俊眉修目、文质彬彬的少年郎。

民国闺秀爱情故事(上厅堂下厨房斗小三)(2)

虽然胡适已经家道中落,但江冬秀的母亲却极力要促成这桩婚姻,甚至找到了胡适的启蒙老师、本家堂叔胡祥鉴出面保媒。

苦等12年后,已经27岁的江冬秀终于如愿嫁给了胡适,而于胡适而言,这场婚姻只不过是“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了”。

民国闺秀爱情故事(上厅堂下厨房斗小三)(3)

但这又如何?正如早已看透婚姻本质的林语堂所认识的那样:“才华过人的诗人和一个平实精明的女人一起生活时,往往是,显得富有智慧的不是那个诗人丈夫,而是那个平实精明的妻子。”

江冬秀就是如此,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打得过流氓斗得过小三,真正修炼成民国最牛老婆。

别看胡适拥有35个博士头衔,但论起政治智慧,却不及江冬秀万一。

学而优则仕,对胡适而言,也逃不过。

民国闺秀爱情故事(上厅堂下厨房斗小三)(4)

1938年6月,急需得到美国人支持的蒋介石给胡适发报,要他出任驻美大使。

蒋介石看中毫无政治经验的胡适,为的是胡适在美国的人脉。但只要枕边人江冬秀知道,一个自由派知识分子,是不适合搞政治的。但胡适不听,顶着民族大义的帽子颠颠地去了。

胡适驻美四年,功过是非,这里只引述蒋介石日记里的一段话:“彼(胡适)使美4年,除为其个人谋得名誉博士十余位以外,对于国家与战事毫无贡献,甚至不肯说话,恐其获罪于美国……文人名流之为国乃如此而已。”

民国闺秀爱情故事(上厅堂下厨房斗小三)(5)

蒋介石对胡适极为光火,关键时刻,又是江冬秀站出来。她让胡适的好友张慰慈出面,让胡适借病辞职,又一边发电要求国民政府允许胡适辞职。

胡适顺利借病请辞后,曾感动地写信给江冬秀:我出来做事,时常觉得愧对你,你总劝我不要走政治路,只有你在帮我。若是不明大体的女人,巴不得男人做大官。

江冬秀不想让胡适做大官,她只想让胡适做一个“写字的”。

民国闺秀爱情故事(上厅堂下厨房斗小三)(6)

战乱时,大家都只顾着逃难,只有江冬秀,还不忘带着胡适那几十箱书逃难。因为她知道,对于“写字的”胡适来说,书堪比命根子。战争过后,几经磨难,胡适的藏书如奇迹般保留了下来。

面对着几经磨难却几乎保存完好的藏书,胡适曾感叹:“北平逃出来的教书先生,都没有带书。只有我的七十箱书全出来了。这都是你一个人的功劳。”

上得厅堂如此,却又做得一手好菜。

早年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江冬秀,在待嫁的12年里,早就学会洗手作羹汤。她会烧胡适最爱的徽州一品锅,甚至一个简简单单的一个鸡蛋,也能做出许多种花样。

民国闺秀爱情故事(上厅堂下厨房斗小三)(7)

江冬秀的菜刀,既能抚慰胡适爱吃的味蕾,也能直指胡适爱命的死穴。

1923年夏,前往西湖养病的胡适,爱上了受江冬秀托付前来照顾他的表妹曹诚英。

一个是识字不多的小脚太太,一个是接受新思想启蒙的知识女性,曹诚英很快成了胡适“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民国闺秀爱情故事(上厅堂下厨房斗小三)(8)

不久,曹诚英珠胎暗结,胡适决定向江冬秀摊牌。那时,江冬秀已经为胡适生育了两儿一女,长子胡祖望已经5岁了。

江冬秀二话不说,直接拿着菜刀冲到胡适面前:只要你敢离婚,我就直接杀了两个孩子,和你同归于尽。

民国闺秀爱情故事(上厅堂下厨房斗小三)(9)

江冬秀不仅有蛮劲和菜刀,还有一颗看似粗糙却聪明剔透的心。她深知文人第一爱命,第二爱脸,一把菜刀能解决的事,她绝不用眼泪。

如果世上真有侠女,江冬秀一定在列。

传说,在陪着胡适流寓美国的十年,有一次胡适外出,江冬秀独自在家,一个彪形大汉破窗而入。她先是惊呆一秒钟,随后马上打开公寓大门,反身大叫为数不多会说的英语:“Go!”

那大汉愣了一下,还真的“Go”了。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湾“中研院”的院士酒会上,因为心脏病猝发辞世。

民国闺秀爱情故事(上厅堂下厨房斗小三)(10)

江冬秀听到消息,当场昏厥过去。

处理完胡适的后事,江冬秀开始整理他一生的著作,甚至,她特别要求胡适一生的精神爱侣韦莲司写一篇自己的传记,放进胡适的资料里……

民国闺秀爱情故事(上厅堂下厨房斗小三)(11)

叶良才、江冬秀、韦莲司与胡适(1953年摄于纽约州伊萨卡城韦莲司家)

梁实秋说:五四以来,社会上有很多知名人士视糟糠如蔽履,而胡适先生没有走上这条路。

张爱玲说:胡适和江冬秀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但只有江冬秀知道,如何陪你到白头,是一场史诗般的修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