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为六部分,前五部分分别介绍房似锦、小楼、老严夫妇、太表姑奶奶、“饲料大王”林茂根,最后一部分为结尾。文章共计5303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房似锦

房似锦原名叫做“房四井”,她是家里的第四个女儿,家里一直想要一个男孩,她刚出生她的母亲就想把她扔到井里,幸亏爷爷的阻止,她才得以活下来。

后来在爷爷的保护和资助下,她得以考上一所老牌985,来到安家天下做房产中介,她的销售能力极强,几年光景下来就当上了上海核心区门店的店长,公司总部还有意让她历练后回北京做老宅部的负责人。

如果只看这些,房似锦应该是一个励志、奋进、未来充满希望的形象,然而,现实中她的生活怎样呢?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1)

《安家》第一集,房似锦刚到上海就签下了自己租的房子:刚死过人的一所凶宅。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2)

如果不是缺钱,一个女孩子怎么会住这种房子,她不害怕吗?

晚上一个人回到家,邻居阿姨偷窥的眼睛,洗手间未清理的血迹,随风响动的风铃,她也怕。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3)

但她还是打开电脑,嘴里吃着面包,继续工作。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4)

她的生活残酷到来不及害怕。

她做事总是雷厉风行,同事卖不掉的房子,她卖,同事搞不定的客户,她搞,甚至同事联系好带看的客户,她都会提前把客户顺走“翘单”。

对徐姑姑而言房产中介不止是生意,更是生活,他可以跟阚老板成为朋友,见证阚老板生意一路做大,在阚老板有了钱想给小三买房子时,他能够说出两个字“不做”。对房似锦而言,能多开一单就多开一单,于是她悄悄找到阚老板,帮他给小三买了房子。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5)

她不是没有共情能力,不是没有是非观,她之所以习惯了单打独斗,习惯了直来直往,只因为她要背负的太多了。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6)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7)

“给我卡上打一百万块钱,不然我弄死你。”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8)

谁会想到这是一位母亲发给女儿的短信。

作为家里唯一走出来的大学生,潘贵雨(房母)恨不得把房似锦压榨到连汁儿都不剩。

自从房似锦工作后,潘贵雨就变本加厉地问房似锦要钱。在她心里,房似锦挣得每一分钱都是房家的。

为了给宝贝儿子买房,她一张口就问房似锦要一百万。房似锦说没钱,她便只身一人跑到上海,在房似锦的门店前撒泼。

为了息事宁人,房似锦只好东拼西凑出20万,给她作为首付。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9)

后来她又一次跑到上海,为了逼迫房似锦给钱,她堵在房似锦住的房子门前吃饭睡觉,被别人利用拍了视频,险些让女儿失业。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10)

直到房似锦答应给她弟弟每月还房贷后,她才满意地离开。

当房似锦的父亲撞死人后,一家人想到的还是房似锦。

而当她回到家后,潘贵雨眼里只有房似锦带来的包,一遍遍追问房似锦带了多少钱回家。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11)

我有时想,如果当初房似锦真被扔进了井里,那这一家人指望什么呢?弟弟就不买房子不娶媳妇了?父亲就在医院没人管了?

算命大师跟房似锦说,我之所以找到你,是因为我们对金钱都有着天然的强烈的渴望。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12)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13)

算命先生给房似锦的定位非常准确。

何谓天然的?房似锦出身农村,不仅有父母爷爷需要养活,还有弟弟的房贷需要她还。

何谓强烈的?父亲开车撞死了人,给死者家属的赔偿费用也得她出,这一切还没有考虑她一个人在上海的生活。

直白一点讲,她真的太需要钱了,她的生活,从来就没有轻松过。

对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来讲,教育不是改变命运的终点,而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担负的不只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家庭。

徐姑姑和房似锦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说一个人的出身,真的会写在脸上吗?你从来就没有挨过饿吧,也没有过对生存的恐惧吧。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吃冰淇淋。直到我上了大学,打工挣了钱,才第一次吃到。我吃上第一口的时候,就觉着这东西真是太好吃了,好吃到我头发根都要立起来了。”

“我小的时候,每次到了夏天,我爸就会成箱成箱的批冰棍,把冰箱塞得满满的,那个时候我爱吃冰棍,除了冰棍之外,我还喜欢吃奶油冰砖、奶油小方、掼奶油、杏仁排,还有蝴蝶酥。”

徐姑姑说这话时,房似锦的眼神里充满了羡慕。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14)

之后又微笑着摇了摇头。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15)

“天呐,这么多好东西,我小时候连听都没听过。”

徐姑姑活得潇洒,活得自由,这种人生我们羡慕,但遇到生命中出现的房似锦时,也请试着给那个不顾一切、只想卖房的女生一些理解和尊重。

小楼

在房似锦调到静宜门店后,小楼是第一个“投诚”的叛徒。他说跟着徐姑姑学不到东西,要拜房似锦为师。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16)

小楼总是试图告诉身边的人,“你不用担心,放心的交给我吧”,但现实却是他总是让人不放心。

房似锦和他一起带客户看房,他认真地研究房屋资料却错过了饭点,着急时候拿着朱闪闪的过期酸奶就走了,结果到了地方拉肚子,用完样板间的卫生间发现不能冲水,直接熏走了客户。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17)

一次带看就暴露了自己时间观念不足、业务基础薄弱、生活习惯不好等多个问题。

房似锦要求徐姑姑开除小楼,徐姑姑说,离开了这一行,他还能干什么。

小楼最终还是开单了。

他不停地给客户打电话,白天打,晚上打,半夜两三点还打,冒着被客户“投诉”的风险,他终于磨到了一位客户。

当他拿到人生第一笔“79800元”的佣金后,他开心得合不拢嘴,却把钱一分不留地寄给了家里。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18)

闪闪特意为他的开单订了两份红烧肉,他生气地质问闪闪为什么定红烧肉,最后他的晚饭还是和往常一样:一份米饭配榨菜。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19)

他看到王子建跟富婆轻松自如地沟通,就想着也给自己起个英文名,王子建说,你就叫Peter,楼彼吧。

他坐在长椅上,一遍遍地感受着自己的语气,“喂~喂~我是楼彼~”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20)

那个样子,稍显滑稽,但更令人感到心酸。

从小楼与同事、家人的几次对话中,我们得知他的家庭条件以前应该很好,家里还有好几辆大奔,后来因母亲打麻将败尽了家底,也欠了一屁股债,迫不得已来到上海做起了房屋中介。

他有着小镇青年的一股鲁莽,简单,不谙世事,但他真诚,努力,“飒”。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21)

小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生代在城市奋斗的农村青年。

老严夫妇

老严夫妇非常朴实。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22)

房似锦带他们去看房,只用了两招就敲定了生意:她请了一大批群众当演员,故意把房子说得很抢手;在看房过程中,特意强调了因为这所房子,这家顺利添了男丁,而且父母都是高知。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23)

对于老严来讲,再没有比抱孙子更上心的事。

签约买房子的时候,老严夫妇和儿子儿媳一起去了中介公司,一开始打算只写儿子自己的名字,这时候儿子突然提出要加上儿媳妇的名字,老严夫妇略显犹豫。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24)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25)

儿媳这时候说,自己怀孕了。老严夫妇一听马上就要当爷爷奶奶了,两人一合计,加上就加上吧。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26)

这时候徐姑姑看不下去了,告诉老严夫妇没必要选择全款支付,可以选择分期付款,房似锦当场给他们算了笔帐,并折算成了包子。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27)

分期付款等于多卖八十万个包子,老严夫妇觉得太亏了,也不想孩子刚工作就背负巨额的房贷。最后,他们拒绝了徐姑姑的好意,选择了全款支付。

整个过程中,儿子是这样的表情。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28)

老严夫妇一直憧憬之后和儿子儿媳一起居住的生活,老严告诉老伴,以后你就别跟着出摊了,就老老实实在家抱孙子,老伴提醒老严,注意保护自己的腰。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29)

后来他们关掉自己的包子铺,兴致冲冲地跑去儿子家,却发现是亲家母开的门,那一刻两人心都凉了。

亲家母说,没想到你们来,一起吃个晚饭再走吧。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30)

儿子和媳妇这时候走了出来,儿媳看到拿着行李的公公婆婆,招呼不打一声就扭头回到自己的房间。

而儿子呢?

他告诉爸妈,你们先回吧,改天再来。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31)

依然是那样的表情。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32)

回去的路上,老严在前面推着车,不停低头,老伴在后面推着车,不停流眼泪。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33)

夜里,老严夫妇坐在自己的出租屋里,严母自我安慰说,亲家母更适合照顾儿媳妇,自己做的饭人家未必吃得惯。

夫妇俩懊悔自己在房产证上加上了儿媳的名字,自己一辈子的血汗钱换了一套房,却一天也没住上。

老伴劝说老严,一起回老家吧。

老严说,不回去,他还想每天看孙子。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34)

这段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即使房产证上只写儿子的名字,又能改变什么?

问题的关键不在儿媳,而在儿子。

不管是在房产签约还是之后的见面当中,儿子始终保持站在老婆这一边。

如果在买卖房子时他能为爸妈考虑,说一句,“爸,你给自己留点吧,房贷我还”,或者多说几句话帮父母拿个主意。

如果父母到了家门口,他能让父母进去而不是直接让他们走,或是帮他们拎着东西下楼。

都能让老两口感到些安慰。

但事实是,他什么也没做。

而老严夫妇也自始至终没说过自己儿子半点儿不好。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35)

太表姑奶奶

饰演太表姑奶奶的老奶奶名叫苇青,看过《我不是药神》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因为患病老奶奶吃垮了一家人,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36)

苇青老奶奶确实是实力派,演病人让人心碎,演太表姑奶奶让人崩溃。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37)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老洋房龚家花园的主人想把房子卖出去,太表姑奶奶一家闻风而动,想从中分一杯羹。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38)

这位太表姑奶奶和这所老洋房有什么关系?

从太爷爷那辈起,这位太表姑奶奶就来投奔,虽然亲戚几乎八竿子打不着,但也不好拒之门外,心善的太爷爷就在自家院子里给她搭了一个临时小屋,这一住就是四十多年。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他们出钱帮太表姑奶奶两个孩子在上海买了房,太表姑奶奶一家也就搬了出去。

这个太表姑奶奶实在是精明,即使自己两个儿子成家立业搬了新居,也没有将自己的户口迁出去。

正所谓“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这一家人世代宽厚,就是拿这太表姑奶奶一家没办法。

龚老板和房似锦去找太表姑奶奶一家理论,发现人家一家正在院子里吃着烧烤,太表姑奶奶翘着二郎腿,喝着啤酒。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39)

龚老板提议给他们家300万,无果。

无奈之下,龚老板请出了自己的爷爷。

爷爷提出给太表姑奶奶1000万,太表姑奶奶一家不同意,最低要5000万。

要知道,这套房子的市值也才1.2个亿。

老爷子当时就被气得犯心脏病昏了过去。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40)

再度沟通无果,龚家打算趁太表姑奶奶一家熬不下去回自己家的时候,把违建拆了。

结果太表姑奶奶一家还真就坚持住了下来,打雷下雨,蚊虫叮咬,酷暑难耐都抵不过对金钱的渴望。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41)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42)

龚先生公司周转实在撑不过去,请来建筑队,打算强拆。

太表姑奶奶一家打电话报警,走了法律程序后,这事终于解决。

这是《安家》里的剧情,现实是确实有这么一家人,但他们就是拿穷亲戚没办法,最后被他们强行分走了几千万。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43)

这种人神共愤的事情怎么会发生?

无论是龚先生、龚父、还是龚家爷爷,他们祖祖辈辈都太爱惜自家的名声,一定要做好人,宽厚待人。

而太表姑奶奶呢,她就看准了龚先生一家的性格,只要不要脸皮放开撒泼,自己全家就可以永远躲在龚家屋檐下,舒舒服服地当寄生虫。

好人无价。

“饲料大王”林茂根

林茂根的出场很有意思。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44)

他故意穿成一个普通老人的模样接近闪闪,主动要了一张闪闪发的传单,还找到安家天下的静宜门店。

如果不是房似锦慧眼识珠,险些就漏掉了这位几次登上胡润榜,中国的亿万富豪。

带林茂根看过几次房后,他表达了自己的诉求:红色小楼,半球屋顶,黑色铁门,仙乐钢琴.....童年记忆,精神家园,最好还得有“大王“住过。

按照这个要求,房似锦开始寻找上海的老洋房。

在这过程中房似锦发现,原来林茂根不止找了她一家房产中介。

上海上市交易的老洋房门口聚集着许许多多像她一样为林老板找房子的中介。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45)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房似锦的不懈努力下,她终于找到了向公馆,曾经“茶叶大王”向玉荣的家。

然而向家早已出国多年,现在看守房子的,是当年向家管家的孙子老耿,为了报答管家,当年向玉荣将房子的两家小屋赠予了管家,并签下了赠予书。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46)

通过聘请私人侦探,徐姑姑顺利联系上了向家的后人,他们委派向玉荣的长孙回国处理房子的事。

交易僵住了,向家不承认这张赠予书。

关键时刻,林老板站了出来。

他安抚老耿夫妇,让他们先搬去自己一百八十多平、每平四万多的四室两厅房子居住,并提出如果他们愿意,可以拿向家公馆的两间小屋置换。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47)

之后向家顺利取得了房产证,只需要等析产结束就可以办理过户手续了。

这时候,林老板也逐渐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

老耿夫妇上街买菜,回来后却发现家里的门锁打不开了,保安告诉他们,林老板把密码改了,让他们收拾走人。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48)

老耿赶忙给房似锦打电话告知情况,房似锦跟林茂根再打电话时,发现对方已经关机了,而向家后代正在赶去机场的路上。

原来林茂根和向家后人私下完成了交易,不仅老耿夫妇失去了自己在向公馆的两间小屋,房似锦也被跳单了。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49)

后来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正义得到了伸张,林茂根也付出了代价。

但林茂根的故事反映了一夜暴富群体身上容易出现的特征:为富不仁、狂妄自大。

站在向家的院子里,林茂根跟秘书说,大上海什么都好,就是放鞭炮这点,它赶不上我们老家。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50)

结尾

本文选取的五位“农村人”,是我按照自己的理解,从贫穷到富有划分的五个阶层。

房似锦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

她在爷爷的关心疼爱下得以生存下来,并靠教育走出了那座大山。

但她那三个姐姐呢?早早嫁为人妇,重复着母亲的生活。

小楼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告诉家里自己一切都好,却不知道给自己多留一分钱。

我们心里都明白,小楼大概率只是上海的过客。

老严夫妇在安家天下的帮助下又找到了门面继续卖包子,但老严的老腰又能支持多久。

去儿子家时,老严开心地说,以后我们也是上海人啦。

是吗?

真正在上海买房安家的,并不是他们,而是太表姑奶奶一家和“饲料大王”。

但又有多少人能像太表姑奶奶一样拉得下脸?

又有多少人能像饲料大王一样狠得下心?

《安家》这部剧是一部成人的童话,童话里那个无所不能的神就是徐姑姑。

如果不是徐姑姑,房似锦将一辈子背着原生家庭这座大山而得不到片刻自由;

如果不是徐姑姑,小楼在公司可能都过不了试用期;

如果不是徐姑姑,老严夫妇可能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回到老家;

如果不是徐姑姑,林茂根可能就此逍遥法外。

希望世上,多一些徐姑姑。

农村老家民风(安家里的农村人)(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