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常用术语90个,简明扼要,收藏了学习吧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1)

一、【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彼此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响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二、【联语】在对句的根蒂根基上有统一的中心和正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独自完成,多自力吊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三、【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于仗的汉字序列构成的自力体裁,它以对偶句为基本情势,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自力的文学艺术,它萌生于非官方的具对偶特点的对句,尔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自力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自力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儿、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情势之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情势的拿手。因已经往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四、【对联的汗青】目前以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然后,鼎盛于诗、词一天比一天衰落的清朝,直到现在仍被广泛地施用。从汗青朝代来讲,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2)

五、【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山君。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华夏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儿,吊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嬗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六、【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差别于其它少数民族语,其它少数民族语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于和情势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布局柔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是以,汉字便于形成对句,合适创尴尬刁难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情势,各种拼音文字都不成能孕育发生对联。

七、【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八、【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较,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儿(或下联)的字数计较,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开胆量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岂论言,如昆明大不雅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3)

九、【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全体。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开胆量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不雅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十、【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儿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经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儿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抒发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施用疑难号或齰舌号等。对联中一般不施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双侧不消标点符号。

十一、【上联儿】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构成,昔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儿。上联儿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仇家……。

十二、【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构成,昔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4)

十三、【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批(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量有此须要的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品题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正题内容起增补、归纳综合、提高的作用。是以,横批该当与正题内容相关,该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该当考虑平声和仄声交替。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横批该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该当是弄巧成拙。“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横批”之“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

十四、【对联的书写与张贴】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能够竖写,在实用中通常为竖写。竖写时,要是分成数行,则应注重上联儿要由右而左书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上端要平齐,下端最内行(即最末行)应较短。使全联成为繁体的“门”字形。而在在张贴、吊挂、雕刻对联时,上联儿在右面,下联在左边(此时摆布,应以面临对联所贴处来确定)。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5)

十五、【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四周跟别地方九字的联语。

十六、【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在九至二十之间的联语。

十七、【长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各达二十字或以上的联语。

十八、【句脚】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之为句脚,在单句联中,句脚即是联脚。

十九、【联脚】整幅联的尾字称这为联脚。

二十、【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良的文字描绘时代配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情势。五代时,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有非常确实记录的最早的一副春联。明朝时,“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例: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6)

二十一、【通用联】适用于较大的规模的对联,叫通用联。如: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此类励志联应用规模较广。

二十二、【专用联】仅用于某一方面或某一特别指定对象的对联。如: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此联仅适用于酒馆。

二十三、【网络对联】就是以传统对联常识为依托,以现代虚拟网络东西为交流手眼的对联。

【应对部分】

二十四、【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和词组放在相对于应的位置上使之呈现彼此衬映的状况,使语句更具气韵,增加词和词组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于。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紧密亲密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自己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起首是上下两句平声和仄声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于的句子句型应该不异,句法布局要一致,如主谓布局对主谓布局,偏正布局对偏正布局,述补布局对述补布局等。有的对仗的句式布局不绝对是不异,但要求字面儿要相对于。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7)

再次,要求词和词组隶属的词类(辞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和词组的“词汇意义“也要不异。如同是名词,它们隶属的词意规模要不异,如天文、地理、宫室、衣饰、器物、动物、植物、RT、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规模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呈现各种差别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临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对联的对仗有许多种,宽对为主基调,工对为寻求方针。

二十五、【字数相等】上联儿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别离相等。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8)

二十六、【辞性至关】指上下联同一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不异或附近辞性。

二十七、【布局相等】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布局(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布局)该当尽可能不异,也即主谓布局对主谓布局、动宾布局对动宾布局等。主谓:面熟;平列:声响;偏正:铁路;动宾:将领;述补:鼓足。

二十八、【节拍响应】对联语句中停顿之处必须一致。如:风和/日丽;人杰/地灵。

二十九、【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联意)该当关联,要是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物质,两者不克不及辉映、贯通、呼应,则不克不及算一幅及格的对联,甚至不克不及算尴尬刁难联。比如“一劳永逸永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此联在平声和仄声、辞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彼此孤立,不克不及配合抒发1个完备的正题。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9)

三十、【工对】又称严对,是严格、工整的对仗。工对的对仗要求七要素:字数相等、词类至关、布局响应、节拍不异、平声和仄声相谐、意义相关,文字相异。在一副对联中,只要多数码对得工整(多数的概念是75%,即7个字至少有5个是工的,就是工对;7个字都是工的,叫全工对),就是工对。工对是对联的最高境界,它可以孕育发生一种整齐调和的美。如杜甫《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色的鹭上彼苍。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十一、【宽对】是与工对相对于而言,就是对仗上放宽要求,基本合乎格律,句式布局基本一致,平声和仄声大要相对于,辞性大致至关即可,但内容仍然相关。宽对,往往只需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可以了。古今楹联作品,以宽对为主,因为刻意求工,往往因词害意,步入情势主义。如黄鲁直《答龙门生员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10)

三十二、【自对】就是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如:甘雨成应时好雪;百岭见千娇。

三十三、【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和词组的甲义的同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1个词和词组相对于。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边和北边;春荒,贫来尽卖东西。下联中“东西”主是在用其表“物件”的意思的同时,借其表方位意思来与上联儿的“南边和北边”相对于。

三十四、【失对】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合合适对仗规则的,即为“失对”。全联完全失对者,天然不总算对联,而部分失对者,则称之为“病联”。古今联坛,“失对”与“病联”可以说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些名家名联中也其实不稀有。如佚名题乌江项王祠联:“司马迁本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杜师雄真豪士,临祠大哭,直到现在草木有余悲”。联中“本纪一篇”与“临祠大哭”,全分歧错误仗,是典型的“失对”。

三十五、【正对】亦称同类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不异,互为关联,互为增补。正对,上下联是写1个物质的两个侧面,虽则内容附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联同义或基本同义。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喷鼻自苦寒来。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11)

三十六、【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1个正题,两相对于照,对比鲜明,相反相成。如:满招损,谦受益。

三十七、【串对】也叫流水对,是对联中1个意思分成两句来抒发的对仗,出句对句是1个群体,缺一不成。出句与对句在语法上一脉相承,互相不克不及离开,更不克不及颠倒,犹如顺流而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十八、【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的一种文字游戏。指上下联情势上(字面儿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其实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儿临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如:三星Brandy,5月黄梅天。无情对首要有三个要端:一是逐字相对于;二是上下必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意一笑或击节称赏为标准;三是大量接纳借对法。

三十九、【作联基本法则】归纳综合为“工、稳、贴、切、新、奇”六字。

四十、【工】即布局和对仗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辞性不异,平声和仄声相谐,句式相仿。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工,还有“精良凝练”的意思。以有限的数码,抒发无限的、丰富的思惟、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辞、造句等方面,达到精良和凝练。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12)

四十一、【稳】即要求上下联强弱至关,布局不变。其一要“形稳”。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为主;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为主;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六五七句式为主。其二要“音稳”。“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是造成平顺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借使倘使全联以仄字收,就不克不及平顺。其三要“义稳”。稳的内涵涵义,首要表现在强弱上。所谓强弱,即上下联言事规模巨细的相对于,思惟深浅的相对于,抽象与具象的相对于,感情颜色深浅的相对于。一般环境为,上下联的强弱至关。其四要“人稳”。即“工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惟的成熟和不变。

四十二、【贴】即上下联要求接洽天然,意象和主旨统一。要是立意不妥,则主旨欠佳;抒情不妥,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妥,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妥,则形貌多疵。春联、寿联、挽联,分“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联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没有个性,不“切”,因而,不该成为创作的首要路子,倒是专用联应予鼎力大举提倡。

四十三、【切】指撰联时上下联内容完全符合客不雅究竟、征象,紧扣正题,旨意和作用表现出明确的独特性,难于引申移作它处施用。

对联常用口诀大全(对联常用术语90个)(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