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把年纪了以后,宫廷里面曾经爆发了一场废立太子的斗争。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的刘邦想要废掉太子刘盈,然后立他宠爱的戚姬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当太子。因为萧何、张良等大臣的多次诤谏,刘邦才一直没有作出这个决定。

萧规曹随告诉我们的什么道理(历史上有名的萧规曹随)(1)

曹参和萧何这两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一起处过事,他们两个人对于先秦暴政之下的民间疾苦都亲眼见证过。所以,后来两个人才共同追随了刘邦,并且举起义旗在各个地方开战。建立汉皇朝以后,朝廷意识到了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安抚流亡,发展农桑,和人民群众一起休养生息。因此,萧何在当上丞相以后,就详细的列出了规章制度,并且克尽辛劳,民间也因此开始逐渐复苏起来。

萧规曹随告诉我们的什么道理(历史上有名的萧规曹随)(2)

萧何死了以后,曹参继续担任丞相的职位,所有的公务依然是按照旧章来办,长期如此,并且他觉得很舒服,很快乐。后来,有些朝臣就在惠帝面前参奏他因循苟且,惠帝也开始对他起了疑心,怀疑他不理政务,于是就召见曹参前来问了一通。

萧规曹随告诉我们的什么道理(历史上有名的萧规曹随)(3)

惠帝说罢,曹参就反问道:“陛下自思圣叨英武,能及先帝吗?”这句话让惠帝觉得非常不好意思,于是他说:“朕没成冠,也没多少阅历,怎么可能比得上先帝!”接着曹参又问:“陛下对待我就像对待萧丞相吗?”“朕看来似乎也不能及。”惠帝回答说。“陛下说的很对,伏思先帝是以布衣起家,南征北讨之后才有的天下。如果没有大智慧和大勇毅,怎么可能能做到这样。如果仅仅自作聪明;推翻成法的话,肯定会导致上下紊乱,民心不安,从而不会有今天的太平日子。”

萧规曹随告诉我们的什么道理(历史上有名的萧规曹随)(4)

惠帝听完他的话后恍然大悟。上面所说的故事也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来历。也就是这样,曹参位相了3年,然后就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按照萧何前面已经制定好的法规来治理国家,这样一来也稳定了西汉政治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也日渐被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