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说是怎么,你这《十三邀》,为什么叫‘十三’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你的旁边有人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你的旁边有人吗(你的附近有什么)

你的旁边有人吗

“那你说是怎么,你这《十三邀》,为什么叫‘十三’呢?”

“因为每个访问的一开始,都是十三不靠的,有你这样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十三’指的只是它的这个oddity。”

“对。奇怪性。下一个可能是一个喜剧演员。”

__十三邀第4季第4期:许知远对话项彪

边吃边聊或者边喝边聊的场景,在《十三邀》里十分常见。上述聊天内容发生在一家温州卖早点的铺子里。铺子看上去很普通,两位坐在靠外一点的位置。画面里,项飚教授手里拿着一把陶瓷勺子,悬在半空,还没来得及舀一口碗里的吃的,就和许知远聊上了。

从自己从事的研究方向和自身的性格剖析开始,那把勺子也非常识趣配合的停在教授手里,间接的参与到了与他们之间的互动中去。

这期的副标题是:现代人追求即刻满足,越来越情绪化

在这一期里,他们谈论的话题有很多。自我,纯粹原子性的个人,附近的概念,乡土关系,温州精神,新自由主义,空间和时间等。

印象深刻的还是关于技术层面的发展带来的,对于个人生活影响的探讨。

技术层面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即刻性的便利,但对在这种情况下营造出的便利,人们往往是偏情绪化的。

有了关于外卖配送的算法,就有了人们对于时间感觉的变化,对于预计时间内的期待与预计时间外的结果的不同情绪反应。

人际关系个体化后,对抽象系统的高度信任。人们的一言一行,都离不开对对应app的使用和依赖。甚至是把某些决定交给app去做。或许,人只能勉强解释自己,但app们却能够通过行为分析做精确剖析。

借着上述话题,他们也说到了理性经济。用“百合网”举了个例子,运用大数据在短时间内进行对象匹配。两人也顺着借着这个话题又插了一句,惊讶于现在年轻人在个人问题上交给父母决定这一现象。并把它称之为“回潮”。

让我们再回到问题本身上。“为什么叫十三邀呢?”,“是十三不靠”。

听到许知远的回答后,这个问题唤醒了我对42这个数字的背后故事的记忆​。故事来自于道格拉斯·亚当斯所作的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的答案,由于该作品的广泛流传,而成为在其他行业借此对该作品的致敬。

在故事中,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跨维度生物种族为了找出一个能够回答终极问题的简单答案,所以制造了一台名叫“深思(Deep Thought)”超级电脑来计算,深思花费750万年来计算和验证,最后回答答案是42。当被继续要求提供所谓的终极问题时,深思表示无法直接给出,但可以给出制造一台更大的超级计算机来计算,该种族按照方案制造了这台超级计算机,而这台计算机就是地球。该种族花费了漫长的等待去获得结果,但可惜的是,经过1000万年,在快得出结果的前5分钟,地球因为阻挡了预定兴建的星际间高速公路的路线,被Vogons族毁灭,未能给出最后的结果。

由于该数字引发的迷思,许多人曾试图解释42的含义,但作者曾在一次访谈中表示这个数字只是当时创作时随便想出的。

科幻迷和非科幻迷都可以围绕着数字“42”展开讨论。而与此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说,数字“42”却又是毫无意义的存在。这和许知远给出的“十三邀”解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仔细想会觉得意味深长,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这一期《十三邀》里的话题非常意思。两位主角,一位是牛津大学正教授,现任欧洲马普所所长,一位是为人所熟知的公知​。在谈话进行到深处时,其中一位特地叫了一杯威士忌来表达自己在这个下午收获的整份愉悦。透过屏幕,我能感觉得到那杯威士忌里也加了一份oddity​。

这期谈话是这样结束的,当时他们边走边聊,旁边是正在跳舞的叔叔阿姨们:

“我觉得你的预言是对的。当日落的时候,思想升起。那什么是我们人生的黄昏呢?”

“会有一次回光返照,突然重新爱上世界,爱上所有的女人,爱上所有的思想。那一刻,就是我们黄昏的时候。”

这像极了一部谈话类电影的结局。

,